APP下载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

2023-07-17牛丽群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摘    要: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种植能够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做好玉米生长各个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玉米栽培技术,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6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牛丽群(198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玉米价格攀升不仅扩大了玉米的种植范围和面积,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水平,也满足了国家对玉米的需求。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都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户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加强玉米生长各个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重视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1 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1.1 及时查苗补苗

缺苗影响植株的整齐度,造成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减少,影响土地资源和肥料的利用,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受到種子质量和机械播种深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播种完成之后会出现缺苗的现象。针对缺苗严重的地区要及时补苗,缺苗较多要重新浸泡种子、催芽处理,然后及时补种。此外,移栽方法也是很好的选择,需要在晴天的下午或者阴天进行。带土移栽能够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并且要及时浇灌定根水。

1.2 科学间苗和定苗

在玉米幼苗出土之后,为了避免幼苗相互拥挤而影响光照,要选择适合的时间间苗和定苗,保证幼苗生长均匀和整齐,确保苗全和苗壮。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间苗和定苗的时间,如果太晚会导致幼苗因水分多、光照弱造成徒长。在幼苗1~3片叶时间苗,应选择在晴天下午或者阴天进行,将弱苗和病苗剔除,保留壮苗。在幼苗5~6片叶时定苗,将大小苗拔除,并且保留生长均匀一致的健壮苗,保证幼苗的整齐性。调查研究显示,单位面积植株的数量和玉米的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植株数量多,会影响幼苗的通风和透光性,增加倒伏的概率,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定苗后的植株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1]。

1.3 蹲苗

蹲苗是玉米苗期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促进根部的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一般情况下,在玉米出苗之后到拔节之前蹲苗比较合适。另外,控制好蹲苗的时间很关键,春玉米蹲苗时间为30 d左右,夏玉米20 d左右。结合玉米品种科学控制好蹲苗时间,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早熟品种可以适当缩短时间。

1.4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管理手段,通过该项措施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增加养分积累,更好地促进根部吸收养分和水分。在高温干燥的天气环境下,该项措施能够有效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拔节之前需要中耕2~3次,深度控制在3~5 cm。幼苗附近应浅耕,行间应深耕。在中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除草作业,除草的方式包括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结合幼苗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除草剂,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玉米生长质量。

1.5 施肥管理

幼苗阶段的施肥管理非常关键,应选择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由一些动物的排泄物以及动植物的残体发酵而成,科学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用量控制在900 t/hm2左右。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氮肥必不可少,应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科学施入肥料,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玉米生长中需要施入磷肥,控制好磷肥用量很关键,高、中、低产田中磷肥的用量分别为1 575 kg/hm2、1 350 kg/hm2和1 125 kg/hm2,应结合田块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在施用肥料的过程中,要科学地控制好氮肥、磷肥和钾肥之间的比例。在日常田间管理中要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追肥,一旦出现发黄和白化的症状,应适当追施有机肥料和锌肥。苗期土壤肥力充足可以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要结合苗期的土壤肥力适当追肥和浇水。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控制好肥料和幼苗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 cm以上,否则可能会出现烧苗的现象。

1.6 科学灌溉和排涝

玉米苗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定期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发现缺水之后及时浇水,但要控制好浇水量,避免出现秧苗徒长的现象,否则会造成秧苗倒伏。在玉米拔节前要控制好浇水量。针对土壤养分较好的田块,按照需求适当浇水。此外,玉米苗期的耐涝能力较差,在水分过多时要及时排水,否则会造成幼苗死亡,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2]。

1.7 病虫害防治

玉米在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发病之后会导致叶片缺失和心叶扭曲,直接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质量。要做好病虫害初期的识别工作,并且科学防治。玉米苗期出现严重的虫害会导致粗缩病、根腐病和白化病等病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采取药剂拌种方式或者选择种子包衣剂,能够有效灭杀种子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减少地下害虫的发生概率,促进玉米苗期根部的生长发育,保证玉米的出苗率。顶腐病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在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广谱类的杀菌剂或多菌灵,也可以选择农用链霉素等杀菌药剂。玉米出现白化病之后,可以选择硫酸锌,用量为225 kg/hm2,加入细土2 250 kg/hm2之后均匀混合,在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玉米苗期的病虫害较多。地老虎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叶部位。在发现地老虎之后,可以选择2.5%的敌杀死4 0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选择0.05%的辛硫磷毒土防治,将毒土均匀撒在苗两侧即可。出现蚜虫之后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等。黏虫也是苗期主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幼苗叶片表面的叶肉,可以喷施4%的高氯甲维盐1 500倍液。出现二点委夜蛾幼龄虫之后,可以选择甲基异柳磷乳剂1 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3]。

2 玉米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2.1 清除不良植株

在玉米拔节之后,受到水肥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玉米植株矮小,可能出现不结穗或者结穗很小的现象,不仅影响其他植株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也导致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下降,应尽早拔除小穗或者不结穗的玉米植株,保证其他玉米植株的健壮生长。

2.2 重视穗肥的使用

玉米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较大。玉米穗期对氮素的需求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75%,对磷元素和钾元素的需求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62%,该时期是追肥的重要时期。针对底肥不足或者没有施用底肥的田块,应科学追施穗肥。选择在玉米抽雄前10~15 d的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在玉米11~12片叶施追肥最好,遇到干旱天气,可以结合灌溉进行追肥。该时期追肥优势显著,不仅能很好地发挥肥料的作用,也能减少后期玉米倒伏的概率。该时期穗肥充足,可以减少后期粒肥的施用量,降低雌穗秃尖、缺粒的概率。主要选择氮肥和钾肥,尿素施用量450~600 kg/hm2;如果底肥没有施用钾肥或者钾肥不足,应施用300~450 kg/hm2的氯化钾或者硫酸钾,满足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促进玉米健康生长,保证玉米产量。

2.3 控制好水分

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处于临界期,出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能够促进雌雄穗分化及雄穗花粉发育。如果在该时期遇到雨季天气和暴雨等极端天气,要及时排出田内积水,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玉米追肥的过程中结合科学灌溉,能够起到促苗复壮的作用。在玉米拔节时期,植株的生长速度较快,同时雄穗开始逐渐分化,该时期玉米叶片的蒸腾量较大,对水分要求大,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0%~50%,要及时灌溉。在玉米小喇叭口期,雌穗小穗逐渐分化,此时是决定穗长和穗粗的主要时期,为此,要做好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的灌溉工作,能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在玉米拔节期之后,应该将玉米田内土壤的持水量控制在60%~70%。

2.4 中耕和培土

玉米穗期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较高。科学的中耕松土措施能改善土壤的透气环境,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为玉米营造良好的水肥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在玉米穗期进行2次中耕,拔节期到小喇叭口期可以进行第1次中耕。要结合施肥深中耕,深度控制在6~8 cm;在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进行第2次中耕,结合穗肥一起进行中耕,能够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培土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叶片长到12~14片时培土。控制好培土时间,温度过低会影响根部的生长。

2.5 化学调控

种植实践表明,玉米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起到增产效果,同时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当玉米生长到7~11片叶时可以采取该项措施,针对叶面喷施30%的玉米金得乐,也可以施用2%的达尔丰,有效降低穗位高度和植株高度,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6 病虫害防治

穗期主要的虫害包括玉米螟虫,其又被称为钻心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虫主要在心叶内蛀食叶片,在玉米生长到抽雄至吐丝阶段会直接蛀食雌穗,玉米结实之后直接钻进秸秆或者进入到穗轴和穗柄为害,要做好玉米穗期螟虫的防治工作。最佳防治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可以选择辛硫磷等颗粒剂,或者BT乳油150 mL加入细沙,将其均匀地撒在心叶内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灯光诱杀成虫,如高压汞灯等;也可以通过天敌进行防治,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在玉米田内悬挂黄板,利用害虫的趋色性特点进行诱杀,效果明显。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包括褐斑病和茎腐病。出现褐斑病之后,选择20%的三唑酮和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保证喷洒均匀。在茎腐病的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农用链霉素5 000倍液,或者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 玉米花粒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3.1 科学施入花粒肥

玉米花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55%,尤其是开花时期对水分比较敏感,遇到干旱天气不浇水会造成减产。做好灌溉工作不仅能促进玉米开花受精,还可以减少果穗秃顶、缺粒的概率,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花粒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该时期对氮的吸收量约占总量的45%,对磷的吸收量约占总量的35%,对钾的吸收量约占总量的30%。科学施入氮肥能够保证叶片的生长功能,避免出现早衰的现象,同时可以增加粒重。如果钾肥不足,会影响后期果穗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出现籽粒不饱满的问题,且植株容易出现倒伏。在玉米开花授粉前后,可以施入尿素和碳铵,用量分别控制在75~120 kg/hm2和225~300 kg/hm2,也可以噴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要控制好用量。

3.2 人工辅助授粉

在花粒期要做好去雄工作,可以减少养分无效供应,并且能够改善田间的小气候,促进雌穗更好地结实。选择在晴天的9:00~15:00去雄,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为了提高玉米的开花授粉率,应采取人工授粉措施。遇到高温干旱等天气会导致授粉不良,易出现缺粒、秃顶现象。可以在雌穗花丝露出之后,选择无风或者微风天气人工辅助授粉。要轻轻摇晃植株,每间隔2~3 d授粉1次,连续2~3次,可以提高雌穗的结实率。

3.3 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病害包括纹枯病、青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等。纹枯病从苗期到花粒期都可能发生,主要出现在抽雄期到灌浆时期,对玉米叶鞘和果穗的危害较大,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在发病初期阶段,应将患病的叶片和叶鞘摘除,选择5%的井冈霉素水剂,用量为1 500~2 250 mL/hm2,兑水750~900 kg/hm2之后,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防治,或者选择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青枯病在玉米乳熟末期到蜡熟期是高发时期,尤其是暴雨过后突然转晴,土壤中的湿度过大和气温升高,会加速该病的扩散和流行。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药剂灌根处理,配合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配合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间隔7~10 d用药1次,连续2~3次即可。玉米大、小斑病不仅会为害叶鞘和苞叶,严重时还会为害果穗部位,发病初期阶段选择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者选择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即可。

4 结束语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结合玉米各生长阶段的特点选择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提高田间管理质量,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庞分泉.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2019(6):18-19.

[2]蔡海峰.高产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17(3):52.

[3]马维祥.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18(6):12-13.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