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路径研究

2023-07-17王一丁

科技风 2023年19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粤港澳大湾区

摘 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发展推进,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样给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存在的困境。尝试从协同理论的视角,研究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服务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协同合作路径选择。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理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大湾区建设发展为广东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明确了前进方向,也给广东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历史机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本文尝试从协同理论视角,研究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区域协同合作的创新路径,力求能更充分地整合利用区域的优势资源,从而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1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合作的重要意义

1.1 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成为共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急需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参与其中。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在湾区内存在,深圳、香港的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远远领先于湾区其他城市[1]。在这一形势下,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有效促进关键资源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统筹利用资源,解决资源瓶颈的问题,实现区域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1.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招,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與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实践操作不足等问题,缺乏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区域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能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社会人员就业,减缓社会就业压力。

1.3 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开辟了一条身心发展的新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高职学生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但磨炼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且能够增强自信、自我肯定,有利于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养提高。

2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合作的困境

2.1 协同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广东已构建起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以珠三角12个重点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孵化平台体系布局。然而,粤港澳大湾区部分职业院校单打独斗的观念仍占主导,协同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2]。有限的合作多数是在兄弟院校、高校联盟之中的个别项目上,缺乏整体性合作规划的设计,很难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导致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实现协同合作。

2.2 制度上存在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九个城市和澳门、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9+2”城市群模式。然而,湾区范围内存在着两种政治制度、三种法律制度的特殊情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区域协同合作需要更多灵活性策略,因此就会面临更多的政策和法律性障碍。法律制度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导致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等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一些超出地方权限范围的协同工作还需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政策来统筹推进。

2.3 协同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机制,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多是停留在借助友方资源完成既定项目工程,项目一旦完成,合作也就随之终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并没有真正通过区域间的共享、互补方式实现整合,特别是在投融资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较为欠缺。大湾区范围内亟待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机制来持续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3 协同理论基本内容

3.1 协同理论的提出

1969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第一次提出协同理论,他认为:在开放系统中,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协同来适应与系统外部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最终实现系统在时空与功能上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自组织结构能使系统运行更有效率,产生更大效益,序参量和自组织是协同理论的核心概念。

协同理论提出,序参量是指系统中对发展变化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序参量控制着系统的演变,演变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取决于序参量。比如,在技术创新研发系统中,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是该系统的序参量,它支配和主导着技术创新研发系统的演变。自组织是指系统不需要外部指令而是遵循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

3.2 协同理论的组成

协同理论包括三部分内容:役使原理、自组织原理和协同效应。

(1)役使原理。系统演变过程中,在接近状态变化的临界点时,“快变量”由于变化太快,以致在未对系统施加影响以前就变化了,而极少数“慢变量”稳定缓慢地变化,在与其他变量的竞争中取胜,成为支配系统演变的序参量。快变量伺服于慢变量,这称为役使原理。

(2)自组织原理。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中,各子系统经过协同合作,最后会形成时空与功能上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自组织是指系统不需要外部指令而是遵循某种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形成有序结构。

(3)协同效应。在开放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序参量影响下,相互配合与协作而产生“1+1>2”的集合效应,称为协同效应。它既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系统内各子系统追求协同发展的目标。

协同理论着眼于系统的演变规律,启发了我们在研究一个开放性系统时,需关注协同效应、关注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和关注自组织特征,研究如何使系统运行产生最大效益[4]。

4 协同理论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契合分析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是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如以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主体的管理系统、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教学培训系统、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支持系统、以机构组织为主体的服务辅助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联系,有机形成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系统,如下图所示。同时,这个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流和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优化整合。

协同理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系统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它的研究对象应具备系统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整体系统恰好满足开放系统的主要条件。因此,可尝试运用协同理论研究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路径。

5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合作路径选择

5.1 服务保障协同,强化统筹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同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存在,成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子系统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影响了整个系统内协同效应的发挥。因此,湾区内跨市域的协调和联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考虑在国家层面成立实体性的区域协调合作治理机构,如以区域协作委员会为组织形式来开展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组织机构可征集社会各界、利益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协调、统筹规划,制订出台各项排除制度障碍、促进协同合作的具体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推进区域协同。

5.2 课程体系协同,提升能力培养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不能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应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主体可协商组建实践课程协同开发委员会,定期组织研讨,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需求、院校专业设置特点,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计应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动手实践为主,筛选各区市建设主体提供的最优设计方案,协同优化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如创新创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利用中心优质的设备资源,让高职学生体验全真的实践环境和企业运作过程。针对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生产现场改善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学生需组建实践小组,高职院校可组织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特长实行“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域组合”,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上相互合作完成工作。同时,考虑到各小组成员最了解实践情况,可安排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分的互评环节[5]。小组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但有时也需要相互合作。这就是“跨市域组合,组间竞争+合作”的新型组队方式。这种方式能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大大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5.3 师资建设协同,提高指导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经济发达地区更能吸引优秀导师人才,导致粵港澳大湾区各区市创新创业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使区域内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可以选拔组建优秀专家导师讲习团到湾区各地进行技能培训。比如,针对年长的教师,提供信息化应用赋能培训,提升综合指导能力;而针对年轻教师,可以指派企业管理人员与其“结队子”,传授管理经验,从而带动整个湾区实践平台导师的水平提升。可组织开展大湾区创新创业指导技能大赛,通过大赛使各区市导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与此同时,需要基于协同主体的多元和复杂的特点,研讨制定导师考评机制,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办法,并出台相应考核标准,在考核中应重点评价指导过程和学生能力意识的培养,而不应过于看重创新创业结果。

5.4 实践平台协同,建立联动机制

粤港澳三地政府可多进行对话交流,协商建立一些合作联盟,如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联盟等,把三地的各合作主体组织起来,共同建立起联动机制和对话通道,使各资源要素之间加强流通,使相互作用常态化,最终加速自组织形成有序的大湾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联盟可以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联盟成员出资设立专项基金,共同支助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常态化组织联盟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学习,合作研发技术,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可以构建要素资源共享平台,如联盟专家库、科技成果库、设施设备库等,将联盟内各主体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

5.5 评价体系协同,严控准入退出

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由区域内各主体协同推选组建评价专家委员会[6]。委员会专家研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指标体系,定期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价监控。各主体协同合作制定准入退出机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甄选可提升教育成效的资源要素,淘汰影响教育成效的不良因素,如孵化基地入孵项目,一方面,实行限额准入管理,各项目种类都要根据资源多少限定数量,按照评价打分高低甄选项目入孵项目。另一方面,孵化基地应定期对入孵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实行淘汰退出机制。对一些存在较大问题,缺少成长动力的项目,应该及时终止,退出孵化。这样可以为优秀的入孵项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使其发展壮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新常态下,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应凝聚成整体,协同合作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学生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永志,等.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57.

[2]戴秋初.基于协同学的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2:813.

[3]刘水国,徐国庆.香港与内地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4(30):2225.

[4]陈春花,等.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5]赵晶英,吴小东.工业工程专业三层次协同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优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2):196200.

[6]田静,孙家文.浅析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改革与开放,2022(01):5058.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GXJK296)和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RW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一丁(1979— ),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粤港澳大湾区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