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性研究

2023-07-17王玥玥

科技风 2023年19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其不仅推动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更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越发旺盛。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各种阅读软件逐渐向依托互联网为载体靠拢和发展,层出不穷。载体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产生出深浅不一的改变和影响,并随之对图书馆也带来了影响。在以前,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的最主要载体,可以说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为读者服务的载体的社会地位遇到了重大的冲击。基于图书馆自身存在理论与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况,互联网逐渐渗入并对高校图书馆起掌控性作用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互联网有着先进性、具体化,理论和现实几乎统一的性质,这不仅能与图书馆的劣势互补,还能更简单方便地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仔细探讨了“互联网+”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冲击,然后阐明了为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互联网+”的思维会如此普及。随后文章通过“互联网+”对社会人士以及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互联网+”和图书馆这一新一老两种产业模式的融合对提高阅读人士阅读的方便性和资料准确性,并且提出了能促使两者融合也能分开规划管理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互联网;知识共享

图书馆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如今,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科技力量也在蓬勃发展,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一成不变的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积极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转型,让图书馆活起来。

1 互联网

1.1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具有强烈的互动特点,它的优势在于随时随地让人们有一个链接,有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达到交流与共享。在互联网产生之前,人们都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广播媒体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些方式相比于互联网而言效率较低。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可以实时通过浏览网页以及利用搜索引擎快速高效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也能更快更省力地获取想要的资源信息,尤其是近些年来移动终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可见,互联网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也成了这个时代发展的助推器。

1.2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在原本的行业上进行一个升级和突破,是原有的行业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并且表现出来。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某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单调地相加在一起,而是实现了1+1>2,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整理归类再加以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了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通过这种“互联网+”模式,原创行业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行业成本,而且可以让原创行业突破原创的局限性,实现更高效益的提升。过去几十年,“互联网+”对许多行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推动了许多传统方式的转变。“互联网+”是创新2.0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进一步应用和实践的结果。它促进了市场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从而为社会经济主体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各行各业、各领域、各组织的改革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各个行业中的行业既包括传统行业,也包括高新技术行业。加号是通过各种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作为融合的技术支撑,使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相加,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在集成过程中,对原始信息元素进行重组,并在此过程中创建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业务形式。互联网技术从最小规模的互联开始,逐渐发展到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现在廣泛普及的智能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和传感器设备。所以我们现在的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现在除了智能手机还有移动电脑、移动电话、移动办公室、智能家居、智力能力等。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商业、学习和工作都是围绕智能移动设备展开的,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线学习、周边服务等。原本这些服务和业务学习都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使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进行远程沟通。这种变化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因此互联网时代将与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相媲美。就拿如今的购物APP来讲,“互联网+”商品买卖领域,就可以让商品的价格更加透明清晰,让人们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同时,这也为卖家带来了更多元的销售渠道和顾客人流,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外卖APP,即“互联网+”外卖,也成功取代了传统电话订购外卖的方式,给订外卖的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让顾客能更加便捷省心,也让店家更便于管理和及时收到反馈;“互联网+”通信,变成了聊天软件,即便是跨越了山和大海也能实现面对面聊天,让远在天边的亲朋深感彼此就在眼前;“互联网+”出行,让我们不再去担心线下打车的不确定性,不用人等车,节省了许多时间,达到了互利共赢。如此看来,合理正确使用互联网,会让各个行业产生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

2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图书馆的弊端

2.1 纸质书籍利用率低,不能及时反馈读者的需求

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再走进图书馆去借阅书籍,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电子图书让读者选择更加多元化。所以作为文献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在提供纸质文献服务上,确实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具备相对齐全的文献和书籍资料;此外还有不少校园图书馆收录大多版本过老的书籍,不能及时做到更新,也没办法及时反馈读者提出的需求,读者往往感到无力。很多读者在借阅书籍时并不知晓馆内书籍大致情况,这就导致读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找对比,这不仅浪费人力,更浪费精力和时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文献利用率低也就成了当下传统图书馆的一大问题。而有了“互联网+”,图书的资源得到了整齐归类和储存,如此便给人们带来了更为方便的查阅方式,相对于纸质文献在储存及阅读费用方面都相对更加节省,更加便利。

2.2 服务内容单一,图书管理员不够专业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出现的问题有:借书、还书流程复杂,盘点和查找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借阅管理和防盗脱节,工作人员满意度低、读者满意度低等,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高校的图书馆每天接待的人群大多都是学生、老师、研究人员,大多都是以借阅参考资料为主,这种简单的服务方式实际上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寻找资料文献,而图书馆只能成为他们的自习室,由此图书馆的作用又得不到发挥;再加上图书馆管理员的不专业性和业务素质不够高,更加影响了传统图书馆的运营,很多图书馆管理员对前来借书的人持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也不了解图书馆资源,让读者没办法快捷找到自己所需。特别是“互联网+”的时代下,很多管理员没有学习到新的现代化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这让图书馆并没有充分体现他的作用。

2.3 读者无处反馈,缺少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在目前的图书馆中,每个读者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對于图书馆提供的知识需求也不同。很多读者往往会因为图书馆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想选择向相关人员进行反馈但没有一个可靠的途径。我们会发现一些图书馆会放置反馈箱、信息收集箱,用于搜集读者的意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只是流于表面,鲜有真正对读者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拿出解决办法的。久而久之,读者也会对此失去信心,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图书馆的信任。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图书馆中设立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服务,完善反馈评价机制必不可少,而互联网的出现,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助力器。

3 “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

3.1 “互联网+”影响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模式的开启下,传统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驱动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加强建设图书馆管理员团队,增加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专业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提升自身的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提高自我的业务能力,让图书馆管理员再也不是一个门槛低的职位。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及时、全面地推送服务,让读者无论身在何处、何时,只要有阅读需求,就能立即阅读。图书馆推送的信息也要及时更新,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信息。图书馆和读者对借阅查询的所有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经常看的书籍种类、阅读习惯、寻找方向等信息的整合,可以更多地为读者推送信息或链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指导和答疑,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也为读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图书馆应加强读者分类管理的实施。这种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有针对性地推送个体资源,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解决问题,让读者体验个性化服务。这样,读者只需花一点时间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实施全程借阅和读者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互联网+”推动开放性共享

“互联网+”的根本性特点就是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指的就是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信息资源共享、各个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基于开放性,“互联网+图书馆”就可以实现以下领域的发展:

(1)可以让“死”的馆藏数据“活”起来,实现跨馆流通;

(2)为信息资源的跨管流通提供技术保障;

(3)实现馆际合作,各种操作系统跨平台衔接;

(4)便于扩充数据库系统,将零散的关联数据资源整合起来;

(5)为大数据的形成提供高价值的资源信息;

(6)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提供资源保障等。

这些都是“互联网+”带给现代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空间,但是开放性只是一种概念不意味着有了互联网技术就一定都实现开放性共享。这就需要多个行业进行沟通和协作,由图书馆人来共同完成。很多共建共享的项目实现的过程都很曲折,最后导致失败,就是因为数据共享很难做到。很多行业同意实现共建共享,也加入统一的组织,但是基于个人利益都不愿意执行现有国际标淮,无法真正地实现资源融合。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为开放性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

3.3 “互联网+”帮助图书馆重新塑造行业结构

在各个行业中引入“互联网+”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行业中深度融入互联网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生产、生活、基础管理以及全方位服务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义,而这些方面所涉及的产业结构、管理模式、周边产品、系统流程跨界关系等都会实现重新塑造和转型,最终实现提升和发展。重新塑造对于图书馆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图书馆人不要故步自封,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要敢于去构想、去实践。面对问题要做到实实在在去解决,要将客户不同需求、环境的改变、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服务对象等进行重新定义,找准目标、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互联网+”,让图书馆行业重新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塑造新的服务方向。突破原有图书馆的边界领域,将传统图书馆进行重新塑造和转型,让图书馆不再是安安静静的建筑,而是可以移动、广泛存在于身边的智慧图书馆。

结语

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转型的机会,希望自己能从以往提供纸质文献服务的机构转变为信息服务机构、知识服务机构。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关注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这一点多数读者都感受不到,但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来说,这些任务却尤其重要。在这种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如果不能做出积极的转变,那么它的处境可想而知,但图书馆对于人类而言又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保管人类的文化遗产,图书馆无论作为文献服务机构还是信息服务机构,都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如何管理、保存这些资源,对于图书馆,对于用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互联网,让图书馆活起来、新起来也极其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长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1(11):191192.

[2]王世伟.论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图书馆智慧化转型[J].中国图书馆学,2022,48(1):2937.

[3]龙泉.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用户画像构建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0):7080.

[4]喻萍萍,储冬红.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3):8386.

[5]程真.论国家图书馆分层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1):26.

[6]吕润宏.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2021,41(2):6567.

作者简介:王玥玥(1978— ),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淮阴工学院图书馆高级工,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互联网+互联网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