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尼基于“脾气散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脂异常的经验

2023-07-15霞,韦

中医药导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运化脾气脾虚

陈 霞,韦 尼

(北京中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血脂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可明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RA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大大增加了RA患者的死亡率[1]。RA属中医“痹证”的范畴,脾虚是导致痹证发生的基础且贯穿始终。脾气散精是脾主运化的具体体现,是精微物质、水湿运化的枢纽,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脾气升清作用为散精提供内在动力,所升之“清”包括津液、精、血等精微物质、阳气,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韦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医药治疗RA方面有许多宝贵的临证经验,韦尼认为RA患者脾常不足,脾气亏虚,散精功能减退,膏脂不化是RA出现血脂异常的始动因素,而脾不散精,膏脂内聚,湿痰瘀内生,脏腑气机失调,是变生坏证的重要原因,同时又可加重痹证临床表现。因此,从健脾益气,助脾散精立法治疗RA合并血脂异常可达标本兼治之效。

1 “脾气散精”的理论含义

《素问·经脉别论篇》记载:“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是关于脾气散精最早的理论描述,脾将胃受纳腐熟的饮食水谷化为精微,且输送至全身各处,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脾主运化的具体体现,是精微物质、水湿运化的枢纽,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与现代研究糖脂、能量代谢有共通之处,因此“脾气散精”功能的正常是人体能量代谢平衡、脂代谢的先决条件[2]。

此外,脾气散精涵盖了脾主升清的特性,升清作用为散精提供内在动力,所升之“清”包括津液、精、血等精微物质、阳气,以濡头面诸窍,使耳得其滋而可闻,鼻得其润而可嗅,目得其养而可视。

2 脾虚是导致RA发生的基础且贯穿始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导致RA发生的原因不外乎正气亏虚,外邪侵犯机体,日久变生变证、坏证,韦尼认为RA患者正气亏虚首在于脾脏的虚损。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生气血以养五脏,充四肢,实营卫,即《灵枢·本神》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脾气亏虚,营卫失调,营卫俱虚,可使四肢倦怠乏力,肌肤欠润、腠理稀疏、风寒湿等侵袭肌肤脉络,故RA多易受外邪侵袭而反复发作。加之RA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苦寒中药等,进一步损脾伤胃,气血生化乏源,人体肌肉、关节无以为养,气血虚滞,湿痰瘀互结,久病及肾,关节出现瘀斑、刺痛、结节、畸形、骨质严重破坏等症状[3],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脾虚之本。脾虚最易生湿,湿邪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韦尼强调脾为虚之本,湿为实之本,是RA反复缠绵难愈的关键。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湿邪泛溢于人体的肌肤、关节,其机体湿浊内生化而成痰,痰瘀互结阻痹脉络,使其经脉不通则导致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且湿邪致病反复难愈也正是RA的疾病特点[4]。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脾病源流》言:“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指出脾为五脏之源,脾病可及四脏,四脏有病也可传于脾。韦尼认为RA患者致命的往往不是关节、肌肉等局部症状,而是RA发生发展过程中并发的肺部、心脏、肾脏等多系统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的原因实为脾脏亏虚,邪侵入里,损及他脏,故脾虚是导致RA发生的内在基础且贯穿始终,脾胃之气的盛衰往往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3 从“脾不散精”溯RA出现血脂异常之源

脾居中央以灌四旁,RA患者脾常不足,脾失健运,散精功能障碍,水谷精微、津液不得正常布散,则出现膏脂堆积,痰瘀内生,官窍闭塞,则导致脏腑失其滋养、关节功能失常等症状。RA患者从早期血脂异常、关节肿胀疼痛到后期并发心血管疾病、关节畸形僵直,“脾不散精”贯穿于病程始终。故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从脾散精功能障碍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3.1 脾气亏虚,脾不散精为其始 RA患者多因脾气亏虚,水谷精微不得以正常输布,进而出现血脂紊乱。中医学将血脂归属于“膏脂”范畴,其来源与脾密切相关,一是水谷精微化生,二是源自肥甘厚味。《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指出膏脂源于水谷精微,生理状态下有益于人体的皮、肉、骨、髓。而血液中“膏浊”的增多与脾气虚所致的精微物质的异常沉积相关。《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转输胃受纳的水谷精微以养脏腑、充关节。韦尼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RA患者脾胃常虚,在此基础上或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失其“散精”和“游溢精气”之职,“清”“浊”升降失调,水谷精微无以运化,肠道无法分泌清浊,膏脂输布障碍,聚而成多,散于血脉,导致血脂异常。而研究表明[5]脾虚气弱,脾不散精,运化失司,进而导致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受阻,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类动态平衡失调及分布异常,从而影响血脂水平。

3.2 精亏不散,湿痰瘀内生,膏脂凝聚为其标 虽然脾气亏虚、脾不散精是RA合并血脂异常的始动因素,但是痰瘀是血脂异常的具体表现,也是加重关节疼痛、畸形的重要因素。《景岳全书》言:“痰涎本皆气血,水谷津液化得其正则为津血,化失其正,则为痰浊。”脾虚运化失职,散精之力弱,水谷精微失其输布,水湿不化,蓄而成饮,聚饮生痰,痰阻成瘀,痰瘀互结,进一步使血脂紊乱。《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留瘀。”脾胃气虚,精亏不散,气虚血滞,痰饮内聚,也终致痰瘀内停。韦尼强调痰瘀互结是血脂异常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病理特征[6]。临床实践中也发现RA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多以痰阻、血瘀、脾气亏虚多见,尤与脾关系密切[7]。现虽未明确痰瘀即血液中的脂质,但血脂各成分的异常与中医学的“痰瘀”密切相关,是临床诊断血脂异常最直观的标志物[8],而在临床上化痰祛瘀法是降脂诸法中降脂作用较为显著的方法,其实验机制与直接改善血液成分,改善血液黏度和流变性,或提高某种酶类的活性以利于血脂的分解有关,这也从侧面证实痰瘀可能为血脂的某种成分。

3.3 脾不散精,气机失调,脏腑失养为其变 脾气散精,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实为气的升降出入。《读医随笔·证治总论·升降出入论》中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为上下升降的枢纽。”脾气健则升,清阳得散,肝肾之气并之上行,胃气降则浊阴之气下运,心肺之气随之下达,脾胃调和,升降相因,气血阴阳相得,则五脏六腑气机运动正常。王冰云:“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饮食的摄入、消化、传导、运化和输布。若脾气不升,散精不及,则胃浊不降,气机壅滞,水湿痰饮内生,膏脂不化,即《医宗心读·痰饮》所云:“脾土虚湿,清气难升,浊气难降,留中滞隔。”而脾胃气机不畅,精微不散、清阳不升使膏脂堆积为痰浊、瘀血,成新的致病因素,黏稠凝滞、极易壅滞经脉、阻碍脑络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变生坏证,治疗时强调轻清升阳、畅达气机、化浊通络的治疗原则[9]。

血为阴性,其性似水而趋于下,血液运行的过程不仅脾统血于脉中,更需要心、肺、肝气的推动、宣发和疏通,而不致血液凝滞稠厚。《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脾气散精,分为上输以散津和灌四旁以散津两种方式,以化生气血,充养血脉,濡养脏腑。脾胃亏虚,化源不足,散精无力,膏脂难化,则心失所养,心脉不利,留痰聚饮,易致心脏病变。脾主运化,脾气散精,脾胃损伤,心脉失养,运化迟滞生湿,湿浊凝聚为痰,闭塞心脉则为胸痹心痛[10]。肾失濡养,肾气不足,无以温煦推动气机运行,脾肾亏虚、肾虚寒凝、瘀血痰浊是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血脂异常并发冠心病的关键[11]。

4 从助脾散精论治RA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意义

4.1 温补脾阳以固本 基于脾胃虚弱、脾不散精是RA合并血脂异常的关键病因病机的特点,临床治疗中当温补脾阳以扶正气。脾阳充沛流畅,外可调营卫护机体,内可化水湿散痰瘀,肢体经络气血运行无阻,痹病难成,膏脂宜化,正如《扁鹊心书》云:“凡治痹,非温不可。”《灵枢·邪客》指出:“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脾运化水谷精微是营卫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脾气健运则化源充足,实为气血生化之源,以实四肢,养五脏,肥腠理,利关节,故《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云:“脾为土脏,灌溉四傍,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气主煦之”“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临床实践中强调了“益脾阳”在风湿病辨治中的重要地位,常用温中补虚之小建中汤,中焦虚寒之理中汤,阳虚寒凝之大建中汤以温脾阳、健中土、散寒邪,改善症状的同时,使人体正气得到不断的充养,营卫得调,机体得护[12]。健脾类方剂中可提炼出神经酰胺、花胶苷等物质,能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炎症因子表达,稳定皮肤黏膜屏障,从而起到护卫作用[13]。

4.2 健运脾气以化浊“浊”一为脾运化失司,水谷精微运用障碍而成致病因素,一为脾虚内生湿浊、痰浊,为内生浊邪的范畴,血脂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属于“浊”的范畴[14]。温补脾阳虽能维护机体阳气,但脾以“运”为健,壅滞则病,强调脾病重在调而不在补,畅达枢机、鼓舞中州气化为要务[15],如此才能护卫机体,使瘀血痰浊难生,全身气机畅达。且痰浊瘀血内聚,最易化热伤津,蕴而成毒,宜早早除之。脾虚气血运行受阻是RA重要的病理基础,气血流通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周流循环,因而健运脾气以通络是RA治疗的重点,且健脾以化湿通络对RA并发肺功能降低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6]。

4.3 化痰散瘀以通络 痰瘀不仅仅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畸形样变、出现骨质疏松、骨骼疼痛枯萎的重要原因[17],还是RA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18],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痰瘀同治法在改善关节症状的同时还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9]。

《血证论》云:“须知痰水之魁,由瘀血使然,然使无瘀血,则痰气自有消溶之地。”痰瘀致病变化多端,暗耗气血,病邪兼夹为患。“阳化气、阴成形”,健脾运气之法可使湿痰瘀等病理之邪不易生,又有助于已生之邪的消散,但仅如此恐疗效不佳,故临床上配合活血化痰并用以行滞通络。RA合并血脂异常之初多为痰瘀始生,气机痹阻不通,用植物类中药如茯苓、穿山龙、薏苡仁、莱菔子、苍术、鸡内金、砂仁等健脾补肾,燥湿化痰,用青风藤、络石藤、山楂、当归、桃仁、三七、莪术等活血化瘀通络,如RA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硬化样变,此时痰瘀胶着,草本类药物恐难有卓效,此时用虫类药蜈蚣、水蛭、土鳖虫等搜风通络以剔顽痰瘀血。痰瘀本为阴邪,在活血化瘀的础上加用黄芪、陈皮、半夏、桂枝、麻黄等温通行气之品,以开散凝结。

5 用药特点

5.1 补脾与运脾同调 《伤寒论·辨脉法》所言:“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输布精微于全身,脾升胃降,共同维护脏腑气机平衡。脾气不运,气机升降失调是脾病重要的病机特点,加之RA患者多属脾胃虚弱,纳运失调,若仅用补益之品,恐虚不受补,滋腻碍脾,反致脾胃之气停滞不行,故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补脾在于温补以固本,运脾在于运化得健,二者同调脾阳得温,脾气得运,气行则血行,寓补于运,运脾行卫,助脾散精。临证时多选用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理中汤及砂仁、木香、藿香、香附、白术、厚朴、茯苓、陈皮等温运理中之方药。补运同调能显著增加疗效[20],而诸运脾方中以白术应用最广,因其味甘苦,符合“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的特性,乃为补运同举的最佳品,《本草崇原》谓之“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其次在用药上注重药物特性的动静结合,补脾药多涩、多温而守而不走,需配合走而不守之运脾药能助脾健运,使气机调和。还应当注意的是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运脾的同时注意调理脾胃气机,注重升降相因。此外,RA患者多病程较长,痰瘀互结,甚至酝酿成毒,在运脾恢复气机通畅的同时兼以活血化痰通络以祛有形之邪。有研究[21]表明在运脾的基础上配合通络、解毒之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尤其是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

5.2 温补与温通并用 《古今名医方论》云:“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脾胃喜温而恶寒,温运脾阳,一可辛温助阳达表以散风寒,燥脾温中以化湿邪,二可温补气血以固本。《景岳全书·论治篇》云:“凡临证治病,不必论其有虚证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亦不必论其有火证无火证,但无热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温,以培命门脾胃之气。”强调无论虚实皆可治脾以温补,以实脾之根,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质差异,可酌情运用甘温、辛温、辛热之品。《医验录初集·兰从十戒》中言:“甘温之药如行春夏之令,生长万物者也。”脾土得温,肝木自伸,甘温之药喜脾性,不致峻烈伤阴,新安医家尤善用黄芪、白术、人参等甘温益脾之品以补气实卫,养血和营,外资形体官窍,内濡五脏六腑。《医法圆通》云:“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健康者不仅要求阳气的充足更要流通流畅,否则郁于体内,补而更热。虽脾虚气弱、脾不散精是RA出现血脂异常的基础,但是外邪久留不去、痰瘀互结亦是RA致病因素,因此加以“温通”以祛内外邪,虽痰饮易郁而化热,但其终为阴邪,需以温之以开散凝结,如黄芪、桂枝、鸡血藤、麻黄等品,若见患者有痰瘀化热之征象,同时配伍桃仁、丹参、积雪草等凉血化瘀,或佐以知母、黄柏、黄芩、陈皮等行气透热,现代研究也证明苦寒之丹参与甘温之黄芪合用可增强益气活血之功,临床使用时辨证调整剂量即可[22]。

5.3 阴阳并调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人体阴阳互根互用,脾阴为营阴之本,脾阴充足则能滋充心血,润肺金,滋肾水,养肝木。RA患者缠绵难愈,本自伤脾阴,临床治疗更应顾护脾阴以求阴平阳秘。甘淡平和乃益脾阴之法门,甘则能补虚,调和药性,淡则能渗利,补而不腻,常用药物有莲子、山药、白扁豆、芍药、薏苡仁、生地黄、茯苓、黄精等。而补脾阴促脾气升发实为“阴中求阳”,同时润肺降胃,斡旋中州,维持气机升降出入,调和人体阴阳平衡[23]。

6 典型案例

患者,女,56岁,2021年9月28日初诊。主诉:双手及双下肢关节疼痛10余年,伴血脂异常2年。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小关节、膝关节对称性疼痛,伴晨僵明显,于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RA,既往不规律服用甲氨蝶呤、雷公藤、洛索洛芬钠片(商品名:乐松)等药物,症状反复发作,天气变化时明显加重;2年前查血生化示血脂异常,间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他,血脂控制不佳。现双手指间关节、腕关节及双下肢关节肿大疼痛,腕关节、膝关节活动不利,偶有头晕胸闷,晨僵30 min,畏寒喜暖,舌质暗,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89mm/h,C反应蛋白(CRP)78.63 mg/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总胆固醇7.8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5mmol/L,甘油三脂6.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mmol/L,余未见异常。双手正位片示:双手中度骨质疏松,双手、双腕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西医诊断:RA;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痹证(脾虚痰瘀痹阻证)。治以健脾化浊,祛痰化瘀。处方:当归15 g,黄芪30 g,白术15 g,山药30 g,炙甘草6 g,青风藤15 g,威灵仙10 g,鸡血藤30 g,穿山龙15g,桑寄生10g,杜仲10g,细辛3g,赤芍15 g,葛根15 g,生麦芽15 g,焦山楂15 g,陈皮10 g,半夏10 g,荷叶15 g,丹参10 g。14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生冷、油腻,注意关节保暖。

2诊:2021年10月15日。患者近日感冒,咳嗽,咳黄痰量少,易咯,偶有头晕,四肢关节疼痛较前好转,实验室检查:ESR:38 mm/h,CRP:45 mg/L,总胆固醇5.2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9 mmol/L,甘油三脂4.1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5 mmol/L。继上方加入木蝴蝶、防风15 g,蜜紫菀10 g。28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1年11月23日。患者关节疼痛明显改善,仍觉活动不利,未诉其他明显不适。实验室检查:ESR 27 mm/h,CRP 35mg/L,总胆固醇4.8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9mmol/L,甘油三脂3.1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 mmol/L。该RA患者脾胃虚弱,水湿痰饮内生,膏脂聚集不散所致,原法有效,加减续治,在前方基础上加木瓜20g,伸筋草15 g。14剂,煎服法同前。

后随访患者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炎症指标较前下降,血脂虽尚未达到正常标准,但较前下降明显,提示健脾之本、化痰瘀之标对RA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尤为重要,嘱患者注意关节保暖,避风寒,节饮食,不适随诊。

按语:该RA患者病程较长,虚实夹杂,脾胃亏虚,痰瘀内生,痹阻关节肌肉,不通则痛,故见关节肿胀疼痛,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痰痛。”结合患者舌质暗,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辨证为脾虚痰瘀痹阻证,治以健脾化浊,祛痰化瘀。方中黄芪、山药、白术、半夏、陈皮补脾益气以固本,行气化痰以驱邪;桑寄生、杜仲强肾壮骨;赤芍、当归、丹参、鸡血藤、葛根活血化瘀生新;威灵仙、青风藤、穿山龙搜风祛瘀通络,畅达关节气机,细辛入肾经,深入关节内部以温化痰瘀之邪;生麦芽、焦山楂、荷叶健脾化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3味药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全方共奏健脾化浊,活血祛瘀之效。患者服用一疗程之后自觉关节症状改善,复测血脂水平较前下降。此外,韦尼强调血脂异常是RA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因,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至关重要,如控制饮食量、低脂饮食、坚持运动、少喝含糖饮料等。

7 小结

目前西医关于RA合并血脂异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且不明,治疗方法有限,且西药副作用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增效、减毒的优势。韦尼认为RA患者脾常不足,脾虚气弱,脾不散精是RA出现血脂异常的关键,治疗上应以温补脾阳、健运脾气以全面恢复脾散精功能,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辨证配以活血、清热、养阴等品以求标本兼治,内外共调,如是则脾气得运,机体得护,膏脂得化。

猜你喜欢

运化脾气脾虚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七七的怪脾气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一座脾气古怪的城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树的怪脾气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