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筋痹的理论探析*

2023-07-15潘杰灵刘小卫李江山

中医药导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筋筋脉筋骨

刘 丹,李 武,潘杰灵,曾 洋,刘小卫,李江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筋痹多由于与筋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夹杂风、寒、湿等邪而导致气血不通,从而出现筋脉拘急,不通则痛,多发生在十二经筋的一类病证[1]。筋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中医治疗筋痹多采用针刺、推拿、艾灸、拔罐等疗法,其中推拿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等作用,可改善疼痛等症状体征[2]。推拿治疗筋痹手法众多,目前其作用原理的阐述局限在对其共性的研究,而未体现各类手法的特异性。笔者在正确认识各类推拿手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对推拿治疗筋痹的特异性原理进行探讨,以期为推拿治疗筋痹提供理论参考,有利于推广其临床应用。

1 筋痹的病因病机

筋痹多因机体卫阳不足,风寒湿邪客于筋脉,或筋劳骨伤,筋脉闭阻,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主要病位在筋,基本病机为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所致,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1.1 卫阳不足,邪气外侵是主要病机 阳气具有温煦和抵御外邪的功能,阳气足则可温养筋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柔则养筋。”[3]若机体卫阳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筋脉,致筋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筋痹,如《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4]

1.2 筋骨劳损、气滞血瘀是另一引发因素 筋骨相连,骨为筋提供了支撑和附着处,而骨的运动又依赖于筋的收缩与牵拉,如《素问·痿论篇》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3]。筋骨系统正常,气血运行通畅,也是保证机体可抵御外邪侵袭的重要基础,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3]。长期劳损使筋肉反复处于牵拉或磨损状态,或跌打闪挫导致骨关节损伤,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导致气血瘀滞,引发筋痹(或骨痹)。

1.3 肝肾的内在不足是致病之本 人体的筋骨是由肝血和肾精充养的。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盛,才能使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肾藏精,主骨,肾精充足,骨骼才能强劲坚固。肝肾不足,不能濡养筋骨,邪气侵袭而有余,亦发筋痹(或骨痹),如《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所云:“肝气衰则三气入筋,故名之曰筋痹。”[5]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云:“若肾水亏损,不能滋养筋骨……而筋痿痹。”[6]

2 经筋的循行特点及筋痹的临床表现

2.1 经筋的循行特点 《说文解字》对筋的解释是:“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7]这说明筋是一种属于肌肉,并可以产生力量的组织,相当于解剖学中的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肌肉等部位。

十二经筋“中无有空”,不能通行气血,与十二经脉相伴而行,依赖于经脉中气血的濡养以发挥其约束骨骼,主司运动的功能。如足厥阴之经“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去内踝一寸……过阴器”,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入内踝之前……结于阴器”[8]。而肝血则是通过足厥阴经脉的运行而到达足厥阴经筋,使足厥阴筋气充实而柔韧刚健。十二经筋的循行皆起于四肢末端,止于头身,具有“结”“聚”的特点,多在肘、肩、膝、踝等部位结聚。如手太阳经筋“结于肘……结于腋下”[8],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髃”[8],足太阳经筋“结于踝……结于膝”[8],足少阴经筋“结于胫骨内侧髁下”[8]等。

2.2 筋痹的临床表现 由于经筋的循行有“结”“聚”的特点,而日常生活中长期的劳损或外伤,使这些“结”“聚”处长时间处于牵拉或磨损状态,再加上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则容易形成以“横络”卡压的病灶点,即结筋病灶点。如《灵枢·刺节真邪》中所言:“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9]。也有人将其称为筋结点,西医则称之为激痛点,虽然名称上有所差别,但都以局部疼痛和可触摸到的硬结为主要特征[10]。

因经筋中无孔,不能传输病邪,故其病变部位就是邪气侵入和留止经筋的地方,即结筋病灶点处[11]。《黄帝内经太素·经筋》云:“然邪之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12]。因此,筋痹因邪结于筋,导致气血阻滞,不得输布,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屈伸不利等,如《素问·长刺节论篇》所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3]。

3 筋痹的治疗法则

《黄帝内经》中以关刺、恢刺、火针为治疗筋痹的手段[3]。《灵枢·官针》云:“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8];“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8]。《灵枢·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8]。其中“燔针”即是火针,“以痛为输”就是指以经筋“结”“聚”的结筋病灶点处作为针刺的部位[11]。此外,《素问·长刺节论篇》云:“病在筋……病起筋炅,病已止”[13]。“炅”是热的意思,待筋脉出现热感,则表明病已痊愈。总之,古人认为筋痹的治疗只候“以痛为输”即可奏效,以关刺、恢刺、火针等方法对局部痛点进行治疗。然筋痹除了局部病灶的治疗,还因综合其病因病机而施治。近年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推拿治疗痹证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4 推拿治疗筋痹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筋痹”是筋伤类疾病发展的起源,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软组织损伤”范畴[14]。现代医学将筋伤分为3个阶段:早期筋伤以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为主;中期肿胀和瘀斑渐退,但仍存在疼痛与功能障碍;后期淤血和肿胀基本消退,但局部可触摸到有疼痛感的硬结,并伴有活动障碍。

中医学则认为筋伤后会引起气血、经络、骨骼、脏腑等一系列的改变,并将推拿作为筋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5]。笔者根据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总结了推拿治疗筋痹的以下五大原理:直接刺激局部结筋病灶点,以舒筋解结;循经络刺激,以疏通经络气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筋骨同治,骨正筋柔;祛邪扶正,补益肝肾而收全效。后3点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4.1 局部结筋病灶点的直接刺激,以舒筋解结 结筋病灶点的产生是筋痹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解除疼痛的重要因素[16]。针对局部结筋病灶点的治疗,推拿手法中以按法、点法、弹拨法为代表手法。按法与点法均是以指、掌、肘垂直于体表向下的一种手法,属于挤压类手法。其中按法施力特点为“节律性按压”,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如《素问·举痛论篇》所云:“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17]。而点法是由按法演化而来,其施力特点为“持续性按压”,有“以痛止痛”的功效[18]。按法与点法的接触面积小,力量较集中,尤适用于针对局部病灶的直接刺激,达到舒筋解结的目的。弹拨法具有松解粘连的作用[19],操作时先垂直按压结筋病灶点,再横向拨动,可使力度更为深入渗透,解除患部痉挛。潘道友等[20]认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在结筋病灶点上给予按压,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0.91%(50/55),优于常规治疗组。颜智权[21]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时,首先用拇指指尖按压结筋病灶点处,保持5~10 s,然后摆动腕关节弹拨结筋病灶点。治疗结果显示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32/33),优于常规推拿组。

4.2 循经络刺激,以疏通经络气血 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伴循行,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络气血通畅,则经筋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推拿手法与经络相结合,可发挥手法和经络穴位的双重功效,疏通经络气血,临床上多用一指禅推法、衮扌法和弹拨法。一指禅推法即是以大拇指施压在经络穴位上,循经推穴,其着力点小,能持续不断的对经络穴位进行刺激[22],从而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衮扌法是以手背在受术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往返旋转 衮扌动的一种手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弹拨法具有拨动频率快、刺激强度大的特点,属于推拿八法中的通法。采用弹拨法沿经络弹拨能松解粘连的筋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疏经通络的作用。谭春林等[23]采用一指禅推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时,主要推风市、血海、梁丘、膝阳关等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效果,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吴邦宪等[24]以 衮扌法持续不断的作用于膀胱经和督脉,再用弹拨法沿膀胱经和督脉循行部位弹拨5~8遍,能明显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和腰部的活动功能。郭聚成[25]使用弹拨法自上而下对肺经、大肠经、三焦经肘关节经脉循行部位进行弹拨,明显改善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

4.3 针对病因治疗,以温经散寒和活血化瘀 筋喜温恶寒,若筋骨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加之寒邪客于筋脉,导致气血阻滞,寒瘀互结而发为筋痹。因此,筋痹还应针对其病因治疗,采用温经散寒和活血化瘀之法,如:推拿手法中的按法、擦法温经散寒,按法、拍法活血散瘀。《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26]。其提示按压能够使局部产生温热效应,可改善寒闭不通而疼痛的状态。擦法操作时受力面积较大,产热量强,可选择擦督脉和膀胱经激发阳气,机体阳气充足则寒邪自化。此外,针对局部气血瘀滞,可采用按法和拍法治疗,如《医宗金鉴》所云:“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按之法”[27]。蒋丽华等[28]在治疗背肌筋膜炎时,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掌擦督脉及膀胱经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较单纯的温针灸,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罗才贵等[29]在运用手法治疗筋痹时,同样以擦按类手法作为达到温通效应的主要手法。余小江等[30]认为肩周炎是因局部筋脉拘急、气血不通所致,用拍法拍打肩部肌肉至皮肤发红发热,可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功效。

4.4 筋骨同治,以达骨正筋柔“骨正筋柔”则气血和畅,筋骨得以濡养。因此,治疗筋痹时,还应注重筋骨同治,才能加快疾病的恢复过程。故临床上治疗颈、肩、腰等部位的痹证时,常用按法、揉法、衮扌法、拿法、弹拨法等软组织类手法松解经筋,随后采用扳法、拔伸法等正骨类手法调整骨关节,以达到骨正筋柔的目的。叶勇等[31]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致病因素的刺激,由“筋骨平衡”转变为“筋骨失衡”,故因注重筋骨同调,重塑“骨张筋,筋束骨”的生理状态。因此在治疗时,试验组首先通过局部痛点按揉达到松筋的目的,再通过拔伸类手法将颈椎向头端拔伸,使颈椎旋转至阻力极限位后快速扳动以纠正解剖位置,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0.0%(27/30),高于对照组。汪建民[32]采用“筋骨同治”法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痛综合征时,同样运用按法、揉法、弹拨法等手法松解局部经筋,再通过扳法调整骨关节,其疗效优于传统的肌肉牵引法。研究[33]发现,筋骨同治推拿法可提高患者痛阈,改善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

4.5 整体治疗,以祛邪扶正、补益肝肾 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筋痹的产生,其本质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因此,祛邪扶正、补益肝肾是筋痹治疗的最终目标。临床上可用推拿擦法、振腹手法、按揉法达到祛邪扶正、补益肝肾的目的。擦法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膀胱经和督脉擦法可以扶正祛邪,正所谓:“温其经,使血气流通,其邪自去矣”[34]。振腹手法是以前臂不自主振颤,作用于腹部的一种推拿手法[35]。周可林等[36]认为以高频率、短时间、重手法的振腹疗法可激发人体的卫阳,达到祛邪外出的作用,而低频、长时间、轻柔的振腹疗法则可调节腹部经络,达到补益肝肾的作用。故可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此外,《灵枢·卫气》云:“十二腧皆通于脏气”[3]。说明背俞穴和募穴等是调整脏腑机能的要穴。因此,按揉肝俞、肾俞、期门、京门等穴位,也可补益肝肾,调整相应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平衡。而按揉大椎、至阳、足三里、风市等穴位可扶助机体正气[37-38],祛除体内病邪,则“正复邪自去”“邪去正自安”。

5 推拿对筋痹的生物力学作用

正常情况下,筋的“束骨”作用使骨关节及周围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并完成生理范围内的各项功能活动。而各种因素导致筋受损后,其正常的走向发生破坏,造成生物力学失衡,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改变筋膜层的“结”“聚”与张力,恢复筋骨关节的应力平衡,是筋痹疼痛消失和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39]。

推拿手法的本质是机械力学刺激,手法的力学刺激产生生物力学效应[40]。推拿手法通过机械力感受器(如Ca2+通道)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生物信号,调节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局部肌肉肌张力,还可增加NO的产生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22,41]。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结筋病灶点处可减少局部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的释放,降低肌肉组织张力,缓解慢性炎症,抑制纤维化,从而恢复肌肉弹性,松解组织粘连,减轻疼痛[42-43]。推拿手法产生摩擦力、牵拉力等力的刺激可提高产热量,增加营养供给,减轻局部肿胀,促进组织修复[44-45]。推拿手法可增加肌纤维细胞骨架蛋白Desmin、α-Actin、α-tubulin的表达,促进损伤肌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修复,纠正肌肉和骨骼的应力方向,维持正常的生物力学功能[46-48]。在特定穴位和部位使用推拿手法,可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循环系统,达到扶助正气、濡养筋肉的作用[49]。

6 小结

综上,《黄帝内经》治疗筋痹强调“以痛为腧”,重视局部取穴,以关刺、恢刺、燔针达到疏通气血,温经散寒的目的而治筋痹。推拿手法在筋痹的治疗中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此外,临床上治疗筋痹时,通常采用多种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故难以对其中单一类手法进行疗效的评判。笔者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对筋痹的病因病机以及推拿治疗筋痹的特异性原理进行探析,总结了上述推拿治疗筋痹的五大要点,以期发挥推拿手法治疗筋痹的优势与特色。

猜你喜欢

结筋筋脉筋骨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GFRP 筋用于模板工程的试验研究
拉结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与改进①
知足常乐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填充墙拉结筋与框架柱改进措施
筋骨 道德 温度
浅析减轻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的施工方法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一统天下(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