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探析

2023-07-14刘新利温正浩

新闻论坛 2023年3期

刘新利 温正浩

【内容提要】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新闻史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国内的新闻史教学大多枯燥乏味,很多老师还沿用传统课堂满堂灌的知识传授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以至于陷入“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的窘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和课程评价六个方面,论述了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中探索的创新成果,希望和从事新闻史教学的同仁共勉。

【关键词】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程创新成果  美国黄色新闻浪潮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重“教”更重“学”

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这样的话:“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重“教”轻“学”,老师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至于学生接不接受,接受的程度如何就不考虑了。所以,新的教学理念应该重“教”,更重“学”,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学”检验“教”的水平,“学”是“教”的成果。具体到新闻史教学,重视“学”就是要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老师所讲的知识。比如“美国黄色新闻浪潮”一节内容,通过老师对黄色新闻兴起、巅峰、衰落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总结概括黄色新闻的定义、特征以及黄色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我学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化

陶行知先生还说:“先生的责任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教学生会学。”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学”,而且是高层次的“学”。如果说“我学会”是教学生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目标,那么“我会学”就是教学生方法,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从“我学会”到“我会学”也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转为能力。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亦如此。自然科学最终要把知识转化为发明创造能力,而人文社会科学最终要把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美国黄色新闻浪潮”一节的教学,有一个是课堂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当下媒体上“黄色新闻”的案例,并说明其成为“黄色新闻”的理由,最后让学生提出规避黄色新闻的策略。该作业实际上是检验学生是否能把有关黄色新闻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辨识黄色新闻的能力,以及如何规避黄色新闻的能力,体现了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教学理念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

笔者翻阅了十多种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几乎没有一部教材把“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大部分著作只是在讲美国新式新闻理念时,会提到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对美国乃至世界报业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受到过黄色新闻的影响。虽然中国报纸有别于西方的功能定位以及独特的社会体制有效地规避了黄色新闻的影响,但是,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中国也不可避免受到黄色新闻的影响。笔者认为本着以史为鉴的原则,有必要梳理黄色新闻产生、高潮、衰落的过程,有必要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看待黄色新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黄色新闻,对当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融科研于教学之中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好的教学一定是教学和科研的紧密配合。重教学轻科研,所教知识就如蜻蜓点水,流于肤浅,而且让知识变成了死的知识。重科研轻教学,就会违背教学初衷,无法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好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科研并重,相互紧密配合。教学是基础,科研反哺于教学。

对于新闻史教学来说,如果不关注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就无法获知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让新闻史变成死的知识,无法对当代新闻事业产生借鉴意义,学习新闻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外国新闻史教学中,笔者通过知网搜集最新的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成果,然后融于课堂的教学中。笔者也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发现,向他们介绍研究缘起、研究经过及成果发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新闻工作或学术研究提供支持,完成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课堂讨论法

为了完成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提升素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把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提升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死的知识学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比如笔者在讲解第五节“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时,就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设计了四轮讨论:第一轮讨论,提出问题,“黄色新闻是否等于色情新闻”“黄色新闻是否都是糟粕”,让学生根据常识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没有偏差;第二轮讨论,分析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中国新闻传播史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报纸为什么受黄色新闻影响较小;第三轮讨论,分析问题,让学生再次围绕“黄色新闻是否等于色情新闻”“黄色新闻是否都是糟粕”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觉完成纠偏;第四轮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练习,找出黄色新闻案例,实际是考查学生辨识黄色新闻的能力。通过四轮讨论培养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完成了教学的高级目标,同时也很好地贯彻了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流程为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析任务,进行探索研究,任务完成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讲“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先通过知识讲解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黄色新闻,如何评价黄色新闻。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辨别哪些新闻属于黄色新闻,如何规避黄色新闻,这个任务由学生在課堂上完成,并对每组的任务状况进行打分。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以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

对于“外国新闻传播史”这门课,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提升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所以,要想完成既定目标,就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

具体到“第五节、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这节课,上课伊始,笔者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黄色新闻是否等于色情新闻?第二,黄色新闻是否都是糟粕?可以说,两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在讲到黄色新闻出现的根本原因时,给学生再提一个问题“中国报纸为什么受黄色新闻影响较小?”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节内容三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问题设计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需要突破的疑惑点。

(二)翻转课堂的运用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找出可以和学术前沿接轨的内容,找出可以讨论的内容,按照问题意识设置教学内容。具体到第五节“美国黄色新闻浪潮”的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很有价值,其中“黄色新闻是否是色情新闻”和“黄色新闻是否都是糟粕”,实际上是让同学们用所学专业知识纠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从而对黄色新闻有个科学、全面的认知。“中国为什么受黄色新闻较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同学们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史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最后的拓展练习用来检测学生对黄色新闻的辨识能力,并让学生提出规避黄色新闻的策略,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

(一)本课程具备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黄色新闻恰恰是为了牟利突破道德底线,所以为人们所不齿。黄色新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恰恰是因为人们对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新闻的厌恶。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的教学的确是课程思政最好的反面教材。

(二)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德育教育重在渗透而非灌输,让学生主动从专业知识探寻德育元素优于教师把德育元素“拎出来”宣传教育。具体到“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一节内容,在讲到黄色新闻的影响时,让同学们进行对比分析,即“为什么中国受黄色新闻的影响较小”。通过同学们的第二轮讨论,分析出两大原因:第一,办报宗旨。中国人的办报宗旨从王韬的“立言”、梁启超的“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张季鸾的“文人论政”到中国共产党的“喉舌论”,没有哪个报人是为了赚钱而办报;第二,从报纸产生的媒介生态来讲。中国近代报纸办报目的虽然是学习西方,但是它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儒家思想以德治国,强调社会伦理规范,所以,使得黄色新闻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而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对黄色新闻唯利是图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当然也会自觉地加以抵制。

六、教学效果评估

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课堂效果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只能通过老师的观察,由于有的同学不善表达或不愿表达,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会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或个别辅导。

七、结语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于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的建构,对于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从事外国新闻史教学十多年,一直都在积极地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这篇文章所呈现的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共勉。

【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研究生金课建设项目(项目编号:324082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新利,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温正浩,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編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