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有效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2023-07-14聂海燕
现阶段,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多数教师侧重于向学生们讲授色彩方面的理论性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确保他们对美术色彩获得深入了解,天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容易被制约,这对提高儿童美术色彩能力是不利的。儿童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因此可以借助趣味性故事向儿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有效增强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将儿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可以切实激发出小学生参与色彩教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其色彩感知能力,进而促使色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 儿童绘本所具备的特征
1.1 角色鲜活,便于融入儿童日常生活经验
儿童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常常需要借助鲜明的物体形象,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以此开展相应的思维活动。儿童绘本通常会以儿童比较熟悉的人物、动物等来担任主角,这些主角形象是小读者比较熟悉的具体形象,可以使其对美术色彩产生直观感知。另外,这些绘本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能在情感层面上引发儿童的共鸣,可以显著提高该阶段美术色彩教学的质量。
1.2 情节生动能使儿童心理成长空间更具独特性
小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不会受到固有经验的制约,所以其思维的“跳跃”相对强。儿童绘本在构思故事情节时,会立足于孩子在这个阶段思维比较“跳跃”的特性,儿童绘本画面或奇异夸张,或幽默诙谐,或变换奇巧,或童趣盎然,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充分激发他们阅读儿童绘本的热情。同时,儿童绘本会以图文共叙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能够将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呈现给儿童。儿童绘本不仅具备比较深厚的价值意蕴,而且情节推动中未包含各种目的性的引导与暗示,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对儿童绘本作出相应的思考与判断。
1.3 设计独特图文各具特色且互相交融
儿童绘本的书本内容所具备的风格、艺术性比较强,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将画面内容以生动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画面连续性、衔接性强,不是在描绘情节,而是用图画展现和讲述故事,儿童通过阅读绘本便能产生兴趣也更愿意去了解。绘本画面有着比较高度的整体性,与绘本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高度契合。此外,儿童绘本的文字或简洁明了,或轻松明快,或扣人心弦,或娓娓而言,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会从孩子的角度着手,并用他们语言逻辑来表达故事内容,绘本是与他们进行对话,在思想层面展开交流[1]。
2 儿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所起的教学意义
2.1 有利于使美术色彩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学内容常常会受到美术教材所带来的局限性,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同时也没有及时引入前沿色彩教育知识,因此,教师只是简单地复述美术教材,使得色彩教学氛围比较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融入儿童绘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儿童绘本展开阅读,这样可以丰富小学色彩教学内容,也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色彩教学的主动性。儿童绘本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高度契合,将其作为重要的色彩教学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2.2 有利于增强美术色彩教学的趣味性
儿童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绘本内容通常是由完整的故事构成,对该年龄段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出对阅读与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将儿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增强美术色彩教学的趣味性,而且通过应用儿童绘本,能够促使小学色彩美术教学的最终效果得到全方位提高。例如,教师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呈现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色彩搭配等,以此营造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并确保学生对绘本产生比较直观的感知,进而为增强小学色彩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3 儿童绘本融入儿童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3.1 未能合理选用儿童绘本
在选择儿童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忽视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没有认识到不同阶段对儿童绘本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最好为他们选择有更多图画的绘本书,因为刚入学时年龄比较小,读不懂太多的文字。三年级以后的小学生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文字,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较多文字的绘本来帮助他们进行思考。然而,多数教师未能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绘本,导致部分学生会阅读到与自己年龄段不相符的儿童绘本,降低学习美术的兴趣。
3.2 儿童绘本融入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教师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融入儿童绘本的形式比较单一,会对他们的学习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儿童绘本融入形式单一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融入形式模式化。通常是由教师先讲授绘本,再由学生复述,这样的形式相当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阅读绘本的欲望,并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第二,融入的内容缺乏吸引性。教师常常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理解绘本,这样很难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对提高色彩教育质量是不利的。
4 将儿童绘本有效融入儿童美术色彩教学的策略
4.1 优化新课导入,调动儿童积极性
关于新课导入环节,一般时间设置为2 ~3 分钟,导入方式也比较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形式。在色彩教学中,新课导入所起的作用比较重要,是开展高质量课程教学的标志。这对教师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可以准确抓住色彩教学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并选取恰当的新课导入方式。比如,在小学美术的色彩教学中,学生们一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有丰富的故事内容和直观的视觉效果,能够使新课导入环节更具趣味性。另外,教师在运用故事导入法的时候,应当在其中融入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快速理解本节色彩教学内容。此外,在借助儿童绘本优化新课导入时,教师要保障导入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将导入时长把控好,不要因为新课导入过长,出现正式色彩教学时间被“侵占”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魔幻颜色”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融入《小老鼠无字书•颜色》这一绘本内容,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比如小老鼠将黄色与蓝色融合到一块儿可以出现绿色吗?那黄色与红色相融合又会出现什么颜色?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使其带着疑问阅读这一绘本内容,进而为提高儿童美术色彩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4.2 应用趣味游戏,直观感知色彩关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融入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儿童参与其中,发现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色彩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三原色与三间色”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小学生对三原色与三间色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对《小老鼠无字书•颜色》(图1)绘本展开阅读,找一找绘本中有几种方法来表现颜色,积极思索“小老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涂色的。接着,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置趣味性色彩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规则如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张带有颜色的纸张,学生则要调出与之相应的颜色,用时最短的儿童便能获胜。这样,学生在调配红色、蓝色以及黄色的过程中,就可以认识到每种间色都是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并对三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入了解。同时,部分学生还会提出一些疑问,比如“通过对其他颜色进行调配,是否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此时,教师便能开展自主实验,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效理清不同色彩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所以,教师便能通过教学游戏,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色彩教学内容,切实调动其参与色彩教学的主动性,并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感,进而提高色彩教学的质量。
图1 小老鼠无字书•颜色
4.3 调动多种感官,增强色彩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其多角度来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蕴含着什么色彩。对此,教师便能合理运用儿童绘本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手触摸,以此增强他们对色彩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色彩表现力。例如,在讲解“春天的色彩”相关内容时,教师便能要求学生对《小鸟和大树》这一绘本中的色彩展开细致观察,并详细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比如,有的学生会说:“白色表示冬天、绿色表示春天”。回答结束后,教师要向儿童阅读本篇故事,要求他们在聆听过程中体会小鸟的心情。并组织儿童到校园内摸一摸大树和它的叶子,促使其对大树及其特征产生深入认知。在色彩创作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比如“大家还能用哪些色彩来表示春天里不同景物的颜色特征?”学生回答道:“迎春花可以用黄色来表示、桃花可以用粉色表示。”还有的学生说:“在给花朵填颜色的时候,会将水倒入颜料中,可以表现出花瓣柔软的触感。而在用咖啡色为树干填色时,往颜料中加的水较少,以表现树干粗糙的感觉。”这说明,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使其灵活运用色彩来表现各项事物,把事物描绘得更加逼真。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儿童绘本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促使他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感知色彩,以此有效增强儿童的色彩表现力。
4.4 合理运用故事情节,激发儿童想象力
大胆开放的想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儿童绘本为启迪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准备,儿童会根据图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并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之中,最后根据自己的艺术体验画出内心的情感。例如,在阅读《艾玛捉迷藏》这一儿童绘本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能够准确掌握物体本身细微的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配颜色,并在正确的位置上涂抹颜色。这个过程中,学生便会主动联想现实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颜色,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包围艾玛的环境颜色相联系。此时,教师也能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除了绘本上的地点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点供艾玛躲藏,各个学习小组便会展开积极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红绿相间的花丛,布满白雪的土地,蓝蓝的大海。另外,教师也能引导他们对后续故事展开续编,并用不同的色彩来呈现自己所续编的故事。这样,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情节展开创编,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教师高效开展小学色彩教学奠定坚实基础[2]。
4.5 设置欣赏提升环节,增强色彩关系理解
在欣赏提升环节,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掌握绘画技巧的能力。在色彩教学中,欣赏提升环节肩负着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作用,是培养色彩情感认知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教师在欣赏提升的教学环节中,要选择能够吸引起学生欣赏兴趣、对他们有色彩刺激、有利于视觉发育和审美情趣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喜欢利用世界名画、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欣赏提升环节的材料,但往往会忽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世界名画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插图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等。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过小,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弱,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作品进行欣赏提升。而利用儿童绘本作为辅助资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绘画技巧。优秀的儿童绘本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不仅有丰富的故事内容还有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而且儿童绘本在设计时就遵循了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特点,能让学生在欣赏时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冷与暖”的时候,教师便能在欣赏提升环节引导学生对《不快乐的皮皮》《微笑的鱼》(图2)这两本适宜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儿童绘本展开阅读,通过绘本中色调表现来增强学生的赏析和鉴赏能力。比如《不快乐的皮皮》中运用了大量的红、橙、黄等色彩,这些色彩属于暖色系;而《微笑的鱼》这一绘本,画面的整体色调偏冷,主要有蓝色、紫色这些色调。教师便能引导学生对比利用这两本儿童绘本对比冷暖色调之间的不同,以此加深他们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鉴赏能力[3]。
图2 微笑的鱼
5 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绘本是一种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儿童绘本的重视,并主动利用绘本开展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为此,教师便可以从以下环节着手:优化新课导入,调动儿童积极性;调动多种感官,增强色彩表现力;合理运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置欣赏提升环节,增强色彩关系理解。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趣味性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色彩教学中,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