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需求视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重构研究

2023-07-14刘天森李金秋

职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

刘天森 李金秋

摘 要:面向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及高等教育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2家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深度调研,旨在探索企业期望研究生具备怎样的科研能力,从而推进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接。根据调研结果,建议导师把握企业需求视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高等院校把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研究生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对科研能力建设的引领作用,从而以企业需求作为实践契机,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上充分体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企业需求    研究生科研能力    重构研究路径

课  题: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下专业国际化的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00155)、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教学科研引智项目”(项目编号:G2022180001)的研究成果。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开展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的重要指示,也是推进我国科学研究创新、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有力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序推进,如何开展契合时代需求的科学研究是科技工作者需要深度探索的课题。

结合新时代我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如新发展格局、“双碳”战略等)内涵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自然融入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理解、应用与深化,突出新时代国家重要理论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从明确新时代科学研究新内涵视角提升对学术论文写作重要意义的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孤立或局限地认为学术论文仅是获得学位过程中的考核指标。

本文从企业需求视角出发,探索研究生科研能力重构路径,从而促使研究生从把握时代脉搏、共促国家发展视角提升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并以学术论文及相关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研究生在理论、实践、政策等领域的学习与思考成效。

一、面向上市公司的调研与结果分析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调科学研究要以经济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

为促进研究型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家人才建设需求,研究团队于2022年8~9月深度调研了两家上市公司(第一家主营业务为通讯服务,第二家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运营管理部与技术研发部的管理者。

调研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企业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要求及其变化趋势。

第二,企业开展科学研究的典型场景。

第三,企业期待高等院校开展怎样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策略如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配。

以上访谈结果,将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设计选题、拓展理论、展开论证、提出建议等过程环节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之所需,减少研究课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偏离可能。

研究团队与每位受访者的访谈均不少于1.5小时,获悉了以下重要结果。

(一)关于企业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要求及其变化趋势

受访者表示,上市公司普遍高度重视研究型人才的招聘规模、选拔标准与培养模式。近年来,特别关注研究生科研素质与道德素质。

对于科研素质,企业不仅关注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而且更加关注研究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时刻体现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关于道德素质,受访者着重强调了研究生要树立端正的科研态度、具有德才兼修与经世济民的高尚情怀,重视道德修养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二)关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的典型场景

受访者表示,大型企业开展科学研究的目标直接定位于服务生产经营需要,其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普遍与相关实践类研究相对接。同时,受访者认为,现阶段企业所开展的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研方向,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有力实践平台,是前沿性与具有系统工程特征的研究。

(三)关于企业期待高等院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受访者表示,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大力鼓励青年人才从事基础理论和实践类研究,但对于研究的着力点和具体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研究要精准服务生产经营。为此,企业期望高等院校开展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地区产业需要的研究工作。

从企业需求层面出发,受访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高等院校研究生科研团队准确掌握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树立“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科研工作理念,不应将撰写论文的目的局限于满足毕业的要求。

第二,建议高等院校研究生科研团队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扬攻坚克难与大国工匠精神,深刻學习理解“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重要红色精神的内涵,并鼓励学生针对相关产业实践勇于表达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科研工作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关联的直观认知。

(四)关于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策略如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配

受访者表示,高等院校应促进研究生把握产业需求视域下科研工作建设的新要求。

为此,高等院校需充分依托课程思政并以产业需求为引领,深度思考如何实现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打造培养过程与培育成效协同优化的研究型人才培育模式,完善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受访者建议:传统产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与发展基石,现阶段面临资源约束、发展动力不足、人才引进瓶颈等难题。为此,基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院校应引导研究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新功能,并将德才兼备和经世济民作为研究生科研工作建设的核心要义,引导研究生把握科研工作建设对于激活传统产业发展动能、破解传统产业人才瓶颈、重塑传统产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从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视角赋予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新路径。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生科研工作应聚焦于对产业跨越式发展、人才需求、工匠精神的关注,特别是引导研究生将我国传统工匠精神融入具有高技术、高增值特征的新兴产业,并实现对不同类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引领。

二、企业需求视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重构路径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近年来发展趋势,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应聚焦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上。高质量的科研能力培养不仅是扎实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融合,而且是教师与学生科研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合力。

研究生导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引领研究生将深刻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实践全面地融入科研过程之中,重点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个人理想信念、新时代科研能力建设的新任务及其关键着力点。

以上改革措施既体现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深刻解读,也体现了坚持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深入实践。结合对上市公司的调研结果,在企业需求视域下可从以下层面重构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发展路径。

(一)导师需把握企业需求视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

研究生导师需深刻认识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从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视角推进研究型人才供给质量的快速提升,这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新时代新形势: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重要论述及精神指示的具体实践。

为此,研究生导师应把握高等院校人才供给战略调整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的新要求。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培养主体,具有供给层面的主动性。在基于改进人才供给侧视角探究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特征基础上,研究生导师需进一步依托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及不同类型企业发展特点,明晰研究生在知识结构、研究视角、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固有属性。

鉴于人才供给战略调整在提升及巩固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指引作用,研究生导师应根据面向人才知识结构优化、研究视野拓展、家国情怀赓续的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深入剖析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下,不同类型企业所需的科研教育形式应具备哪些特征属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生导师及授课教师可邀请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走进实验室或课堂,介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及企业期待高等院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二)高等院校需把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

探索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重構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路径,是深入践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思维与研究型人才科研路径创新有效融合的重要措施。

借鉴“新文科建设框架”的四“新”维度(新目标、新原则、新方法、新保障),可促进科研育人成效与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协同推进,重点强调建设目标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建设原则将自主创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建设方法聚焦学科交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建设保障以良好教育生态为依托。

为此,高等院校应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方法、培养保障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设新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家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高质量研究,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体现我国科研工作最新进展,展现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决心。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这并非说明国际期刊不重要,而是更加有力证明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要力争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以提升我国在国际科研领域影响力。

为此,高等院校应鼓励研究生情境化地开展研究,通过扎实合理的研究设计,挖掘中国选题、开创中国理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自信。同时,高等院校不仅要为拓展研究生学术的国际视野搭建平台,而且要增强其自主创新的科研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实现研究能力与科研精神的协同提升。

(三)研究生需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对科研能力建设的引领作用

从研究生视角来看,自身科研能力建设需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等重要思想引领下,突出自身科研工作的自主式目标与特色,将着力点放在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具体结构进行重构上。

在新发展理念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将创新理念、协调理念、绿色理念、开放理念和共享理念融入科研过程。

在新发展格局引领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主体和路径推进自身科研能力的融合与适应。

在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引领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价值,并加强自身科研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协同创新能力。

三、小结

通过对国家重大战略内涵的深刻把握,研究生需明确自身科研工作应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此,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戒骄戒躁,杜绝追逐名利式的“短平快”科研活动,不论撰写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都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树立明确的研究目标。

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研究生队伍真正践行“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的科研思想,通过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凸显科研工作与学术论文的内在价值与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沈艳,刘培林,等.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J].管理世界,2021(9).

[2]万里鹰.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科研活动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2(6).

[3]龚旗煌.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新”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1(1).

[4]徐勇.研究生科研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探讨[J].高教学刊,2022(13).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
《合成氨化工仿真》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究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