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01-17胡煜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计算机教学改革

胡煜

摘要: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着重分析了目前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企业需求;计算机;教学改革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院校所教授的知识显得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十分脱节,学生毕业后所学无所用,与企业单位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出入。这直接导致许多计算机类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差距较大,进入工作单位后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入职培训,要在工作岗位上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较长。学生就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不容乐观。面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差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调查,比较和综合走访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2.1教学方法落后,学习效果差

在计算机教学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上只能听和看,缺少独立思考,不能动手操作,无法直接参与,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得到发挥。虽然多媒体演示基本成为主要手段,但它实质上还是一种以讲授为主,操作演示为辅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通过大屏幕将演示的过程直观的展现,便于学生更直接更全面的学习,对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来说,依然没有实现项目化驱动,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2.2教学内容滞后,教材体系不连贯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院校所教授的知识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十分脱节。不得不说,在现行的计算机教材编订中,还没有办法实现行业知识与书本教程的完全同一步调,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滞后,即使学的再精,大一所学,大三毕业也过时了。高职计算机教学非常需要一套内容实用、时代性强、深入浅出、基础入门、适用广泛的教材。但由于目前计算机教育的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适用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与新技术、新软件衔接紧密的教材。一些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学校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本科层次或业余类的教材。然而实践再次告诉我们:这些教材本身理论性强,内容庞杂,行业及专业术语艰涩,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易掌握,难度偏大,甚至打击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多不便。

2.3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教育的实践性毋庸置疑,光靠书本和教师的片面的教授是无法获得真本事的,这就需要加大实践比例。然而很多学校受制于硬件设施的缺乏与落后,甚至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上机需求。因此也就形成了学校教师只能过多的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偶尔组织上机实践的现象。或者实训条件满足,但是实训课程缺乏组织管理,导致学生上机课程变成了案例抄袭演示快速完成,上机变上网。由于实践环节的缺乏,学生即使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但不会用,也不知如何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只能导致学习效率低,学生学无所用,无法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4考核评价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和其他实务性的课程一样,现行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成绩考核还是以理论的成绩为主,虽然形式是机考,但是理论为主,案例操作仅占小部分。有些学校在最终评价环节做过一些改革,在总评中加大了实习和实验分数,可仍然改变不了理论考核为主的事实。现实中确实有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强,也能够深入行业前沿,会使用一些最新的技术,并能够做一些创新的尝试,动手能力强,在实训环节中往往出类拔萃。可在理论部分考核时,对于死板的记忆性知识不太擅长。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恰恰不能适应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会引导学生被迫的将大量学习时间花在死记硬背理论基础知识上,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2.5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师资培训

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对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计算机课程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专业教师大多一毕业就来学校任教,往往缺乏实践,且长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现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例如部分教授计算机语言和网络技术的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编程和网站工作,对信息服务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个过程中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步骤,倾向于课本,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受限于高职教育的待遇条件,那些真正既懂理论、善操作的计算机教师往往在信息企业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部分老师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涉及较少,教学空洞。这就需要现有的教师多参加培训,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3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计算机应用型人的才培养应注重基础原理、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下面以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教改实践的实际做法。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修订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调研,对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素质及职业能力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根据岗位及知识技能需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生产实景相适应的,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并深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二进行网络与软件方向自主选择,分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时,积极探索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出人、企业出资的“三位一体”的竞赛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条件。鼓励建立学生创业团队,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3.3 拓展校企合作

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广泛调研,探讨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入企业参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利场所。引入企业参与建设,使实训基地场景模拟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仿真工作项目;实训管理类似企业管理;实训成果接近生产产品。同时,引入企业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做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实际软件背景平台与任务驱动平台互相融合,校企互动,产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获得独立的最直接的体验,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

3.4 创新实践平台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演示性及验证性的初级开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投入,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实际创业中提升技能。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开创就业创业新局面。

3.5 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采用能力模块化设计课程。根据岗位的需要,建立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结构将

课程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一个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开设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6 改革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基础,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连贯的课程群、学生能力与特定区域产业应用之间的关联,构建面向区域产业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在区域信息产业典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实现面向区域产业的课程案例库建设、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毕业设计改革等。另外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3.7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课余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组织学生赴高新技术企业或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参观学习,再加以典型创业事例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受到创造创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专项技能的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奇.重庆市统筹城乡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J].前沿,2012(10).

[2]黄凤玲,唐幸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3]钱峰,陶维成,姚琪,万振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2(3).

[4]郑兰霞,葛玉萍.机械工程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办公自动化,2008年08期.

[5]李春杰.能力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6]易万程,桂颖.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7]陈军.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顾荣,顾洁.关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9]王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01期.

[10]俞丹.职业院校计算机类技能大赛构建科学集训体系的探讨[J].才智,2011年18期.

[11]徐红.浅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面向信息产业升级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BCB14032)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