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血清指数比较溴甲酚绿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清蛋白的抗干扰能力*
2023-07-14蔡栋昊刘启波谭俊青
李 慧,蔡栋昊,刘启波,谭俊青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0095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测定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能为众多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常用的血清ALB定量检测方法有染料结合法和免疫比浊法。目前国内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溴甲酚绿(BCG)法,但该检测方法特异性不佳,BCG可与ALB之外的其他蛋白发生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免疫比浊法是通过抗ALB抗体与血清中的ALB特异性结合,结果准确[2],得到《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推荐[3]。但是,在抗干扰方面,两种方法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尚不明确。本文选用了3种临床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质:血红蛋白(Hb)、胆红素(Bil)和乳糜微粒(CM),比较其在不同血清指数(SI)下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SI波动范围分析的标本为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测的共65 053例有效标本进行。用于干扰试验标本配制的标本为临床实验室当天检测后剩余的新鲜血清标本(均无溶血、黄疸和脂浊)。
1.2仪器与试剂 德国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血清ALB检测试剂(BCG法)及配套定标液,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血清ALB检测试剂(免疫比浊法)及配套复合蛋白定标液。干扰试剂盒为Sysmex公司干扰检查A试剂盒(批号ZR1504)。
1.3方法
1.3.1干扰试剂配制 干扰检查A试剂盒含游离胆红素(Bil-F)、结合胆红素(Bil-C)、Hb、CM 4种干扰物及空白冻干粉,复溶后分别作为干扰液和空白液。
1.3.2干扰试验标本配制 低值标本:将检测完毕的血清ALB结果为低值的多份标本剩余血清立即混合(用BCG法检测血清ALB水平为28.2 g/L);正常值标本:将检测完毕的血清ALB结果为正常值的多份标本剩余血清立即混合(用BCG法检测血清ALB水平为48.5 g/L);此2份标本作为基础标本。低水平干扰标本(L):基础标本9.0 mL加1.0 mL空白液。高水平干扰标本(H):基础标本9.0 mL加1.0 mL干扰液。将L和H按一定比例混合成11支含不同水平干扰物的干扰标本,配制方法:第1至12管依次为L、90%L+10%H、80%L+20%H、70%L+30%H……30%L+70%H、20%L+80%H、10%L+90%H、H。其中,第1管L为对照标本,后面为干扰标本1—10。11个标本所含干扰物的水平见表1。
表1 标本中的干扰物水平
1.3.3干扰试验 采用BCG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对照标本和10个干扰标本的血清ALB和SI,每个标本重复检测3次,计算干扰标本与对照标本的相对偏倚(%)。检测标本前先检测质控品,以保证检测质量,所有检测均在2 h内完成。判断标准采用血清ALB的1/2室间质量评价(EQA)允许总误差:±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均数、最小值、最大值、百分位数等统计量对SI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SI波动范围 溶血指数P2.5和P97.5分别为0和24,黄疸指数P2.5和P97.5分别为0和2,脂浊指数P2.5和P97.5分别为1和27,见表2。
表2 65 053例生化标本SI波动范围
2.2Hb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不同溶血指数时,Hb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低值、正常值标本均无干扰,所有偏倚均在允许范围(±3%)内,见表3。
表3 Hb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2.3Bil-C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不同黄疸指数的Bil-C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低值、正常值标本均无干扰,所有偏倚均在允许范围(±3%)内,见表4。
表4 Bil-C 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2.4Bil-F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Bil-F对BCG法检测血清ALB低值、正常值标本均产生正干扰,对低值标本,当黄疸指数≥6(Bil-F≥72.04 μmol/L)时,超出偏倚允许范围;对正常值标本,则黄疸指数≥17(Bil-F≥324.18 μmol/L)时,超出偏倚允许范围,且随着Bil-F水平升高,干扰逐步增加。Bil-F对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低值、正常值标本也产生正干扰,对两个水平标本,均在黄疸指数≥19(Bil-F≥360.2 μmol/L)时,偏倚超出允许范围(±3%)。见表5。
表5 Bil-F 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2.5CM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不同脂浊指数的CM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低值、正常值标本均无干扰,所有偏倚均在允许范围(±3%)内。见表6。
表6 CM 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干扰
3 讨 论
临床生化检测(包括血清ALB检测)常常受到异常标本状态的干扰,如溶血、黄疸、脂浊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ROMERO等[5]报道由溶血导致的标本拒收占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36.2%,对不合格的标本,临床多采取标本回退、高速离心或标本稀释等方法进行处理,但上述处理方法皆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往往会导致检测周转时间(TAT)超时,这种问题对急诊的患者显得尤为突出。更有一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导致溶血和黄疸的患者,即使重新采血依然不能采集到性状完全正常的血清。此时,这些性状异常的标本仍需用于临床检验,这就要求实验室能正确评估溶血和脂血等因素的干扰方向和干扰偏差的大小,尤其是在生物参考区间上限处根据干扰偏差的方向和大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研究利用SI作为量化指标,对两种方法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比较。SI是衡量标本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避免肉眼判断标本状态主观性强、耗时、无法标准化等缺点,在为检验工作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可以将标本的干扰程度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清楚地知道标本的性状[6]。
既往血清ALB检测的相关文献多偏重于不同方法学结果准确性的差异或单种试剂的性能验证[7-8],而对这两种方法在同种仪器上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则较少。本文对3种临床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质在不同水平梯度下对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其对两种方法血清ALB检测的干扰,并在试验中加入SI的检测,据此建立标本处理或退检的界值。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实验室统计的SI值范围,临床常见水平的干扰物质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都具有相同的、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分析其原因:(1)溶血对结果的干扰主要来自红细胞内高水平成分逸出的生物干扰和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逸出产生的光学干扰[9]。对于ALB,溶血带来的干扰主要为光学干扰,但是仪器在项目参数设置时,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都设置主、副波长,可以部分抵消光学干扰。(2)脂浊对检测的影响主要来自悬浮在标本中的CM引起入射光的散射或是使血浆浊度过高导致仪器会报警;另外,脂浊会导致血清黏度加大,减少抗原抗体结合[10]。脂浊对于血清ALB检测的干扰主要针对免疫比浊法,表现为阻碍抗原抗体结合,但是在脂浊程度不高时,这种作用可能有限。(3)黄疸标本中胆红素的干扰机制主要有本底干扰、光谱干扰和程序干扰。对于本底干扰,胆红素的光吸收几乎覆盖了300~900 nm波长范围,在上述范围内本底吸光度都会升高[11],但这种干扰同样会因为主、副波长的设置和检测标本空白而部分抵消。
本研究中涉及的胆红素干扰物质有两种,Bil-C和Bil-F,既往文献报道两者对检测标本具有相同的干扰能力[12-13],但在本研究中Bil-C所致的干扰偏倚都在允许范围内,而高水平Bil-F所致的干扰偏倚会超过允许范围。徐建华等[14]报道相较于Bil-C,Bil-F在较低水平即可引起干扰,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可能的原因:(1)不同厂家仪器、品牌试剂之间抗干扰能力存在差别,(2)不同试验设置的偏倚可接受范围不一致,(3)血清胆红素的光谱学特性与其存在介质的pH有关,在不同介质及pH条件下,光谱吸收有所不同,胆红素的主吸收峰在430~470 nm,Bil-C和Bil-F两种胆红素的吸收峰有一定差异,导致对相同项目的干扰程度不一致[15]。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BCG法测定血清ALB,因为BCG多数为封闭系统配套的检测方法,使用方便;其次,现用的方法已经通过全面性能验证确认且每年参加不同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结果可靠。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BCG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在准确性上虽然有一定欠缺,但基本上能满足临床需求,尤其对ALB的准确定量要求不是特别高时。因此,各临床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的检测条件及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血清ALB参考范围,以满足各自的临床需求。同时,临床实验室应重视标本质量评估,实验前应对试剂盒进行干扰试验,了解不同试剂盒干扰机制,评估干扰方向和干扰误差的大小,以便选择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试剂盒或采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干扰,尽可能减少标本检测时因干扰导致的误差。此外,增加SI检测,对标本的各种异常性状进行监测,可避免人工判断标本性状导致的误差,也可及时、准确地将标本的异常状态信息告知临床医生,使其在依据检验结果进行判断时,掌握标本黄疸、溶血和脂血的情况,从而有助于其对异常结果的判断[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