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城市开放合作水平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2023-07-14冯韧

先锋 2023年6期
关键词:友城友好城市成都

冯韧

成都从国际国内格局、城市发展规律出发,立足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定位,以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实现新跃升为目标,强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

成都强化城市开放合作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在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根据202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战略通道方面,成都2022年全年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货运航线5条、总数增至20条,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 3109.3万人次、61.2万吨。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781.7万人次,天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327.6万人次。

在交流合作方面,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66家,落户成都的世界500 强企业达315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到位25.9亿美元,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93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23个,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5个。

在自贸试验区方面,全年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46200户、新增注册资本3781.5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322户、新增外资注册资本424.5亿 元。自贸试验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996.8亿元。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对策建议

迈入新发展阶段,成都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能级,积极畅通国内循环通道,拓展国际循环市场,进一步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设施水平、创新体制机制环境、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强化城市对外交往软实力、汇聚人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强化城市开放合作的系统架构和生态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城市。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中心任务,做好对外开放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规划。一是着眼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高标准做好承接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和重大涉外会议的基础设施准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分区,营造国际化城市氛围;二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与重庆联动实施枢纽协同、航线拓展、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行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三是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提升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开放引擎功能,增强中国—欧洲中心、各国别园区发展能级。

统筹提升全市国际竞争力水平建设,做好涉外服务设施的扩容、完善和提升,全面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以全面开放集聚要素资源,构建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和国际航空门户主枢纽,加快形成全球运作资源运用市场新优势;另一方面强化资源要素运筹和市场网络拓展,建设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搭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物流、贸易、金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形成对贸易、产业的聚集吸附能力,吸引相关贸易、产业落地。

探索建设开放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动态优化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政策,对标先进城市和国际通行规则“补短板”,在投资贸易便利度、行政许可便利度、要素匹配便利度等方面,强调“灵活性”、减少“时间差”,努力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城市服务投资贸易活动水平。二是创新外籍人士管理模式,探索通过大数据和信息系统,对外籍人士出入境、工作、居留、出行、就医、教育等活动实行动态式的综合管理,明确各部门对外籍人士的管理责任,实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外籍人士规范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涉外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涉外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涉外、涉侨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研究制定一批符合国际惯例,适应扩大对外交往需要的政策规定。

巩固和发展国际友好城市资源,提高成都国际影响力,加快把外事资源转化为开放合作优势。一方面提升友好城市工作机制。完善友城之间高层互访和对话机制,推进友好城市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积极扩大和深化与友好城市的交往范围及领域,制定友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友城信息数据库;注重友城经济的互补性,加强友城工作的主动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在友城交流中突出项目带动。突出以项目为引导,坚持从项目策划、生成项目、推进项目入手,使对外交往工作目标变得清晰、成果更加精准可期。

全面提高城市对外交往软实力,大力建设一流的涉外软环境、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环境。一是营造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人文环境,加快完善国际语言标识系统,在城市道路、旅游集散地、景点和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多语种标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外事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传承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弘扬宽容包容、和衷共济的开放文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全球各国的城市、企业和投资者、旅行者等建立起和谐、友好的联系。三是提升城市海外传播能力,利用成都独特的城市文化,大力塑造以“三城三都”为国际标识,面向世界讲好“成都故事”,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品牌优势。

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对外交往能力,全力汇聚国际人才人力资本,促进国际人员往來。一方面,作为成都建设对外交往中心的中坚力量,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身对外交往能力和技巧,同时注重提高现有专业外事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业环境等手段,综合施策,吸引和引导全球高端人才向成都汇聚;通过聘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顾问,接收留学生、进修生、培训人员,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性的移民、旅游、侨居活动等,形成全球人才往来、创业的国际人才港。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友城友好城市成都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一图看懂《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山东,倾力扩大友城“朋友圈”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成都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