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2023-07-14金贵朝王国梁张夏恒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课程思政

金贵朝 王国梁 张夏恒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选择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前两批代表性12所高校的720名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四力模型(教师胜任力、课程渗透力、学生内生力、评价驱动力),构建评价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绩效的三级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赋值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测度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专业的综合绩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绩效的多维诱因,从发挥教师“主力军”与课程“全渠道”、追求思政元素融入“如盐入味”,加强“外显型”与“内隐性”协调统一等方面提出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绩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跨境电商;四力模型;综合绩效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3-000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根本遵循、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人以德为先,立人以德为首,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课程思政明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当前,我国各高校各专业围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跨境电子商务作为2019年教育部批准新增的本科专业,面向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旨在培养具有数字应用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担负着推动我国国际贸易新业态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重任。跨境电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将直面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海外消费者,因此,对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为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筑牢屏障,为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支撑,为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强化国家认同凝聚共识。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除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助力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肩负助力中国品牌宣扬、中国质量保障、中国文化传播的责任使命。为更好提升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绩效,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绩效评估,以探索其中的一般规律,并提升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情况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共搜索到43 719条记录,其中涉及高校课程思政的文献有8 845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发现我国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课程思政建设难点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我国学者总结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诸多难点,如:宿月荣[ 1 ]认为现阶段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暴露了实践教学师资匮乏、实践教学路径模糊以及实践教学平台匮乏等问题。赖志杰等[ 2 ]认为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仍有偏差、实施手段较为生硬、效果考核不完善等是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卢智增等[ 3 ]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极端观点对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冲击等问题较为严重。崔红等[ 4 ]认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内容与思政教育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脱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育人初衷分离等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痛点,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

2.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在课程思政研究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建议,如:徐英军等[ 5 ]认为针对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理论教学要多措并举,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持续思政。王尧[ 6 ]认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不能局限于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倡导从课程思政走向大课程思政。这些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

我国学者对课程思政评价进行了一些研究,如:穆葆慧等[ 7 ]基于CIPP模型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四个维度构建“青马工程”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许祥云等[ 8 ]提出了政治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效果等11个二级指标,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徐妍艳[ 9 ]以教学团队、教学管理、教学特色、教学研究等4个一级指标,以能力素养、师德师风、团队构成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课程思政测评指标体系。

(二)关于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情况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及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推进,关于跨境电商职业素养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如:Li等[ 10 ]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应精通外语;Betina  Szkudlarek等[ 11 ]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应擅长国际沟通;Stanis  aw  Tosza[ 12 ]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法律意识;Lan[ 13 ]认为学校和企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网络教育国际合作,促进产业和国际化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此外,近年来受疫情影响,Apurvakumar  Pandya等[ 14 ]认为跨境电商行业想要取得突破性发展,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我国学者进行了挖掘与提炼,如:汪晓君[ 15 ]、戎丹等[ 16 ]、汪晓君等[ 17 ]、尹昕等[ 18 ]分别探讨跨境电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出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工匠精神、科学思维、创新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观等。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课程思政研究虽已有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某一高校的法学、新闻学、英语等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尚未关注跨境电商专业;第二,研究方法主要聚焦于定性分析,大量学者主要运用文献分析、访问、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第三,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分析,较少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绩效研究。因此,本文将凭借数据支撑,立足于跨境电商领域,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量化研究,从而构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育人绩效评价。

二、四力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课程思政四力模型的构建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求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当地与课程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将各类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教师具有自觉的思政意识,主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价值观、方法论等精神指引。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与素养提升,重视评价驱动,明确以教师胜任力、课程渗透力、学生内生力、评价驱动力等四要素构成四力模型。

在构建课程思四力模型时,应梳理教师胜任力、课程渗透力、学生内生力、评价驱动力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胜任力是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逻辑起点,以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能力素养为主要考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業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其次,课程渗透力是四力模型中的核心与关键,主要以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为主要考量,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与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确保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次,学生内生力是课程思政与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融合的目标与落脚点,以学生价值认同与素养提升为主要考量。最后,评价驱动力是检验是否有效将思政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环,以内容满意度与效果满意度为主要考量,注重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评价,重视学生满意度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便于调整改进。基于以上分析,课程思政四力模型如图1所示。

(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课程思政四力模型,构建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渗透力、学生内生力、教师胜任力和评价驱动力4个一级指标。其中,教师胜任力的二级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能力素养,课程渗透力的二级指标划分为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元素的设计,学生内生力的二级指标设定为价值认同与素质提升,评价驱动力的二级指标为教学内容满意度与效果满意度。因此,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与39个三级指标。

三、实证分析

(一)调查步骤和调查结果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测度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综合绩效,评价者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调查问卷的填写主体具有专业性和限定性等特征。调研样本选择选取2020年与2021年教育部第一批与第二批获批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部分高校,如表2所示。以样本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作为样本,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从12所高校中共选出720名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让被调查学生填写囊括四部分39道问题的网络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答题时间在3分钟之内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数量为641份,问卷有效率为89%,超过了事前设定的85%的有效率标准,调查资料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得到充分保证。各三级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得分入表1所示,S3表示各项三级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得分。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五级评分标准,分数1~5分别代表不合格、合格、中等、良好和优秀五个等级。分析各项三级指标的算数加权平均得分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多数三级指标的得分在4分以上,处于“良好”这一等级;第二,课程渗透力维度下的思政元素设计和评价驱动力维度下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整体评级不高,所涉及的三级指标的得分基本在4分以下甚至有三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在3以下,处于“合格”这一评级;第三,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的综合绩效既取决于各项三级指标的具体得分,又取决于各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即该三级指标的权重)。为了对各项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进行科学客观地赋权,本文采用熵权赋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以期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绩效进行全面系统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熵权赋值和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1.构建评价矩阵A

假定有n个评价对象(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数量为641份,因此n = 641),m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了39个二级指标,因此m = 39)。构建评价矩阵A,矩阵A中的某个数据a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类指标的具体大小。A的具体形式为:

2.无量纲化矩阵A,构建规范化加权矩阵B

矩阵A中各项数值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致使无法对其绝对数值进行直接比较,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归一化)处理,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相对数。无量纲化的具体处理公式如下:

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将矩阵A转化为规范矩阵B。本文采用熵权赋值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这种权重赋值方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能有效规避各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计算规范矩阵B中的每一项数据bij(i = 1,…,n;j = 1,…,m)的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第 j 项评价指标 bj 的熵值 ej,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j = -kpij ln(pij)(4)

其中pij = bij / bij表示第 i 个评价对象的第 j 项评价指标占全部样本第 j 项评价指标数值之和的比重k = 1 / ln(n) > 0,ej ≥ 0。如果pij = bij / bij = 0,则令pij ln(pij) = 0。

第二,计算第 j 项指标 bj 的熵权 wj,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wj = (5)

wj 的取值范围是0 ≤ wj ≤ 1(j = 1,…,m)。如果某个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越大,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小,熵值就越小,其熵权就越大,在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反。

3.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基于熵权赋值法所得到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其中W1、W2和W3分别表示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加总相应的三级指标权重得到八个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相同的方法加总相应的二级指标权重得到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且满足ΣW1 = ΣW2 = ΣW3 = 1。从表3看,课程渗透力这项一级指标的权重最大,且远大于其他三项一级指标的权重。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课程渗透力所囊括的三级指标数量远多于其他一级指标所囊括的三级指标数量;二是“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类型丰富性”和“专业课融入思政活动的评价及时性”这两项三级指标较高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导致“思政元素的设计”这个二级指标权重较大,继而推高了课程渗透力这项一级指标的权重。

(三)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各指标得分,如表4所示,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综合绩效评分为3.71分,处于“中等”这一评级。其中,教师胜任力得分最高,为4.56分,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扎实的知识能力素养;学生内生力超过了4分,说明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实施能有效助力学生的价值认同与素养提升,尤其在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及提升职业素养方面成效较显著;课程渗透力为3.46分,评价驱动力为3.49分。进一步分析各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发现,6个二级指标的得分超过4分,处于“良好”这一评级,但“思政元素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满意度”这两项核心二级指标的得分趋近于3,评级刚好处于“合格”到“中等”的分界线上,整体得分水平较低。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思政元素的设计”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这两项指标的高熵权和低评级,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综合绩效被拉低。相比于学生内生力和教师胜任力这两项相对隐性且评价难度高的一级指标,学生对课程渗透力和评价驱动力这两项显性一级指标有着更直观的认识、更深入的体验和更强烈的偏向。

本质上看,跨境电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并未呈现出长期性、系统性和一惯性等特征。专业课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做到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生硬嫁接,是大学普遍遇到的难题。学生在思政元素设计方面的低评价直接导致了其在教学效果满意度方面的低评价。因此,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占比,丰富融入课程思政的类型和环节,巧妙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环节,提高学生在专业教学中参与课程思政的频率,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自然融合。

有六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在4分以上。这一评级水平反映了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高校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各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跨境电商本科专业中得以较全面的贯彻;加大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与思政元素,不断推进专业教育和德育融合。通过实证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第二批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的高校,第一批高校在课程思政综合育人绩效方面的得分更高;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跨境电商本科专业高校得分更高。这两种趋势客观反映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对综合育人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即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越早的高校,跨境电商生态圈越完善的区域的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育人绩效更佳。

四、对策建议

(一)思政建设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

教师胜任力得分最高,超出了研究前的原先预想。一方面,反映出各高校高度重视教师胜任力的提升,通过课程思政培训与示范引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同时,经过调研访谈,发现跨境电商虽是2019年才设立的新专业,但其师资大多来源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外语等专业,已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愿意转型至跨境电商新专业的教师大多充满了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爱,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融入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逻辑起点。因此,要求高校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二)课程思政建设要进一步发挥课堂“全渠道”作用

学生内生力超过了4分,也超出了研究团队的预期。调查显示,80%学生认为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程,但学生的价值认同与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内生力是所有课程思政的叠加效应,不仅仅限于专业课,还依赖于思政理论课、通识课、实践课的全方位实施。因此,要积极构建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课和社会实践课、教育活动课和学校文化课等全覆盖的“大课程思政”体系。要发挥通识课程育人功能,重视基础课程育人作用,创新专业课程育人效果,加强实践课程育人导向。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追求“如盐入味”

“思政元素的挖掘”这一项二级指标的得分超过4分,意味着大多数课程教学已从原来的“纯学术、纯知识”转变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然而,“思政元素的设计”这一项二级指标的得分较低,仅为3.02分,说明部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时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每一门课程都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在挖掘课程所蕴含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构再造,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只有与思政内容恰到好处地有机融合,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精神得到升华,才能真正收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把思政教育元素融進课程中,不是在教学中“插入广告”,而是“植入广告”。课程内容如“食材”,课程思政如“食盐”,课程思政追求的境界是如盐入味,吃盐不见盐,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

(四)课程思政要加强“外显型”与“内隐性”协调统一

一方面,要注重外显性的课程渗透力和评价驱动力建设,将其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短期对策选择。系统挖掘跨境电商专业内蕴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的感知习惯和认知水平,有效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内容、占比、类型、环境以及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形式、途径和频率,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使用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使专业“硬”知识成了思政“活”教材。通过提升显性化和可获得性的课程渗透力和评价驱动力水平助推学生内生力和教师胜任力等隐性化指标的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外化于行的短期目标。另一方面,坚持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一惯性,注重内隐性的学生内生力和教师胜任力的长期建设。緊紧抓住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更好地激发兴趣、引发共鸣,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无缝融合;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理念及价值,掌握课程思政设计原理与方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将其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期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宿月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员化、具象化、全程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8):57-59.

[2]  赖志杰,李春根,方群.论社会保障学的课程思政价值与实践路径[J].社会保障研究,2022(2):95-102.

[3]  卢智增,黄圣赟.“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13):45-48.

[4]  崔红,张颖慧,桑睿妤.“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经法规》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2(14):91-93.

[5]  徐英军,孔小霞.论法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2(7):68-73.

[6]  王尧.从课程思政走向大课程思政[J]. 阅江学刊,2022(3):92-98.

[7]  穆葆慧,孙佳明.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青马工程”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59-61.

[8]  许祥云,王佳佳.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 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47- 60.

[9]  徐妍艳.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2):20-25.

[10]  Li Y., Qian S.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religion o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completion[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20, 54(4):1-15.

[11]  Szkudlarek B., Osland J.S., Nardon L., et 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moving the field forward [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20, 55(6):1-9.

[12]  Tosza 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as law enforcers and adjudicators:A public role of private actors[J].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aw and Practice, 2021, 43(5):1-17.

[13]  Lan J.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cross-border network education in China [J]. Physics Procedia,2012(33):1979-1985.

[14] Apurvakumar P., Pragya L.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pandemic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oping approaches adapt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scoping review[J]. SSM-Mental Health, 2022(2):1-7.

[15]  汪晓君.《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52-153.

[16]  戎丹,蔡文芳.跨境电商专业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9(13):152.

[17]  汪晓君,杨奕.课程思政融合在《跨境电商基础》课程中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9(11):133-134.

[18]  尹昕.跨境电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路径研究[J].电子商务,2020(3):78-79.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formanc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urs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Four-force Model

JIN Guichao1, WANG Guoliang2, ZHANG Xiaheng3

(1.Economic Management Branch,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8, China;3. Business School,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710122, 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oth the commonal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particularity.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among 720 students from 12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batch offer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s. Based on the four forces model (including teacher competency, curriculum penetration, student endogenous force, and evaluation driving for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ree-tier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uses entropy weight valuation method and 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index method to measure the sub item scores an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dimensional incentive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from four aspects: giving play to the “main force” of teachers and the “all channels” of the curriculum, pursu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like “salt into wat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the“explicit”and the “implicit”.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ur forces model;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23-02-21

基金項目:2021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四力模型: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跨境电商专业研究”

作者简介:金贵朝(1980-),男,浙江磐安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跨境电商与技术创新研究;王国梁(1985-),男,浙江淳安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经济管理研究;张夏恒(1982-),男,山东济宁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研究。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