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内容考证
2023-07-14吴晓诺
摘要:本文以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壁画中的《桃园三结义》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原理对该图像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人物形象辨析、背景定于桃园、乌牛白马祭礼三个方面对壁画的内容进行考证,探寻其深层内涵。
关键词:关帝庙;关羽;壁画;桃园三结义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出现使得一系列三国故事变得家喻户晓,譬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折射出清代道光年间高密小牟家村一带的社会现状和民俗信仰。本文辨析小牟家村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内人物形象、背景定于桃园及乌牛白马祭礼的原因,探讨关公信仰对民众文化心理的影响。
一、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壁画概况
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图1)建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地处高密、平度、昌邑三市县交界处,有房三间,南、西、北三处墙体留存有壁画。
庙内供奉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神像,如关公像和观音像。民众的供奉行为往往带有一种盲目性、功利性,事实上民众的信仰并不单单只固定于某一个神灵,大多是见神就拜,见庙就烧香,各路神仙可共处一室。他们信仰、祭拜的都是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神,他们的所求、所愿都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求子、求健康、求功名、求雨、祈晴、驱蝗等。人们供奉神像体现了他们内心“避祸趋福”“扬善抑恶”的观念。古代帝王设置关帝庙的主要目的是借用忠义的关羽形象教化百姓忠君爱国,关帝庙的主神自然是关公。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儒佛道三教观念影响。
二、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内容考证
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图2)位于西墙北侧位置。《桃园三结义》壁画内容丰富,既有主次人物形象,又有古建筑艺术,还有景物描写。观此壁画,思绪万千。
(一)人物身份考证
由于该壁画年代久远、保存状况较差,出现脱落、污染等一系列病害,从面部难以直接辨认人物具体是谁,但是笔者纵观全图发现三人的站位、胡须、衣服颜色、动作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原文的外貌描写对人物进行探析。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三人神态各异。笔者可依据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辨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主要人物,即张飞、刘备和关羽。
1.张飞人物形象考证
对张飞的描写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从画面左侧数第一人为张飞。相比于其他人物形象的考证,张飞这一人物的辨析较为简单。作为三个人物中图像最清晰的,人物胡须很茂密,有像豹子一样的圆眼睛,表情较夸张,怒目圆睁,符合“鲁莽英雄”的形象特点。笔者依据《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对于张飞的描写,辨析出张飞这一人物形象。
2.刘备人物形象考证
《三国演义》原文中对于刘备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是“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根据原文描述,笔者可分析出位于画面右侧的人物为刘备,艺术家对每个人物形象都进行了仔细的考量,每个人物的绘制都是其艺术构思的重要体现。且三个重要人物的衣服主色是黑、红、绿,属于儒家思想中的正色。通过观察图像,右侧人物身着红色衣物。在古代,红色具有很多重要的含义,在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在中国古代,许多官吏的官邸、服饰以大红为主,即所谓“朱衣”。红色亦代表权威,例如清代皇帝批阅奏折使用朱砂红笔,称为“朱批”。由此可推斷,右侧身着红衣的人物为刘备,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
3.关羽人物形象考证
《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的描绘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于关羽人物形象的绘制,虽然笔者不能直接通过壁画人物的五官来判断,但是可以凭借髯的长度、壁画的重心判断壁画左侧第二人为关羽。且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服饰为绿锦战袍,腰带为红色,收口还有少许黑色,三色搭配使用,表现了人物的庄严威武。再者,关羽又称美髯公,罗贯中先生描述其髯长二尺,对比观察三人的胡须,笔者可以准确地推断出此人物形象就是关羽。
从站位来看,壁画的重点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但艺术家没有循规蹈矩地让兄弟三人整齐地跪拜在祭台前,而是通过线条使他们站立在一条线上,寓意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未来将在同一战线上,同生死、共患难。与此同时,张飞、关羽处于壁画画面一侧,刘备位于画面的另一侧,实际上也是在告诉观者:三人的身份虽然是异姓兄弟,但仍有君臣之分,这两点也佐证了笔者的人物形象考证。
除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壁画中还有两个可爱的侍从,一个身体半掩躲在门后,目光所至即关羽。他躲在门口偷偷地看关羽,似乎是孩童初次见到崇拜的英雄时的神态。另一个侍从眼睛弯成月牙形,透过眼神,笔者就能看出他内心的愉悦。继续向下看,只见他左手托举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个杯子,右手食指指向前方,似乎是在为刘备介绍些什么,虽有些背对着刘备,但身体微微前倾,体现了作为侍从对来访客人的尊敬,显示出刘备身份的尊贵。
除了画面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还包括了植物、古建筑艺术。画面中的植物是以桃树为主,艺术家绘制了各式各样的桃树形态,交代了壁画内容发生的地点,真实地再现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同时,桃树本身自带的深层含义为壁画蒙上了一层理想主义的面纱,富有美感。古建筑艺术是构成审美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家通过古代房屋、院墙等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增添了古建筑艺术的文化气息,使画面更加有生趣,增加了壁画的情趣感和真实性。整个壁画有疏有密、有主有宾,画面前后的人物联系显得更为紧密,相互映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烘托了壁画本身的重要内容。
(二)《桃园三结义》壁画背景定于桃园的原因探析
在进行探析的过程中,原因逐渐浮出水面,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作者罗贯中先生细思巧妙的安排。结拜地点为桃园亦是如此。自古以来,桃意象有图腾、爱情、助人成仙、吉祥如意、仙寿、兄弟友谊、仙境、理想社会、帝王宫殿等诸多意义。在《桃园三结义》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桃意象中兄弟情深的含义。在《古乐府·鸡鸣》中“桃李共患难”被用来比喻兄弟之间的团结互助。刘备、关羽、张飞的结拜符合兄弟情深的母题。三人在乌牛白马祭礼面前结拜成为异姓兄弟,在之后共赴国难中相互扶持,成就一番大事业。关羽、张飞为辅佐刘备恢复汉室出生入死也蕴含着深厚的兄弟情义。桃的意象与三人的兄弟情相契合。
其次,桃的意象有驱病祛邪、逐鬼保平安的作用,背景设置在桃园表达了平安顺遂、辟邪祈福的美好愿望。虽然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范疆和张达刺杀、刘备白帝托孤,但结拜之初是希望能实现以报效国家为先,个人生死次之的伟大理想抱负。结义地点选在桃园体现了他们内心“避祸趋福”“扬善抑恶”的观念,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与对幸福的追求。
桃园无论在古代文人心中还是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中都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桃园中三人举酒、焚香结拜为异姓兄弟,对天盟誓,同生死共患难,共同实现美好愿望。桃园为背景打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桃花源”,笼罩了刘关张兄弟情义,为以后刘备称帝、建设理想社会埋下伏笔,亦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
(三)《桃园三结义》壁画中使用乌牛白马祭礼的原因探析
提到祭礼,首先联想到的是“三牲”,即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壁画中刘、关、张三人结拜的祭礼是乌牛白马祭礼而非汉族传统的“三牲”。追根溯源,三国时期就有杀白马为盟的习俗。《元史·顺帝本纪》中对于红巾起义时刘福顺等人结义情况的描述为“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经查证,契丹祭天地的牺牲乌牛白马一直被保留在不同的文本里,乌牛白马祭礼和契丹人祭祀天地及其祖先的風俗相似。契丹族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将其纳入《桃园三结义》的情节之中,体现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一例证正好说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族文学,尤其是戏剧、小说的创作,这在中华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多元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其传播和保存的形式不只文字,图像更为直观。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直接孳乳而成,民族融合背景下的产物,是少数民族边缘文明影响汉族中心文明的明证,这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密小牟家村《桃园三结义》壁画进行溯源,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文字记载及壁画中的乌牛白马祭礼可知,该壁画场景源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从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桃园三结义既引出了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了全书要从多方面表现忠义主题,这可能也是罗贯中先生开篇就写桃园结义的一个缘由。且壁画所反映的内容是桃园中刘、关、张三人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之前的情景。艺术家没有选择三人跪拜结义的场景,而是选择了结拜前的场景绘于墙面,发挥了自身的丰富想象力,体现了绘画者的匠心独具。
三、总结
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壁画以壁画这种图像的方式,生动地向群众传达了文明和教化之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民俗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研究清代道光年间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本文通过对该地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的内容进行考证,辨析人物特征,对桃园意象进行分析,探析乌牛白马祭礼,思索文化内涵。高密小牟家村关帝庙《桃园三结义》壁画是民间信仰和传统艺术结合的产物,描绘了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而重点是关羽,这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小牟家村关帝庙壁画以其自身的语言符号、特定的形式传播着关公信仰,是华夏文化中极有生命力、精粹的文化之一,使得人们可以继承、发扬这些精神文明,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关公信仰及其地方风俗文化。
作者简介
吴晓诺,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史。参与各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8项。
参考文献
[1]李国明.桃园结义为何在桃园[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7):29-30.
[2]杨波,史小军.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的三国故事体系考察—以桃园三结义与契丹青牛白马祭天地为中心[J].文化遗产,2018(2):150-158.
[3]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