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靛染色工艺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2023-07-14崔艳玲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绘画

摘要:本文介绍了将中国传统扎染技法的草木染料—蓝靛泥在织物上的深浅虚实变化和形成的色晕效果,应用于综合绘画的过程,并重点阐述了创作过程中染料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蓝靛染色;绘画;草木染色

自然染料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草木染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草木染色技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工艺不仅支持在衣物等纺织品上进行染色和描画,还可以在皮革、木材等多种材料表面进行上色,所以,这种技法在我国民族服饰的装饰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将蓝草植物通过发酵制作成蓝靛泥后,以不同的印染方式表现在衣物上的方法,属于青色系植物染色法,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历史悠久且传播范围广泛。在绘画过程中,笔者重点将蓝靛染色工艺形成的青色调为单色,控制水在纸面流动的速度,主要利用渐变与晕染等技法,叠加材料辅助,以呈现具有偶然性与独特性的色调变化和形迹。

一、植物染色的由来

《说文解字》中对“染”作出了解释:以缯染为色,从水、杂声。把“染”字拆分来看:木代表着植物,三点水则代表了通过使用水这一媒介来进行染色,“九”泛指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漂染。整体来看便是通过使用水这一媒介,用某一植物对物体进行多次漂染,使得物体在反复漂染的过程中实现着色。并且在文本中,植物染料来源的内容追溯了天然染料和植物染料的来源与其历史根源。据文本记载,我国在夏朝便开始使用植物染料对布进行染色,同时也是世界上有记载以来最早使用植物对布料进行染色的国家。将某一植物使用在染色工艺中,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种植,其实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当然,植物染料主要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人们在对染料进行技术加工后,提取了可供使用的染料。提取方法一般是将植物的这些部位直接用水浸泡、蒸煮或榨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媒染剂这一媒介的加入与使用,促进了植物染色工艺的革新。它不仅提高了人们提取染料的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传统染色工艺的迅速发展。古书详细列举了植物染色步骤和其实际应用过程,并且对植物染色的概念和色彩表征、指标以及色牢度的评价方法也展开了详述。古人在提取染料时,会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染料提取方法,并且因为植物的季节性和有效性不同,需要考虑其中的差异。在植物染色工艺中不得不强调的重要技术是色素提取法和染色法,而这两项工艺在不断使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的过程中也逐步成熟,并不断进行工艺创新,最终促进了植物染色技艺的不断革新与进步。中国的植物染色技术在日渐积累中总结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技术经验,染色技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植物染料的提取和加工技术也日渐精进。

二、植物染色工艺的应用发展现状

关于植物染色工艺的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创新:染色技术、染色审美特征和染色应用载体。植物染色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不同植物提取的染料。在不同的染色环境下,对不同布料染色工艺形成的染色特点进行探索,当然也包括对植物染色这一传统技艺的反复研究与复原。例如赵龙涛,便反复尝试研究植物染色技法、染色的媒介剂种类在染色过程中的用量、五倍子染液用量等对羊毛染色的影响,以及染料对羊毛材质的物品染色过程中的染色深浅层度、颜色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染料在羊毛材质的物品上呈现的着色层次等。植物染料的审美特征,主要是对不同植物染色的过程、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呈现的效果、染色呈现的不同图案等方面进行创新思想与文化思维的探索与研究。例如在蓝靛泥的染色过程中,深度挖掘染色技艺特征和相应的文化底蕴结合点,提取其优点进行创新利用,或者把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技法与绘画语言融入蓝靛泥染色技法中,将蓝靛泥染料当作一种简单的颜料去创作,以此表现蓝靛泥染料的优点与独特之处。在植物染料的应用载体上,可使用不同的材料与载体进行染色,对不同材质的媒介可使用不同的染色技法,进而形成不同的创作思路和形式的物品。例如贺英曾使用点滴、拓印、纸浆等方式进行实验与探索,观察茶染在物品上呈现的肌理变化,将茶染在物品上呈现的肌理效果应用于创作设计上等。

总体来说,植物染色技艺的探索与研究是基于多种布料和纸张等媒介的,其中,主要的媒介是棉、麻等材料。探索过程也多是利用这些载体,如衣服布料、家居用品、纸本等,对不同染色媒介材料采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和技法进行植物染色,并形成多种多样的肌理效果、色彩层次变化,这些实验的载体还是以布料织物为主。

三、植物染色工艺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唐代张彦远①的《历代名画记》表明在中国传统的色彩绘制过程中,人们时常会用到“随类赋彩”与“墨分五色”的创作方法。

在创作过程中,笔者没有像传统画法那样先用画笔去勾勒对象的轮廓,再根据对象进行色彩的涂抹,而是直接利用水调和蓝靛泥,或是蘸取蓝靛泥均匀地涂在画面中,或是利用水的流动性随意描绘出山的形迹。借助水在纸面的渗透力进行灵活的晕染,使得画面效果更加灵动自然,出现更加丰富和随意的变化。就像在扎染布料制品、在染色的过程中,因为布料的厚度不同、手工扎线的缝缀力度不同、承受压力的松紧不同、布料浸泡在蓝靛泥染料的时间或者程度不同,会出现深浅虚实、层次富有变化的色晕效果。当然,“运墨而五色”,五色或焦、或浓、或重、或淡、或清,当然也可以是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黑。虽然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但两者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墨色的丰富变化。由此,笔者结合创作山水画时用水、用墨的方式,通过调节水与颜料的比例來控制干湿和色彩浓淡的关系,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画面创作的整个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为了避免画面有刻意与呆板的感觉,笔者会反复利用蓝靛泥的青色,用水去碰撞原有的色块,打破单纯用画笔进行勾勒描绘形成的规规矩矩的感觉,使画面效果在形状上和颜色上发生形与迹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的色彩浓淡构成。这样就可以补充单一颜料创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单色色彩层次上的变化不足之处,同时会带来各种各样有趣的、偶然的水迹效果,形成独特的山形形态,让整个绘画的创作过程显得写意感十足。

此外,笔者也通过使用枯笔,即用更少量的水、更多的颜料蘸取蓝靛泥,对底色区域进行灵活干擦,应用不同型号大小的画笔干擦,既可以描绘对象的细节之处,又可以防止最初的设色呆板,起到再次破形的效果。在干擦的过程中,颜料的不均匀增强了画面的肌理效果与写意性,两种方式的使用,可达到山水画的气韵生动与写意之感。最后才利用小笔勾填、点缀一些山间林木与飞鸟,增添画面的野趣。

当然,扎染技法在传统工艺中,根据图案的不同情况,在手工缝制衣物时,人们会使用缝、折、叠、挤、卷等方法,或者是采用木板、夹子等不同的材料,把布缝扎出各式花样。相应的,笔者在综合创作的过程中,也利用卫生纸、盐、泡沫水等材料进行人为干预,像是将卫生纸随意叠加,并将盐巴随意泼洒在画面上等。因为卫生纸与盐等材料与基底的干湿、蓝靛泥颜料的厚重不均匀通过积、堆、擦、撞等方法与不同型号的笔干擦,加强了整体的笔触效果,营造了富有韵律的肌理效果。柔软的卫生纸因为吸收水渍而形成山谷样的褶皱,盐巴的颗粒既能起到固色的作用,也可以表现山体表面的颗粒质感。泡沫水的使用,让云雾显现曲线的弧度,出现了若隐若现的轮廓。这些无论是抽象、具象,还是意向的肌理效果,都可以从画面中展现出来。

综合来说,将中国传统材料蓝靛泥与绘画的综合创作进行结合,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在创作中作出一些新的探索,无论是色的变化还是将传统材料应用于综合材料绘画的增加、使用过程,两者都有相通之处。如何让创作拥有意味,更具独特魅力,其实是笔者当下思考的新课题。

作者简介

崔艳玲,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创作。

参考文献

[1]赵龙涛,符亚楠.五倍子提取物对羊毛黑色染色工艺[J].上海纺织科技,2021(3):23-26.

[2]贺英.视觉设计中茶染肌理语言实验性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0.

注释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绘画
绘画连连看
1970年代后 “癫狂”的绘画与自我救赎
超级写实绘画
绘画的留白
绘画之星
少儿绘画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