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摄影到底如何拍?
2023-07-14刘志超
刘志超
抓拍,脸部表现是人像摄影的灵魂
人像摄影亦称“肖像摄影”,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指表现人物形象的摄影作品,以头像为主,还包括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除描绘人物外貌外,能刻画出人物的气质、情感和精神状态,体现出被摄者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面貌。
笔者认为,肖像摄影既然是艺术品的一个品种,它既可形成艺术的独立品种、独幅作品和专题照片,也可以独有的特质融入多类摄影、各类人文摄影的题材之中。换言之,肖像摄影通常以不同形态贯穿于纪录类摄影(含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文献摄影等);艺术类摄影(含人文的创意摄影、观念摄影等);商业摄影(含公益广告摄影等)。不论是哪一类摄影,都会面临三大手法创作的运用与选择。
摆拍,争议一直都在
摆拍是摄影创作的老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摆拍”先后曾遭受过批评、排斥、博弈和限定性认同。1981 年,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秘书长孙田原率先在全国首届摄影理论年会提出摆拍与抓拍、真实与虚假的摄影研讨命题,引起全国摄影界强烈反响与多年持续不断的争议。1986 年为了深化“摆拍”的学术争论,孙田原又率先提出在全国征集作品,举办“摆拍影赛”得到中摄协支持,这次大赛辽宁省摄影家崔博谦和郭若非为缅怀周恩来总理而合作摆拍《绣总理》(1977 年创作)的作品荣获一等奖。这幅作品在全国摄影界从理论的深度上对“摆拍”有了更理性、更求真务实的明辨。这是辽宁省早年摄影理论研究的创新点,同时对片面追求摆拍的不良倾向给予了纠正。
“摆拍”是肖像摄影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与能力。永远有不可替代和不可抗拒的人为摆布的部分拍照,如合影留念、形象身份的公务认证、导演摄影、创意人文摄影、观念人文摄影、商业人物摄影和部分的艺术摄影等。以上有许多影像常常不需要掩饰作者摆拍的印迹,甚至有意去彰显作者摆布的艺术。但也有的作品需要组织调动人的姿态,优化背景、布控光影、挪动取舍某些现场元素,但却要千方百计留真情、不留摆布痕迹,例如个别缺乏现场感和有元素缺陷的纪实专题。有摆拍的纪实类艺术类作品,其最终生成真实而没有虚假感觉的影像也是成功之作,但笔者不提倡过度地鼓励这种行为,提倡尽可能避免这种摆拍状态。尤其是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应着力摆脱摆拍意识,这一点已不是手法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底线问题。
抓拍,决定性瞬间
抓拍是所有类型摄影手段选项中最核心、最直接、最真实、最守摄影本源底色创作的思想方法。抓拍是紧紧围绕主题思想,准确把握主人翁的典型气质、典型思绪、典型情感、典型氛围相契合的典型瞬间,不失时机迅速定格影像。抓拍是遵循近代摄影史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法则的关键性创作环节,《决定性瞬间》一书1952 年问世成为至今的摄影经典。即使摆拍的人物也需要发掘发现最经典的画面格局、最动心动情的瞬间来摁动快门完成创作。人物是依据事物与环境的不同变化而产生七情六欲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形态的反映。因此,肖像人的内心反映是通过神态、眼神光和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作者只有抓住了人物内在本质上述的一致反映,再融合外在人的形体与环境的烘托,才能形神合一、道法自然,抓拍到人的心灵和作品的灵魂。
人像摄影是一门描绘形象的艺术,是被摄像者的形象记录。
真正的摄影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光与影的塑造,摄影师总是善于捕捉直抵心灵的瞬间。
抓拍的手法選择主要是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等,包括人文纪实专题、特写肖像题材均是不可缺席的选项,是检验作者创作能力与质量的试金石与基本功。抓拍的作品颜值高低,对主题思想的表现是否鲜活,人物情节、细节是否真实入微感人,都考验着作者的拍摄水平。抓拍决不是盲目快速定格,而是凭借作者长期原始积累对地域文化、事物、是非认知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的精准把握,以及视觉体验经验的娴熟把控。机警的意识形态敏感性、精深的价值判断应变力和精湛而快捷的艺术表达潜力,是作者抓拍画面最佳状态的根基。笔者还提出,谋求与捍卫抓拍理念,不应排斥和片面理解其它类型的探索,包括实验的当代肖像摄影。
抓摆结合拍,寻找最合适的点
抓的恰逢及时、摆的合情合理,应是基本和谐的影像架构条件,摆的目的应全力服务服从于抓,摆不是目的、不是静态终结而是为摆后创造瞬间精彩的随时发生,摆中有抓、抓中生辉。
近些年来不少作品在反叛于“决定性瞬间”,提出“非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并受到不少读者、作者肯定,就学术而言,反叛与逆向思维不等于否定传统,也不等于否定“决定性瞬间”的规律性法则。抓摆融合应依据肖像题材、体裁的最佳需要、最佳时机节点而选择。1941 年,尤素福·卡什为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加拿大时拍肖像,当丘吉尔来到事先安排好的房间座位要照相时,作者发现丘吉尔叼着雪茄悠闲神情与人们所熟悉他的刚毅不拔、自信强势,淡定自若的性格不符,作者突然走近丘吉尔把他嘴上的雪茄扯下来,丘吉尔正发怒时,作者按下了快门,一幅经典传世之作诞生了,丘吉尔的鲜明个性真实从肖像中浓缩再现,照片在全世界广泛流传,鼓舞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反侵略的人们。可见一幅肖像摆中抓拍的人物惟妙惟肖、性情贴切生动,竟能向社会释放出难以估量的精神与力量。但笔者认为这一手段不应生搬硬套到所有肖像的拍照中。
通常所讲肖像摄影案例的画面人物尺寸大多集中于人物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群像不太突显其人物入木三分的情思描述,即使运用远景群像常零星用于专题组照中。肖像的背景不易元素杂乱,即使运用背景增加主题渲染,也应突出重点韵色、简约有致。当下伴随数字化、智能化、融媒体的发展,肖像摄影的专访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短视频动态肖像与静态肖像结合的专题日益增多,动静结合、抓摆结合、导演与追踪结合的肖像摄影还会为现代摄影带来更新的新观念、新手法、新影像和新气象。
每一张照片的后面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诉说,都由摄影师来谱写。
影像記忆的时光,有众生的体温。
摄影定格的瞬间,是摄影师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优秀的摄影师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个有趣的灵魂。
照片是我们曾经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里,照片帮我们记着青春,记着美丽。
影像记忆的时光,记录着人生百态,不论好坏,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着那一刻的心态,还有温度。
人间从来不缺美,就缺一个发现美的镜头。
世间一切,尽在脸上,人像以不同方式再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