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
2023-07-13金秋润陈庆文欧阳修俊
金秋润 陈庆文 欧阳修俊
【摘 要】职业启蒙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观念、职业意识为目的,以职业体验活动为教学方式的教育活动。我国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可行性。乡村小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文章归纳总结出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和价值,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我国乡村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职业启蒙教育的认识,进而为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 乡村小学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06-05
“21世纪,职业的灵活性、人口流动性、技术快速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使青年人从事一个以上的职业已经成为常态,今天的学生需要更为有效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帮助他们从学校生活成功过渡到职场生涯。”[1]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至关重要。乡村小学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价值,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優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和性格大致规划就业方向,对其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水平不高,职业启蒙教育也相对不受重视。因此,分析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总结我国已有教育经验,归纳出适用于我国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办法,对我国职业启蒙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阐释
职业启蒙教育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探究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必须先厘清其组成要素。“职业”与“启蒙”是职业启蒙教育的两个关键要素,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以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为目的、以注重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为方式的教育;而从“启蒙”的角度来看,职业启蒙教育则更突出教育开展的时段性和教育目的的初级性。从这两个维度归纳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全新的理解角度。
(一)职业: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旨归
职业启蒙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教育对象职业意识的养成上,谈职业启蒙教育,必须了解广义的职业教育,其“与普通文化教育相对应,涵盖针对职业的所有专门教育”[2],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时期接受的一种特殊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从时间维度上看,是职业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现。美国学者舒伯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生涯发展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职业方面的使命,其中11~12岁是职业兴趣发展的关键期。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三阶段理论也强调要让儿童在17岁之前体验社会生活,并尝试各类生产活动。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需求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和同理心,发展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职业启蒙教育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职业信息,防止学生因不熟悉、不了解而放弃潜在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在自我探索和深化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个人条件与现实环境相互磨合的境界,这个过程是可以学习、训练并不断改进的。而职业启蒙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要手段。职业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在学生职业兴趣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利用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认知,还可以为学生未来择业奠定基础,通过对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早期,帮助学生在早期就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性,理解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提高职业决策能力。
(二)启蒙:职业启蒙教育的作用侧重
职业启蒙教育反映了对学生在特定成长阶段的职业教育引导,实际上难以达到深层次的职业认同教育或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职业蒙昧”阶段,获得适当的启发,对职业有初步认识。启蒙教育是以“人的启蒙”为宗旨的教育观念,反映了极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启蒙为旨的教育思维,揭示了使人成之为‘人的实践方向。”[3]启蒙教育是让学生对事物产生初步认识的教育,而职业启蒙教育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职业知识,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种类、了解不同职业所需要的不同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如果教育启蒙能起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目的,学生会更愿意学习新知识,也更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处于懵懂阶段的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较为片面,所以需要按年龄划分不同层次的职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不同职业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同时,职业启蒙教育通过启蒙训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生活,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综合来说,职业启蒙教育侧重于启蒙,并非要使学生掌握全面的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而是要引导学生获得对职业性质和职业多样性的基本认识,了解职业相关要素,是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有初步判断,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
二、乡村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
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石,但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基本都是针对15岁以上青少年开设的。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助于乡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从长远看来,也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职业启蒙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环节,其深层价值亟待探讨。
(一)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基础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移,乡村人口数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4]要想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在人,而人的培养靠教育。乡村小学作为乡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发展的主要场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据点。我国多数乡村小学虽然在设施、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相对薄弱,但是其同样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乡村小学应确保当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受侵犯,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小学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固落实。可见,乡村小学在新时代发挥着关键作用,开展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对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乡村小学生能更加清楚未来就业方向,避免在求学、求职之路上陷入误区,更能培养其以为自己家乡做贡献、投身乡村建设为荣的价值观念。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乡村小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发扬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等,势必成为职业生涯教育关键。职业启蒙教育对职业意识的树立具有基础性作用,能为未来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二)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将原法的“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改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启蒙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作用之一便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此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为目标,但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实践型人才数量远低于理论型人才,因此也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很多大学生缺乏扎实的专业功底,职业认知不够清晰,对工作难度和薪资水平预期不准确,导致很多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因此,职业启蒙教育应当发挥其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的正确认识的作用,让学生认清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探索个人职业发展道路,拒绝做眼高手低的“高级待业者”。培养学生乐于从基层工作做起、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积累经验的态度,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此外,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启蒙教育与普通教育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聚焦于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鲜少涉及,一些学生职业认知缺失,不了解社会职业类型与就业基本技能。对于初中或高中毕业就要决定专业、职业的学生来说,这种决定是陌生且盲目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做了一项针对初三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教育部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高三毕业生对高考志愿中的专业“并不太了解”,从而造成八成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不满意。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盲目性,原因之一正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职业启蒙教育。学生群体在小学时期没有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产生清晰认知、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对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没有基本了解,以致在面临专业选择时不具备决策能力。而父母多是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比较熟悉,对其他行业缺乏了解,无法给予孩子帮助。特别是乡村家庭的孩子,他们在高考填志愿时通常会询问家里上过大学的亲戚的意见,但这种情况下选择的专业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即便这些孩子在亲戚帮助下选择了“适合就业”的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发现该专业不符合自己的爱好和性格,也会陷入焦虑迷茫的状态,不仅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浪费了教育资源。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在不同的职业体验中感受职业的差异,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个人需求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能力选择最适合的专业,他们进入职场之后也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深刻的归属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
为了推动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拓宽职业启蒙教育场域,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的新格局,与其他社会组织协同推进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构建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乡村家庭之为:职业意识与职业体验的双向支持
第一,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职业意识。中国家庭十分重视教育,但对于孩子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目标,往往到孩子高三毕业、大学毕业才开始考虑。一些家长把考上大学当作孩子学习的最重要目标,至于选什么专业、毕业之后做什么,家长们很少会提前规划。在这种以考大学为重要目标的前提下,很多孩子都觉得是为了父母而学习,会以一种缺乏驱动力的无意识学习状态被教师和家长推着走。有学者指出职业指导有三大环节,分别是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规划。让小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职业启蒙、职业规划,能为学生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应从幼儿时期就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和尝试,使幼儿形成对事情的专注度。同时,由于家长们“一切包办”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总是倾向于替孩子做出职业选择,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该以一种更民主的方式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及时给予帮助。
第二,家长要陪伴孩子参与职业体验。家长要重视在家庭中进行职业体验的重要性。首先,家长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及时为其提供可选择的职业信息。父母要主动、积极学习专业育儿知识,不断提高育儿素养与能力,并把个人经验与科学方式结合起来。家长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知识,参与乡村政府组织的公益科普活动,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也是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次,要鼓励孩子观察、体验不同的职业生活,在实践中获取对职业知识的了解。父母可以在家庭中模拟社会情景设定多种工作模式,职业类型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劳动能力、劳动性质以及劳动回报方式而定。例如通过家庭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公共意识、通过家庭有偿劳动使孩子明白付出能够得到回报的社会规则等。利用这个方法让孩子在家庭中劳动,能够让孩子认识到各类职业的特点,并学会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同时更能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父母要正确理解职业启蒙的教育意义,遵循劳动的育人价值,维护孩子的劳动热情。
(二)乡村学校之为:课程开发与师资建设的双重保障
第一,要开发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学校课程的设置是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关键,乡村小学的职业启蒙教育多以职业体验活动为主,学校可以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研发职业启蒙教育的活动课程,在不同学科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教学。首先,要设置独立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选修课和必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规划活动地点和活动方式。可以扩大活动课程的地点范围,探索课堂之外的职业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促使学生初步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其次,要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乡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通过学科渗透的模式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将更加有效,尤其是将职业启蒙教育与劳动课程相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四个核心素养: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其中劳动观念表现为:“学生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由此可见,劳动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职业启蒙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劳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挥个人长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决策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劳动观念。劳动课程的设置为职业启蒙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契机,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要培养提供职业启蒙教育师资。首先,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启蒙素养。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师资源短缺,这就需要各任课教师不断增强职业启蒙教育的意识。乡村小学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课题研究,加强小学职业启蒙教研活动,以此加强与专业职业院校的沟通交流,获得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乡村小学可以联合地方企业和地方院校对教师团队进行职后培训,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院校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知识的讲解,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相关的强化训练。让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具备职业启蒙教育的能力和意识,让职业启蒙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通过各项专业的教学培训活动,打造高素质的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师团队。其次,要扩充职业启蒙教师队伍。“在可选择的对象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关近似专业来拓宽人才招聘范围;通过网络招聘等多种途径扩大应聘者来源;建立国外相关资质的认证清单,明确人才选用依据。”[5]此外,乡村小学可以邀请当地的乡村企业家和乡村致富带头人为学生开展讲座,从职业技能要求、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方面对各种工种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资讯。同时,乡村小学可以联系学生家长来为学生开展讲座,家长虽然不是专業的讲师,但是不同家长也有不同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可以分享。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父母涵盖的职业工种相对较为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的经验也就更多。学校的教师也是演讲的可靠人选,对于想当教师的学生来说,任课教师的亲身经历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三)乡村社会之为:多维宣传与场域创设的双元助力
第一,“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提升乡村社会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职业启蒙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社会应该肩负起助力职业启蒙教育的责任,不论是在宣传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方面,还是在帮助学校引进师资力量方面,都应该予以支援。社会各界要加强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乡村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宣传,例如在线上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过程,通过官方视频号传播职业启蒙教育的案例;线下可以通过乡村政府广播站定时播报职业教育新闻,可以在乡村社区开启流动职业启蒙教育宣传点,使社会各界人士明白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参与其中。乡村政府既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也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宣传活动中,为家长普及职业启蒙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在家庭中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乡村政府要鼓励教师、专家学者关注和宣传职业启蒙教育,让信息流动起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
第二,“校内+校外”场域相联系,丰富学生实践途径。乡村政府可以帮助学校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日”活动,加强政府与学校、企业的合作。乡村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开放工厂、车间,使学生进行“职业日”体验活动。乡村政府可以邀请不同行业的乡村企业家与学生、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传授职业发展所必备的技能以及每个行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并产生兴趣。乡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乡村工厂、乡村超市、乡村医院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一至两周的体验工作,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职业体验。教师或工厂负责人要在学生进行参观时辅以适当的说明,避免学生获取有误差的专业信息。当地乡村政府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各类实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通过这种实习体验,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个人能力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和学业之间的关系、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传统观念中,考大学、选专业、再到择业是高中毕业才应该思考的问题。家长所理解的素质教育除了学校的主课,就仅限于钢琴、美术、武术、书法这类艺术课程。然而,学生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知、对知识与事业之间关系的领悟与践行、对服务于社会和谋生的本领、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等,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之后才能逐渐成熟,这些素质决定着一个人能否顺利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成功的职业启蒙教育是经过科学理性的设计,凭借父母与子女的努力,借助社会、学校与教师等多方力量,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职业启蒙教育还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李沙沙.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1.
[2]欧阳河.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3(1):26.
[3]陈仁,杨兆山.论教育启蒙思维:内涵、表征及实践转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6):8.
[4]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2.
[5]同[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