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电商企业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13伍世代李楚海
周 琳, 林 娟, 伍世代, 李楚海
(福建师范大学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智慧旅游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发展沃土.随着“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颁布,世界各国均对电商业务高度重视,纷纷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并对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3].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年来,中国传统制造行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优势减弱,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面对此种状况,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寻找新的转型升级方式,而电子商务因准入门槛低、销售途径多、交易方式高效的特点成为众多企业转型的首选方案[4].商务部公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引领全球,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21 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 11.76 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05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上升到 24.9 %[5].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不但为城乡居民开辟了大量就业渠道,刺激了人民的日常消费需求,还引发了国内外的投资热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此同时,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行业也陆续融入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6].随着电子商务规模扩大化、模式多元化、服务完善化,电商产业与农村地区相结合,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的生命力[7-8].
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规模小、品牌化效应不突出、创新能力薄弱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最为严峻[9].电子商务省际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异质性[10-11],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优于西北内陆地区[12],且各群体内部的电子商务水平也存在不均衡现象[13].技术创新已成为商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在蓬勃发展的商业互联网浪潮中,新一轮企业创新革命正孕育兴起,企业掌握创新竞争先机愈加关键[14].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商务经营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技术创新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促进作用更是显著[15].由于电子商务门槛较低,电商企业的数量与质量存在较大的不匹配问题.目前,中国电商企业创新存在主动开展创新活动意愿不强烈、创新诉求不强、创新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创新产出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及外部协调创新能力弱等问题[16-18].创新不足导致电商平台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间通过不正当的竞价方式来争夺市场,无序的价格竞争日趋加重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间的两极分化,弱势企业由于竞争力不足逐步被优势企业兼并,致使电商行业走向高度垄断化.弱势企业只有通过研发创新,进行多元化和差异化经营才能谋求新的出路[19-20].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21-23]、发展模式及营销策略[24-25]、发展水平测度[26-27]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28].而关于创新的研究则集中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以及政策创新方面,尽管学术界对于如何认识和量化评价电商企业创新能力已有一定的相关研究,但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比于电子商务的高速度扩张,国内学界对于电商企业这一新兴行业创新能力的关注和研究还显得相对不足.鉴于此,笔者以国内电商企业发展较好的泉州市为例,通过电商企业创新能力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客观、全面地了解电商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其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当前信息化与创新升级并举背景下电商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建议和参考.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泉州市坐落于福建省东南部,人口超过878.23万人,现辖4区(含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3市和4县(含泉州台商投资区,下同),2020年GDP为10 158.66亿元,占全省GDP的23.13 %,约占全国GDP的1 %.泉州市实体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为电商企业的萌芽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更是高度集聚和高速发展,成为泉州产业经济的新优势、新名片.近年来,基于经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产业基础的不断强化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泉州市网商零售业一直保持茁壮的发展态势,电商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发展氛围欣欣向荣.2021年第1季度,泉州市电商企业网络零售额为597.65亿元,在全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处于绝对领跑地位.
1.2 数据来源
由于电商企业分布范围较广、行业类型多样、所在区域工业背景和产业基础不同、电商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典型地区采取合适的方法和路径来进行研究.考虑到电商行业的代表性和调研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福建省泉州市作为案例研究地,于2021年6月展开电商企业创新水平的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主要为电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各地区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协助下,问卷由研究人员精准发放,并在填报完成后进行回收.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39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76 %,4区、3市和4县的有效问卷分别为266,122,152份,占比分别为45.2 %,24.4 %,30.4 %.
2 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1 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客观分析泉州市电商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调研收集创新能力现状的有关指标,构建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该指标体系主要包含3个方面:1) 电商企业的创新投入,用电商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进行衡量;2) 电商企业的创新产出,用自主研发产品数和专利获得数进行衡量;3) 电商企业创新效果,选择消费者满意程度、市场需求度和知名度、产品盈利度进行衡量.
表1 电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mmerce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city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8个指标,共500个样本,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熵是对研究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指标,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对系统的影响越大,权重也越大.
1) 计算第i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熵值,即
(1)
2) 计算第i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即
Fij=1-Hij.
(2)
3) 确定第i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权重,即
(3)
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2 电商企业创新能力水平
通过计算得出泉州市500家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平均得分为2.24分(满分为5分),可以看出,泉州市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创新能力还较为不足.1级指标中,创新投入得分为0.88分(得分率为44.90 %),创新产出得分为0.97分(得分率为44.91 %),创新效果得分为0.39分(得分率为44.32 %),反映出泉州市电商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果3个方面水平相当一致,得分不足45 %.同时也可以发现,泉州市电商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创新投入不足造成了创新产出不足,而创新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创新产出与创新效果不佳进一步抑制了企业后续的创新投入动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规模电商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依据电商企业人员规模将企业划分为5种类型(见图1).调查样本中,人数小于5人的微小型企业77家,人数在5~10人的小型企业106家,人数在11~20人的中小型企业138家,人数在21~50人的中型企业107家,人数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72家,以上5种类型的企业在调研样本中的占比分别为15.4 %,21.2 %,27.6 %,21.4 %,14.4 %.
图1 电商企业规模及创新能力水平Fig.1 Scale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Levels of E-commerce Enterprise
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出各类电商企业创新能力得分,即微小型企业1.45分、小型企业1.78分、中小型企业2.13分、中型企业2.64分、大中型企业2.82分,如图1所示.结果显而易见,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即使是调查样本中的大中型企业,其突破性创新平均能力依然没有超过3分,仅介于“一般”和“较强”之间.由此可见,泉州市各规模电商企业面临的创新问题较为严峻,绝大部分电商企业规模小且创新能力不足,较为大型的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仅略高于平均水平.虽然超过80 %的被调研企业都确认在过去的3 a里实施过创新,但最终创新的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3 电商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为了深入分析泉州市电商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泉州市500家不同规模电商企业的电商管理者或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进行调查,并请被调研者按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5个选项进行反馈,具体的影响因素选项见表2.
表2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Tab.2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判断测量数据是否适合做此分析,主要通过KMO和 Bartlett球体检验指标判断.当KMO值较大时,表明观测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较为适宜做因子分析.KMO指标优劣的判断标准:KMO值在0.8以上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以下表示不太适合.具体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Tab.3 KMO and Bartlett Test
由表 3 可以看出,Bartlett球体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 909.693,相应的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则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性差异.同时,KMO值为0.888,根据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较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按照因子累积贡献率超过70 %所对应的因子个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子”,因子的特征值、旋转平方和结果见表4.
表4 总方差解释Tab.4 Explanation of Total Variance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降维分析并提取主因子,由表4可知,提取前4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原始数据中72.970 %的信息,因此选取4个公共因子是较为合理的.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找到公共因子并归纳其代表的含义尤为重要.然而在初步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结果中,各公共因子的载荷比较分散,因子的意义也较为模糊,不利于解释实际问题.因此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新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尽可能接近于0或1,正交旋转得到的新因子可分为4类,命名为F1,F2,F3,F4,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Tab.5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由表5可知,F1在Q10,Q9和Q8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分别反映了电商企业在创新技术研发、工艺制造水平提升中投入的资源,故将F1命名为“投入因子”.良好的创新产出需要一定的投入,足够的开发经费是创新的前提之一,充足的资金投入让创新有更多的试错空间,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新的发展路径;产品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开发更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才能为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而为创新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更是必不可少,行业内具有权威性和领导性的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事半功倍.F2在Q6,Q3和Q2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故将F2命名为 “管理因子”.拥有良好的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引进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更好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激励员工开展创造性活动和创新试验有助于企业吸纳更多创新的途径和来源,帮助企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利于管理者广泛吸收来自其他行业的创新灵感,从而跳脱眼下创新难的困境.F3在Q5和Q1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这2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创新的预期状况,故将F3命名为 “前瞻性因子”.企业创新成功与否与管理者的前瞻性有很大的关系,管理者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先于竞争对手看到市场或技术机会并率先采取有效行动的创新才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把行业前瞻性视野与行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F4在Q4和Q7指标上的因子载荷较高,反映了电商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故将F4命名为“创新意识因子”.具有创新意识是创新必要的因素之一,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创新的源头;积极对员工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帮助员工更加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方向,有利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带动企业全员创新.
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投入因子、管理因子、前瞻性因子和创新意识因子的影响占比分别为24.595 %,18.171 %,15.729 %,14.745 %.由此可知,在电商企业创新发展中投入因子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并且在组成投入因子的3项指标中,“足够的研发经费”和“开发更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这2项因子载荷较高,这足以表明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空有创新的想法和意愿却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以及及时的技术支持,企业的创新就会因为缺少最基础的土壤而无法实现.在组成管理因子和前瞻性因子的指标中,“引进创新与管理人才”、“先于竞争对手看到市场或技术机会并率先采取有效行动”这2项因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倘若企业在创新中没有固定的领导团队及敏锐的市场嗅觉,企业的创新就可能因为无法明确创新的具体方向和方法而在竞争中难以立足.虽然创新意识因子在4个主要影响因素中的占比最低,但依然重要,在组成创新意识因子的2项指标中,“持续监测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识别和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因子载荷较高,企业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迎合市场变化及顾客需求而创造利益,倘若在资金及管理体系条件都完备的情况下,企业未能准确判断市场发展的变化,企业创新就可能偏离预期的轨道,创新成果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在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这4项因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 论
1) 虽然泉州市电商企业近20 a发展迅速,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但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仍较为突出;从规模上看,泉州市大中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普遍优于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虽然大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创新困境不尽相同,但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因地制宜进行创新的要求刻不容缓.
2)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泉州市电商企业的创新发展主要受到4个因素的影响,按贡献率大小顺序是投入能力>管理能力>行业前瞻性>创新意识.投入是创新产出的前提和动力,对企业创新产品及人员的投入为创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良好管理是创新产出的保证,管理人才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都将对企业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人员的行业前瞻性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只有高效、有效的创新才能引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意识是企业必备的技能之一,只有拥有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企业的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并保持持续发展.
4.2 建 议
电商企业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企业类型,在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引导产业创新升级和促进就业创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电商企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必不可少,面对泉州市电商企业如今普遍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意愿淡薄的情况,泉州市政府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辅助,从而引导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1) 主导和参与建设“电商企业创新申报平台”,按照各个企业申报的创新项目内容划分等级,并发放相对应的创新补贴.通过研究发现,泉州市电商企业的规模大多偏小且创新经费投入不足,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形成杠杆效应,在为企业创新提供物质前提的基础下更加激发企业创新的意愿.
2) 扶持组建“创新企业联盟”,并对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进行嘉奖,形成示范和促进效应,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气氛.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解决企业担心创新成果被抄袭或模仿的后顾之忧.“创新企业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打通企业间的联络管道,使企业有更多途径了解创新发展的方向,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3) 倾斜式扶持科技和管理创新,积极引进与行业匹配度高的专业人才及创新性较强的青年才俊,为企业创新添入新鲜血液.政府牵头联系电商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促使企业、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深化合作,并逐步发展成中长期伙伴关系,加快科研成果在现实环境下的转化利用.
4) 通过政策扶持确定一些“前瞻性项目”,对某些关系泉州市电商企业未来优势发展及促进经济增长的项目,特别制订相对详细的规划或指导,并将符合资质条件的电商企业纳入行动服务和资助范围,帮助解决法律、商务、政策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形成示范和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