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朽的文字

2023-07-13赵可欣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王莹太史公司马迁

赵可欣

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千百年来,人们以垒起可耸入云霄的书籍记录历史,记录生命曾存在的痕迹。

那些璀璨的、平凡的、微不足道的,组成历史以及人类文明的长河,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落在纸上的那一刻,切实存在了。“垂空文以断礼义”是孔子撰写《春秋》的原因,也是司马迁所想要效仿的。

司马迁把兵败身死的项羽列入本纪,把周游列国却没有尺寸封地的孔子列入世家,把一辈子没能封侯的失败者李广列入列传。他抓住了中国历史的精义,帝王将相虽塑造了历朝历代,而一些看似失败或者不起眼的人物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色,成为大家纷纷仰望的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衍生久远。司马迁关注着各种历史人物,余秋雨如此评价:“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已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体温和呼吸。”

从《史记》重点在于塑造人物,可以窥见司马迁对儒家人文精神的肯定和发扬。《史记》所渗透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其中仁、义、礼、智、信使这些人物身上闪现出儒家思想的光彩,如韩信千金谢漂母,即是信的充分体现。

同时,儒家精神也成就了司马迁。《孝经·明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司马迁并没有通过寻求死亡去解脱身上背负的“不孝”耻辱,而是舍“小孝”而取“大孝”,来告慰先父。儒家思想崇尚人生最大的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故而,司马迁以孔子、屈原、左丘这些先贤为楷模,忍辱负重,发奋著书立说。

“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司马迁的筑史精神被历代所推崇。正如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作为史官,在历朝历代不免有阿谀奉承、“扬长避短”之人,而司马迁绝非此辈。支撑着他不畏权势的是先父的遗志、“立言”的坚定信念,以及坚韧的品行。他的这种实录精神是史学界的典范,给予了纷乱的历史一道客观的关乎正义的目光。他以奇崛神笔、刚毅之心来书写沧海桑田,切实做到“垂空文”。

透过司马迁的笔,我们看到了历史长河中已被湮滅、不为人知的兴替得失。他的精神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这些不朽的文字,终为后人支撑起一片清明的天空。

‖深圳市翠园中学‖指导教师:王莹

[JIJIGONGZUOSHI][吉吉工作室]

阅读《史记》,仿佛在触摸一个不朽的灵魂。

太史公用洋洋洒洒的文字,自五帝至西汉,绵延千年,以一己之力成万古之经典。作者不仅点出了太史公著史的缘由,更将《史记》中的诸多优点与太史公的闪光品质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从不吝惜笔墨去书写那些平凡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璀璨瞬间;他秉笔直书,以刚毅之心书写信史,让两千年之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仍然在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历史为荣;他崇尚信义,所以,我们读《史记》,能在舜和禹身上,学会谦恭仁爱的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成大事,必隐忍”的处世智慧……结尾处作者呼应开头,再次归纳出“不朽”的原因所在:他遭遇难以想象的人生挫折,却靠笃定使命的驱赶完成了生命的转折,也正因他如此坚韧、如此刚正,才让他的文字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其人不朽,其文亦不朽,为后人支撑起了一片清明的天空。

【适用文题】偶像;撑起一片天;他,给予我力量……(王莹)

猜你喜欢

王莹太史公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
巧用比较策略,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王莹作品赏析
王莹作品赏析
莱俪青年艺术奖获奖者 王莹:《租赁一平方米》的力量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