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实践路径、时代特点与现实启示

2023-07-13郎公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代特点人民性启示

[摘要]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军区领导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军队建设工作,部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战斗力大大提高,推动了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本文旨在探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总结经验规律,从实践路径、时代特点、现实启示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力量。

[关键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启示;人民性;时代特点

[作者简介]郎公远,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图分类号] D239,E2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2-0019-08

在人民军队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内学术界增加了对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对于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继承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亦试图系统地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进行研究,从实践路径、时代特点与现实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不断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实践路径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了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子弟兵”,起到了保障敌后抗日根据地顺利发展的重要作用。晋察冀军区建立几个月后,聂荣臻就思考:“怎样能够把新的部队变成富有战斗力的坚强的部队?这是军区部队工作当前的中心问题。”①回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发展历程,发现其涵盖多个方面,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保证军队思想纯洁,加强军队向心力。军队政治思想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的各方面工作中均有体现,伴随根据地发展的始终。

1937年10月,聂荣臻率第115师独立团等一部约3000人,展开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当时,“日军正集中力量长驱直进,后方相当空虚”。②趁此机会,根据地分兵到四个地区迅速开展发动群众、开辟地区的工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和部队采用政治思想上动员群众参军的方法,积极发动群众,改变群众传统思想,使青壮年认识到“当兵最光荣”,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社会风气,打破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旧观念,迅速发展起一支抗日队伍。同时,收编杂色武装,组织人民义勇军,打开了华北局面,使得“部队所到之处把所有敌伪汉奸组织摧毁殆尽,建立起群众的抗日组织和抗日政权……而且告诉了晋察冀的人民怎样去战胜敌人。晋察冀人民亦开天辟地地上了战斗教育的第一课,而且初度地实习了打鬼子求生存的方法”。③1937年12月8日,聂荣臻电告中共中央军委称:“晋察冀军区自成立以来,部队发展有相当的成绩,4个军分区和直属队已近1.5万人,枪支约6千支。”④与敌斗争的间隙,晋察冀军区对部队进行多次整顿。对于扩充后的军队杂色武装充斥,士兵素质参差不齐,政治觉悟普遍较低的情况,边区开展政治整训,加强对部队的训练,加紧对干部和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做到“各地区每编成一批主力部队后,随即展开政治、军事训练和各项建设”,⑤使之进一步达到人民军队化。“部队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的加强,各种政治工作制度的健全,使优良传统作风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⑥

在根据地建设初期,部队中党的领导比较薄弱,“党员的数量只占百分之十三,十大队根本无党员,十二大队只有四十多个”。⑦提高部队中党员素质,剔除反動分子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反敌围攻结束后,聂荣臻在阜平主持了全军区部队的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为解决部队大发展时期的各项重大问题,尤其是加强政治工作和在连队建立党支部的问题。”⑧此后,边区在1939年的整军中也大力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工作。“党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部队,陆续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特别注重增加工农成分。到5、6月间,主力部队的党员达到总人数的30%至40%,一些基础薄弱的部队,也基本上每个班有一两个党员。”⑨

通过强调加强政治工作,以党建为中心进行教育和整顿,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部队组织纪律性显著提高,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二)军队组织建设:顺应形势变化,不断自我革命。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在军队组织建设方面同样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为以后人民军队的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马鞍形过程。首先,从规模上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经历了几次扩编和精简整编,不但适应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且使得部队愈发精炼、战斗力更加提高。其次,三结合的军事组织形式的形成帮助了部队组建扩编和精简整编的进行:在敌人实行封锁,需要游击战争时,地方军和民兵占据主要地位,主力部队采取精兵政策,着重提高军政素质,将部分主力输送到地方,帮助进行游击作战;在需要正规部队进行战略反攻之时,民兵和地方军则汇入正规军和主力部队,使具有充分的进攻力量。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灵活、机动转化,相得益彰、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最后,从领导管理上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具有党政军管理“一元化”的特点。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根据地建设愈发困难,敌人采用“扫荡”“蚕食”方式进行大规模进攻。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边区出现上下级间信息交流不及时和党政军民工作步调不一致的现象。统一党政军民步调的重要性凸显,边区开始酝酿实行一元化。中共中央于1942年9月1日发出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⑩中央文件下达后,边区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统放结合、以统为主,使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进一步统一,全面改善和加强了党对军队工作的统一领导,为渡过难关,恢复、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准备反攻,从组织领导上提供了保证。?

(三)军队文化建设:提高军队素质,丰富军队生活。毛泽东关于建设一支有文化的人民军队的思想一直指导着边区军队的文化建设,他认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聂荣臻也始终重视军队的文化建设工作,他指出:“武装斗争与文化建设不能对立。文化加军事加政治就等于革命军队的战斗力。”?

教育是军队文化建设的基础,开办教育能够直接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面对军队素质偏低的现象,根据地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内马列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来提升军队思想水平。对于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央还由抗大总校,陕北公学抽调一批干部,在陕北组成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共二千五百多人,由校长陈伯钧、副校长邵式平率领,于1939年初抵达晋察冀。同时,还有延安的几所文艺院校,由成仿吾率领,到晋察冀组建华北联合大学。这几所学校,为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教育干部”。?此外,冀中、冀南根据地通过合办“河北抗战学院”来培养干部人才,充实干部队伍;“各军分区成立了教导队,冀中军区成立了教导团,挺进军成立了随营学校,专门培养基层干部”;?各基层党支部开展支部训练班,以普遍提高军队中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等等。

除此以外,军队文化建设在舆论宣传方面也大放异彩。“中外新闻出版史上的奇迹”《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誕生,后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是党在华北日本侵略军后方各抗日根据地中最早创办的党报之一,在争取抗战胜利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子弟兵的报纸”《抗敌三日刊》面向军队,提供部队工作和军事上的报道,严肃不失活泼,提高了部队战士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觉悟,是边区人民军队创办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新闻出版机构是进行军事宣传的旗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文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出版事业的进步,丰富了军队文化的内容,成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部队思想向纯洁、向先进的转变,是“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方面最重要的宣传鼓动工具”。?

在军队文艺活动方面,1941年1月,总政治部、中央文委发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指出:“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即抗敌剧社宣告成立,冀中的火线剧社和其他军分区的剧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剧社成员深入部队内部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表演,以艺术为武器,跟随部队一起战斗,在战火硝烟中为军队官兵带来精神享受。“从晋察冀创立的第一天,我们就开始成长,军区在斗争中巩固坚强,我们也一天天健壮”,?抗敌剧社社歌唱出了军队文化建设催生出的豪情壮志,也反映出军队文化建设与军队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军队后勤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于炮火中茁壮成长。军队后勤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根据地的存在能够很好解决军队供应的问题,它“是游击战争的依靠。行军打仗,要以它为依托;人民子弟兵的兵源和供应,支持战争的人力物力,都要以它为来源”。?毛泽东也指出游击战争需向其根据地四周发展,因为根据地起到了持续补给军队,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巨大作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加强军队各方面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了军队后勤方面的组织和机构,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深入进行抗日斗争提供了庇护所、补给站。“八路军的后方勤务工作,包括军队供给(军需)、卫生(军医)以及兵站等工作而言。为使这些工作之统一进行与指挥便利起见,在组织上则设立后方勤务部,它与司令部、政治部一样,在军队首长的直接指挥下进行工作。”?晋察冀军区在粮食、服装、武器、医疗等方面统一分配,1937年11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各军分区也紧随其后,规范单位和人员配置。1939年军区建立了统一的供给制度,使部队供给工作有效运转。在重要的军事工业方面,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建立军事学校和教导团,成立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晋察冀军区技术研究室。1939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河北省完县神南镇成立工业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军区军事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工作。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奋勇攻关,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起初较为简陋的修械所,发展到“土专家”汇聚、不断改革创新的生产管理处,做到“不仅保证了本区武装部队和民兵的军火供应,而且还选拔优秀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技术工人分别派往陕甘宁、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他方面如医疗,也开办卫生学校和训练班,建立制药厂,利用中医诊治伤员,并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帮助下成立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为前线战斗的官兵提供了宝贵的医疗卫生支持。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时代特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发展十分迅速。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革命战争的发展,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组建野战军和地方军。野战军共21.9万余人,地方军共10.4万余人,基本民兵扩大到90万余人。相比根据地建立初期的共约3000人,实现了巨大飞跃。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建设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其不仅有队伍发展迅速的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正规性和人民性的时代特点。

(一)以队伍迅速发展为前提,为进行抗日斗争积蓄足够力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八年时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几千人的武装力量为基础,发展成数十万人的强大兵团,成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奇迹,为推动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37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给聂荣臻的电报中指示:“你们应着重一个月内建立武装与群众工作之基础,以便一个月后有充分力量反对日寇的进攻。”迅速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是适应当时日寇频繁侵略的现实环境所采取的必要策略。

根据地创立初始,聂荣臻给各部队和分散发动群众的工作团发出指示:要不失时机地迅速展开工作,号召晋察冀三省边区同胞参加游击队、义勇军,武装保卫家乡,开展游击战争。此后不久,晋察冀军区成立,划分为4个军分区,部队壮大到两万多人。1937年12月12日,部队进行了首次整编,各军分区分别编组3个大队,每个大队有1500人至2000人。1938年3月,军区主力部队已近两万人,地方游击队已发展到四五万人。到1938年10月,正规部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人数发展为15万人,增加了50余倍,发展了数万人的民兵、自卫队和区县游击队,形成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抗日武装体系,对于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巩固发展,基本不再收编杂色武装,注重在劳动人民子弟中培养军队后备力量,提升新入伍士兵的质量。这一阶段,各级机关通过建立武装动员委员会,在基层开展动员竞赛,以戏剧、诗歌、画作等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宣传动员方式,吸引青年报名参军,把“扩军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掀起了爱国青年踊跃参军的热潮。仅1938年12月至1939年1月和1939年7月至9月两次动员中,就动员了1.7万名青壮年群众入伍……1940年冀中军区提出扩军号召,仅第7军分区1个月内就有2632人参军”,“到1939年底,部队实力已达九万四千多人”。此后一段时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争取团结上层分子、发动农民群众,扩充军队;以“三结合”武装体制,发展地方军队和民兵,地方武装力量大大加强,做到“全民皆兵”。

“军区武装部队的建设,從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很快”,以红军部队为基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在艰难时期英勇奋斗,在斗争中扩大,在战斗中检验,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迅速成长为抵抗日寇侵略的强大力量。

(二)以政治性为统领,推动军队各方面建设纵深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立伊始,党组织和部队通过发动人民群众、组建抗日军队、发动武装起义的方式迅速扩充了武装力量,但同时也带来过度膨胀后的不良后果。边区部队的政治工作在此时展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中央政策为纲,以上级派来的政工干部为引导,不断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建设,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1937年12月军区首次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开始,各军分区、各纵队先后多次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加强政治工作,开展军队党的建设。各部队、单位设立党的组织,进行干部政治思想学习教育,保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各军分区和各团配备政治委员,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加强连队支部工作,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同时,晋察冀军区开展政治整军运动,以创造、巩固与提高模范党支部为核心,取得丰硕成果。

政治性是军队各方面建设的统领,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军队组织建设的政治性,体现在其改革、发展,以及探索、设计适合根据地军队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上,政治立场坚定,从根本上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军队文化建设方面,教育、新闻和文艺宣传,皆以提高官兵、民众的政治思想水平为工作重点,政治思想提升带来的精神力量,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工作是保证任务完成的生命线”,军队后勤建设也与政治工作密切相关。各后勤部门通过发展党的组织,按军队的编制建立政治机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工作制度。

总的来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后勤建设与军队组织、文化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军队政治思想建设贯穿各方面建设之中,推动各方面建设纵深发展。因此,把握军队建设的政治性,对于推进军队各方面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军队建设的政治性特点,对此后根据地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以正规性为抓手,铸就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正规性是人民军队发展的必然趋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军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军队建设经过正规化发展,形成了二十多万主力部队、十多万地方部队,有力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也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聂荣臻强调:“正规化不应理解为现代化。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正规化,只是中国式的正规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的正规化发展道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是适应当时特殊战争环境的正规化。边区部队通过在战斗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战斗间歇整编整训,不断巩固正规化成果,使得政治、思想、组织、后勤、编制等的正规化同向并进,推进了艰苦抗战环境下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进程。以军队后勤发展为例,军区工业部副部长张珍提到:“晋察冀根据地军事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蓬勃发展时期;统一领导及有计划发展时期;军事工业雏形逐渐形成、巩固、提高时期。”局部观整体,军队在各方面的正规建设同样是分阶段完善成熟、向规范靠拢的。

抗日战争长期且艰巨,抗战末期的战略反攻阶段,需要正规化的部队来进行较大规模的进攻。毛泽东指出:“不懂得正规战争是解决战争最后命运的关键,不注意正规军的建设和正规战的研究和指导,就不能战胜日本。”因此,军队向高级阶段发展,进行正规化建设是人民军队发展的必由之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中共中央的指示为依据,开展多次整军运动,进行正规化的工作,以政治思想教育、规范政治制度等方式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加速实现了部队的正规化。通过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人民军队的各项制度,规定了各项法规,提高了部队的纪律意识和战斗力。军队正规化工作贯穿抗日战争始终,部队慢慢褪去游击习气,焕然一新。

1944年底,毛泽东对部队新一年的建设提出要求:“整训正规军与游击队。一九四五年,应将全部军队轮番整训一次。按照新方法进行整训,举行群众性的练兵运动。”打造一支体制健全、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始终坚持。

(四)以人民性为始终,打造为人民服务的子弟部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积极动员群众抗日,到运用军队反哺百姓,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如,晋察冀边区政府开展军民合作大生产运动,机关部队不仅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也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成功抵抗了灾荒,解决了敌军围困下物资供给不足的困难,加深了军民感情。1943年12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指示各地推进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强调双拥政策是“在目前困难条件下,为了进一步与广大群众密切联合、坚持根据地、克服困难,执行拥军拥政爱民政策,并与整风运动和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双拥运动”开始后,“一般干部和战士都改变了对政府对人民的一些错误看法”,意识到军政民间的依存关系,即“军队是群众利益的保护者,离开这个意义,军队就失掉了革命的性质,失掉了存在的价值”。老百姓也逐步认识到支持军队工作的重要性,不再消极抱怨。

除此以外,根据地发展的民兵、自卫队还同人民群众一道,积极参与勤务工作,为军队战斗贡献力量。黄土岭围歼战中,“我易县、涞源、满城、完县、唐县等地的基干自卫队,纷纷赶来参加战地勤务,送弹药,运伤员,巡逻警戒。战地附近的群众给部队送饭、送水”,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鼓舞了士氣。正如毛泽东所讲,“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干部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

人民性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鲜明特征。坚守军队人民性特点,使得边区军民在抗战后期实现高度融合,将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牢牢把握军队的人民性,才能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工作的现实启示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抗战时期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一个特殊和重要的时期,也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梳理总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工作,能够借古鉴今,得到启示,帮助解决新时代军队建设的实际问题。

(一)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军队全部工作的关键。

首先,要发挥军队党支部的作用。在派驻工作团和部队来发动群众时,党组织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工作团前往的4个地区,有些有着党的早期工作基础,通过结合地方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号召人民群众参军。没有党组织的地区,就开始着手建立,吸收知识分子和青年,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军队扩充的原点,党支部是军队发展壮大的核心。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动员当地群众参加革命运动。以党员干部和红军老战士为党组织的核心表率,逐渐拉起小支队伍,建立军队党支部,进而发展优秀战士成为党员。通过这个方式进行扩军,实现了部队的涟漪式扩大,并且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其次,是做好军队党员干部发展和管理工作,从组织上巩固党。彭真在《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对如何掌握迅速发展起来的武装组织作出了回答:“第一个环节是干部,干部决定一切……在里边大量的个别的发展党员。把党员个别加以初步训练,再派回原地区工作并发展党,工作团亦可在村中直接发展党员。”对军中党员干部的数量和质量要两头抓,重点把控干部质量建设,做好干部培训、管理、审查及清除落后分子的规范化工作。军队中的党员干部起先锋带头作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共产党员作风。

再次,开展军队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通过党校、训练班、干部会议、活动分子会议、支部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党内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巩固军队中党的组织。1940年7月,晋察冀军区在唐县娘子神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指出:“要继续改善部队的管理教育……要耐心教育,讲清道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方式,要克服军阀主义残余,关心战士生活,为战士着想,才能把部队的管理教育搞好。”1942年8月1日,晋察冀边区全面展开整风运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加强了组织纪律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党的建设工作提升了人民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新时代强军道路上,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工作,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牢牢掌握军队领导权、指挥权,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纯洁、可靠,正确、快速地向前发展。

(二)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注重军队组织纪律。正规化建设是军队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分析军队实际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游击性在将来一定是可羞的和必须抛弃的东西”,“到了红军的高级阶段,必须逐渐地自觉地去掉它们,使红军更集中些,更统一些,更有纪律些,工作更周密些,就是说使之更带正规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为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军事制度。建立健全的军事制度,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舒同提到:“在初期的大量发展情形下,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一时的复杂混乱现象。但必须严重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争取一定时空进行部队本身的整理训练、教育洗刷,建立各种必需制度,由数量的发展转到质量的提高,由游击主义转向于正规化。”1937年12月25日,晋察冀军区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在连队中建立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人民军队的各种传统制度。1938年到1939年,晋察冀军区部队开始进入巩固阶段,以求迅速打下部队的巩固基础,提高战斗力,并开始向正规化的方向前进。到1939年底,晋察冀军区部队迅速发展到9.4万多人。为了使部队彻底的巩固和较高度的正规化,改变新发展起来的部队素质较低,战斗力不强的现实情况,晋察冀军区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整军训令,在1939年3月到1940年前后分两批对全区部队进行了整训和整编工作,期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政治动员与政治解释工作,开展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纪律教育,健全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规章制度。同时进行整编,重整各种组织,彻底实现了新编制。“从提高部队战斗力出发,坚持裁减老弱病残,紧缩机关和后方部队”,充实了战斗团队的人员和武器,提升了战斗力。其中,冀中军区“决定由军分区与地方党,共同组织了整训委员会,进行了各种组织上的整理,加强了党的工作和政治教育,建立起军队中的各种制度”,对冀中区军民1940年春季反敌“全面扫荡”的胜利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其次,要强化军事训练。舒同提到:“在创造武装以狂飙突击的姿势发动之后,还须注意争取可能时机的整理训练。”军事训练是培养军队组织纪律和士气的重要手段,贯穿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始终。通过在战斗间歇调整训练,在战斗过程中实践巩固的方式,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愈加成熟和规范,“在政治影响上、战略的配合上,都起了它伟大的作用”。

再次,要推动军队文化、后勤方面的建设。“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不仅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武器。”加强军队文化建设,能够形成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官兵的纪律性和自律意识。随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军队后勤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必要手段。通过推进军队后勤工作建设,可以提高军队运行效率和能力,增强军队的素质和水平,从而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组织纪律。

进入新时代,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对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改革强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有着一定启示。

(三)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坚持依靠人民创建、发展、建设军队,坚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通过实践证明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能真正实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军民团结,才能真正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军民团结是胜利之本。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军队的力量根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依托人民,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开展对敌斗争,进行拥政爱民与拥军工作,军民一心推动大生产运动蓬勃发展,减轻了人民负担。在抗日战争末期,敌人已经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在新时代强军路上,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应该始终牢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启示,延续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不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注释]

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册(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17.

②聂荣臻.聂荣臻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97.

③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19.

④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三册(大事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18.

⑤⑨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100.

⑥谢忠厚,肖银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231.

⑦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册(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47.

⑧聂荣臻.聂荣臻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01.

⑩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79:134.

?谢忠厚,肖银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34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

?周均伦.聂荣臻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7.

?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76.

?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103.

?聂荣臻.聂荣臻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81.

?胡采.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 文学运动·理论编(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9.

?刘佳,胡可.抗敌剧社实录[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7:1.

?聂荣臻.聂荣臻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454.

?叶季壮.八路军的后方勤务工作[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3(01):83.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M].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3:78.

周继强.晋察冀军区简史[J].军事历史,1995(01):44-48.

北京军区战史编写组.晋察冀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14.

北京军区战史编写组.晋察冀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1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三册(大事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19.

附件三《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武装力量实力变化统计表》[M]//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

史文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兵源问题浅探[D].山西大学,2004.

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98.

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162.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M].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3:8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册(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共黨史资料出版社,1989:252.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M].北京: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3:8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27.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741.

中共晋察冀分局指示各地推进双拥运动[N].解放日报,1944-01-08.

一年来的拥政爱民工作[N].解放日报,1944-01-19.

贯彻拥政爱民与拥军政策[N].晋察冀日报,1944-02-17.

北京军区战史编写组.晋察冀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121.

毛主席勉励指战员坚持为人民服务[N].解放日报,1944-09-23.

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51.

北京军区晋察冀战史编写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16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2.

舒同.晋察冀军区建军工作之初步总结[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2(12):37.

北京军区战史编写组.晋察冀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104.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冀中历史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413.

舒同.晋察冀军区建军工作之初步总结[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2(12):4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册(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48.

张学新.晋察冀革命戏剧运动史料[M].石家庄:河北省文化厅文化志编辑办公室,1991: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5.

猜你喜欢

时代特点人民性启示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北大荒文化应如何培育出时代特点
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时代特点解析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