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青年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研究

2023-07-13徐有粮张孜贤王靖辉王政涵陈玉军王相英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青奥会田径

徐有粮 张孜贤 王靖辉 王政涵 陈玉军 王相英

摘 要:相对年龄理论(Relative Age Theory,RAT)是研究以“选择日”为运动特征的竞赛情景中,相对年龄对青少年运动员成绩影响的本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理论。青奥会是面向年满14岁至18岁青少年开展的综合性运动会,本研究基于国外学者对相对年龄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对近三届参加青奥会的世界优秀青年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进行观测,进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可行的调控措施。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年龄、项目、洲际和举办届次中,田径项目的相对年龄优势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显著,且出生日明显偏向于选择日,但各大洲运动员的相对年龄显著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田径;青年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相对年龄优势;青奥会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3)03-0029-06

Relative Age Effect of the World's Elite Young Athletes in Track and Field: Based on Data from the Last Three Youth Olympic Games

XU Youliang1, ZHANG Zixian1, WANG Jinghui2, WANG Zhenghan1, CHEN Yujun1, WANG Xiangying1

(1.School of P.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358, Shandong,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Train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Relative Age Theory is a theory that investigates the natur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relative ag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young athletes in a competition scenario characterized by "selection da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scholars on relative age in sports, this study observes the relative age effect of the world's elite young athlet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last three Youth Olympic Gam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possible control measu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age advantage in track and field was significant by chi-square test in different sexes, ages, sports, continents and sessions, and the date of birth was significantly biased in favor of the selection date, but the relative age significance of athletes in each continent was different.

Key words:athletics; young athletes; relative age effect; relative age advantage; Youth Olympic Games

虽然人类的运动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型及后天所受的训练,但是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之间的相对年龄差对其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成绩具有长足的作用。相对年龄(Relative Age)是指一年中由于出生时间点(月份和日期)的不同而导致的同年龄组个体之间的年龄差异。相对年龄理论(Relative Age Theory)主要是研究以选择日为运动特征的竞赛情景中,相对年龄对青少年运动员成绩影响的本质,以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相对年龄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经提出就成为了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运动员相对年龄和运动成就之间的关系更是受到国外田径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对年龄的客观存在造成了出生日距選择日最近和最远的青少年之间产生了近一年的生长发育时间差距,使相对年龄大的运动员在力量、速度、心理等能力比相对年龄小的运动员更具优势,导致了不同个体即使在同一年龄组内,身体、认知和情感等方面也存在全面差异。近一年的生理发育差距能够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深刻影响,从而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成绩上的差异。大量研究证实,相对年龄优势存在于以年龄作为唯一分级指标的青少年竞技比赛中,对运动员选材、训练以及竞赛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体育学的研究中,相对年龄优势已被广泛的运用到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学和运动管理学等领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优秀青年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2014年、2018年三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获得前10名的1 061名运动员的出生日为分析内容。依照奥委会对于青奥会参赛要求,只允许14至18岁之间的运动员参赛,但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分别出现了3位和1位超龄选手,经过在国际田联官网运动员档案中查询,确认该4位运动员参赛时确实为超龄,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未将此4例剔除。将2014年代表个人身份参加青奥会的4名俄罗斯籍运动员归入俄罗斯,排除4名无法获得出生日的运动员个体后,共有526名男子运动员和531名女子田径运动员的资料被纳入本项研究的统计分析。纳入统计分析的田径运动员的人口学大致指标情况如表1。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运动员出生日期等全部数据均来源于国际田径联合会官方网站。本研究通过卡方检验,厘清在三届青奥会中存在的相对年龄效应,并选取排序选择模型进一步考证相对年龄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明晰青年田径运动中的相对年龄优势。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IBM 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一名运动员的相对年龄可以有多种度量尺度,如,以日为单位:出生于1月1日的选手,其相对年龄可以赋值为1,出生于12月31日的选手,其相对年龄可以赋值为365(举办青奥会的三年均为平年,均为365天);如果以月为单位,则运动员相对年龄的取值范围就是1到12;同样也可以季度为单位,则相对年龄的取值范围就是1到4。由于以日为单位度量时,样本量较小,每个分类的实际观察值均不超过5,无法进行卡方检验。为了便于观察相对年龄的差异,避免采用个例数量过低或过高,本研究将相对年龄以季度作为度量单位进行统计。

2.1 全部运动员相对年龄分布

以月为度量单位时,从图1可以看出,相对年龄的分布不均匀,单样本K-S检验中,Z值为0.123,P<0.05,数据不成正态分布,因此选取参数检验,出生月份靠前的人数大于出生月份靠后的人数,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分组过多,卡方统计量x2=118.307,自由度为11,卡方检验的P<0.05,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图2可以看出,当度量单位为季度时,分布的趋势性非常明显,卡方统计量x2=90.417,自由度为3,卡方检验的P<0.05,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以性别为划分标准的相对年龄分布

在三届比赛纳入本项研究的运动员中,男性526名,女性531名。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先后差异,在运动员选材阶段存在相对年龄效应。男性相对年龄为2.11±1.048,卡方统计量x2=65.422,自由度为3,P<0.001;女性2.24±1.102,卡方统计量x2=28.917,自由度为3,P<0.05。因此在不同性别中均存在显著的相对年龄效应。

2.3 以洲际为划分标准的相对年龄分布

三届青奥会共有来自6大洲的运动员参加,不同地区在发展田径运动中秉承的选材理念和选拔机制不尽相同。统计结果显示,亚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齡为2.04±1.114,卡方统计量x2=37.137,自由度为3,P<0.05;欧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2±1.073,卡方统计量x2=28.823,自由度为3,P<0.05;北美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3±1.059,卡方统计量x2=10.260,自由度为3,P=0.016<0.05;南美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00±1.148,卡方统计量x2=24.325,自由度为3,P<0.05;非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6±1.134,卡方统计量x2=9.889,自由度为3,P=0.02<0.05;大洋洲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13±1.076,卡方统计量x2=7.894,自由度为3,P=0.048<0.05。亚洲、欧洲和美洲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对年龄效应,且非洲和大洋洲也存在较显著的相对年龄效应,由此可推断虽然各地区在选材理念和选拔机制存在种种不同,但是田径运动员的相对年龄优势仍然客观存在。

2.4 以项目群为划分标准的相对年龄分布

在三届青奥会中共有21个项目,其中径赛13项、田赛8项。将径赛按照爆发力和耐力要求分为短跨类和耐力类,将田赛分为跳跃和投掷共分为四亚类。短跨和跳跃对身体先天条件要求较高,耐力和投掷项目受后天训练影响更深刻,故将参加此四亚类项目的运动员的相对年龄分别进行卡方检验,探寻不同项目群中的相对年龄效应。短跨项目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15±1.109,卡方统计量x2=32.987,自由度为3,P<0.05;耐力项目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0±1.051,卡方统计量x2=21.942,自由度为3,P<0.05;跳跃项目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1±1.102,卡方统计量x2=18.137,自由度为3,P<0.05;投掷项目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16±1.122,卡方统计量x2=25.300,自由度为3,P<0.05;四类项目中耐力和跳跃运动员的平均相对年龄较短跨和投掷项目运动员高,四类项目均存在显著的相对年龄效应。

2.5 以青奥会届次为划分标准的相对年龄分布

第一届青奥会在2010年举办,与最近一届青奥会相隔8年,为厘清在不同时期青奥会田径运动员中是否同样存在相对年龄效应,本研究将分别检验三届青奥会中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2010年第一届新加坡青奥会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16±1.094,卡方统计量x2=33.698,自由度为3,P<0.05;2014年第二届南京青奥会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17±1.106,卡方统计量x2=33.146,自由度为3,P<0.05;2018年第三届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运动员相对年龄为2.21±1.085,卡方统计量x2=25.156,自由度为3,P<0.05。经过对三届青奥会的单独检验,证实在青奥会举办的8年间,参赛并获前十名的运动员中仍然有显著的相对年龄效应。这并非某届赛事的个别现象,而是自青奥会第一次举办就存在的一般现象。

2.6 前十名运动员的相对年龄分布

相对年龄效应是竞争本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正因为体育比赛中充满了竞争,体育行业中才出现了运动员选材,进而导致了相对年龄效应的形成。如图3,在三届青奥会中获得前十名的运动员中,第一季度出生运动员占比最高的位次有8个,另有两个位次第一季度与第二、三季度运动员人数相等。在每一个位次中出生在上半年的运动员数均明显高于出生在下半年的运动员数量,在不同名次运动员中同样存在着相对年龄效应,并非相对年龄越高则会获得更好的名次,这一点也在相对年龄和排名的交叉表中得以证实。

3 分析与讨论

在我国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体育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新时期,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导向下,科学有效地解析和验证不同运动项目的相对年龄优势现象,对于推动我国完善运动选材模式、打造完备的运动训练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外专家和学者一直对“相对年龄优势”领域的研究给予高度的关注。本部分将分别对相对年龄优势的现存状况、相对年龄优势的存在原因及相对年龄现象的弥合措施展开研究,以期实现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解读和认识。

3.1 相对年龄优势存在的原因

Musch和Gronden(2001)经过研究指出,竞争是相对年龄优势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竞赛必然导致运动员的优胜劣汰,从而形成相对年龄存在的外部因素,而生理、心理和社会是相对年龄优势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

3.1.1 外在因素

竞争是相对年龄优势得以产生、发展的逻辑起点,而相对年龄效应则是竞争本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有规模、有严格竞赛组织的体育赛事是相对年龄优势赖以生存的环境,竞技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多主体相互对抗的竞争,各个国家都期望于能够在世界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也导致了相对年龄优势愈发明显的现状。

竞赛活动年和选择日是相对年龄优势存在的外在因素,也是相对年龄效应产生的前提,竞赛安排规范的体育赛事往往会设置各自的活动年和固定的选择日,并按其设置的活动年和选择日划分年龄组选拔运动员。这一人为的划分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年龄优势的发生和发展,调整了竞技赛事中运动员相对年龄平均分布的数学期望。

3.1.2 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距离竞赛活动年选择日最近的运动员比距选择日最远的运动员有近一年生长发育的时间优势。因此,相对年龄占优的运动员无论从身体速度、力量、身高、耐力以及爆发力上都要优于相对出生较晚的运动员。Delorme和Raspaud(2009)对法国篮球运动员的相对年龄影响进行研究后得出,出生于比赛选择年第四季度的青年运动员的身高明显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青年运动员的身高。由于相对年龄较大的青年运动员比相对年龄较小的青年运动员在静态身体指标、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暂时占据领先优势,使得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会表现更优。而这些暂时的表现会导致教练员和管理者对其潜能的感知产生偏差,将其纳入更高水平训练体系而放弃相对年轻的运动员。但伴随青少年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其身体机能指标、身体形态指标逐渐趋于稳定,个體生长发育速度会逐渐放缓。相对年轻但仍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能够通过长期的科学化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累积临场比赛经验,逐步缩小相对年龄优势。

(2)心理因素。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指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展现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运动员的自信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在竞赛中的表现,相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运动员容易产生缺乏信心和低自尊的现象,在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竞争中,易产生抑郁和绝望,导致其退出训练或在选拔中失利。相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成熟度和自信心,使他们容易在训练或选拔中脱颖而出。

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自身具备的生长发育优势注定帮助其在心理认知等方面建立优势。在训练和比赛中他们被寄予更高期望并获得更多积极评价,不断地帮助他们建立高反馈的自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而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一环境成长的运动员获得成功后,能够正向地促进自我效能以及胜任感的持续发展,在未来的训练与竞赛中取得优异表现。相反,相对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可能暂时由于成绩弱于同年龄段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而缺少关注和鼓励,从而表现出较低的自信、自尊和自我评价,导致缺乏学习的动机和训练的勇气,产生消极的情绪和绝望感,而致使其在运动队中落选或退出。这种由相对年龄影响而产生的不平等待遇和落选产生的失败感和挫折感,可以引起相对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在往后的训练、学习和工作中产生错误的能力归因和习得性无助,进而给他们今后的学业成绩、自尊、自信心等各方面的心理创伤,甚至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产生。

(3)社会因素。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优势的协同作用,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由于身体发育优势、参赛经验优势和较强的号召力得到教练员的使用和关注倾向。这一过程推动其更早地实现社会化,帮助青年运动员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更好地适应竞技角色从而快速成长。即便他们的生长发育程度放缓并趋于稳定,他们仍然可以凭借在高一级运动队中更好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和竞赛环境等资源优势,保持良性快速发展。

在运动选材领域,教练员和管理者会因为相对年龄较大的青年运动员表现出的较好竞技或训练状态而被挑选进入更高层次训练系统。运动管理阶层(教练员或项目负责人)以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成绩为评判标准,对于同一年龄组出生较晚的青年运动员缺少关注和培养,忽视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基础,将造成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材、训练及管理产生系列问题。这种人才选拔思想以及竞赛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以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人才的流失。

3.2 相对年龄效应的弥合措施

3.2.1 重视相对年龄优势,多维指标综合评价运动员

在日常训练和选拔中应重视相对年龄对田径运动员发展过程的影响,避免由于相对年龄效应导致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才能被埋没。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教练员应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巩固训练效果、积累比赛经验为目的,淡化金牌意识。在训练中,根据各年龄段和同一年龄段但存在较大相对年龄差异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与目标。在心理上给予相对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建设持久稳定的自信心。在运动员逐级选拨过程中引入相对年龄参数的选材评价模型,将日历年龄融合生理、生化指标对青年运动员进行多维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保障选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竞赛组织中,适当增加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田径比赛,重视相对年龄优势、细化分组年龄宽度、优化竞赛结构,给予青年田径运动员更多参与比赛的机会,积累参赛经验,推动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

3.2.2 重置传统年龄宽度,缩短相对年龄差距

为能够削弱相对年龄优势这一现状,Gronden提议用15个月或21个月的年龄组宽度以改变传统的12个月的规律年龄宽度,Boucher和Halliwell则提出在青少年竞赛中改用9个月作为年龄宽度,以缓解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即便在同一年龄组中,仍有近一年年龄差距的潜在年龄不平等现象。如今,我国仍然依照国际田联(IAAF)的竞赛规则,实施以24个月为年龄宽度的政策将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制度因其便于组织、易于管理,受到赛事组织者的广泛采用。但从大多数参赛运动员的角度来说,年龄宽度的跨度较长,对于年轻选手存在相对不公。我国青少年田径竞赛可尝试年龄宽度进行缩短,进行细化年龄分组模式,如9个月或更窄的年龄宽度,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对年龄优势对运动员竞赛公平性的影响。

3.2.3 更换选择日的设定模式,打破固有年龄差距

通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更换选择日,以降低相对年龄效应的持续性和粘滞性,降低相对年龄的影响。国际足联在1997年将欧洲各国主要足球联赛赛季的开赛时间从每年的8月份调整至1月份。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新加入联赛的运动员相对年龄主要分布在1-3月份,而非原本的8-10月份,改变了联赛原有的相对年龄效应,稀释了8-10月份固有的相对年龄优势。类似更改选择日的做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调整原有的相对年龄比例,打破固有的年龄差距,让更多具有优秀潜力的运动员能够被选拔进入更高水平的赛事之中。将更换选择日的举措常态化,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联赛、锦标赛等赛事和选拔体系的选择日進行重新设定,打破固有的相对年龄优势规律,减少相对年龄的影响。

3.2.4 引入生物年龄划分机制,增强组别划分合理性

伴随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体都是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之中,最终出现成熟的标志或结构,生物学测量正是通过测定生物体的变化过程从而断定其生物年龄。采用生物学测量的方式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排除了日历年龄忽略的个体发育差异因素。现如今相对年龄优势的现象已经引起国外体育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美国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引入了体重和年龄双重指标进行分组,将相同年龄组的青少年运动员按照体重进行二次分组,旨在缩小由于相对年龄效应引发的生理指标差异。加拿大发布的《Making an impact!》这一研究报告通过研究相对年龄、生物年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运动专项年龄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设计构建了包括选材、训练、竞赛和恢复4个过程在内的周期性发展计划模型用以弱化相对年龄效应。

4 结 论

通过对三届青奥会田径比赛前十名运动员相对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观察,可以得出相对年龄优势效应在世界优秀青年田径运动员中明显存在。这一现象对青少年运动员在选材、训练以及竞赛过程中的竞争公平性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提出重视相对年龄优势,多维指标综合评价运动员;重置传统年龄宽度,缩短相对年龄差距;更换选择日的设定模式,打破固有年龄差距;引入生物年龄划分机制,增强组别划分合理性这4条弥合相对年龄效应的措施。从训练、选拔阶段推进我国田径项目现代化管理,以期为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THOMPSON AH,BARNSLEY RH,BATTLE J.The relative age effec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J].Educational Research,2004(46):313-320.

[2]刘卫民,覃凤珍,刘丹.相对年龄理论及其对现代体育发展产生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90-93,106.

[3]王小芦,梁少兰,王基野,等.我国优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相对年龄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4):703-706,694.

[4]李云,张重喜,杨三军.2007赛季中日足球职业联赛运动员相对年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88-690.

[5]韩天明,萧璿.相对年龄效应对足球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2):[LL][HJ1.82mm]88-94.

[6] MUSCH J,GRONDIN S.Unequal Competition as an Impediment to Personal Development:A Review of the Relative Age Effect in Sport[J].Developmental Review,2001,21(2):147-167.

[7]NICOLAS DELORME,JULIE BOICHE,MICHEL RASPAUD.The Relative Age Effect in Elite Sport:The French Cas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Sport,2009,80(2):336-344.

[8]吴敏,王斌,叶绿.我国优秀运动员组织压力源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1):74-81.

[9]刘卫民,周庆岱,刘丹.相对年龄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选材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94-97,143.

[10]徐建华.CUBA男子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及专项运动素质评价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0]STEPHEN COBLEY,JOSEPH BAKER,NIKE WATTIE,et al.Annual Age-Grouping and Athlete Development:A Meta-Analytical Review of Relative Age Effects in sport[J].Sports Med,2009,39(3):235-256.

[11]刘卫民,刘俊梅,蒋元中.世界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相对年龄效应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6-19,30.

[12]韩天明,萧璿.相对年龄效应对足球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2):88-94.

[13]李震.相对年龄效应对足球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表现分析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

[14]邓勇,高勇,郑力,等.中国篮球运动员的相对年龄效应[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1):47-52.

[15]袁玲,彭召方,刘鸿优.田径比赛项目中的相对年龄优势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6):27-30,34.

[16]李元平.相对年龄效应视角下对乒乓球运动员出生月份与运动成绩的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7.

收稿日期:2022-03-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BTY087);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1JT036)。

作者简介:徐有粮(1996- ),男,山东烟台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统计学、运动心理学。

通讯作者:王相英(1971-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心理。

猜你喜欢

青奥会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高校田径中的短跑技术初探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