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
2023-07-13任波
摘 要:在實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中国省域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探寻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协调发展理论等,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原则,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具有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较强,中西部偏弱;(2)中国25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是协调或基本协调关系,其中7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在平均水平之下;(3)中国6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是弱协调或微协调关系,其中3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水平超过其经济发展水平,3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4)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存在着非协调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现实必然性。
关键词:省域;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竞争力;协调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3)03-0001-09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REN 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Porter's "Diamond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purpose, comprehensiveness and feasibil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provincial econom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1)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in which the eastern part is stronger tha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2) In term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ports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5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of China are coordinated or basically coordinated, of which 7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are below the average level;(3) 6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are weakly or micro-coordinated and among them 3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exceeds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3 provinces is behi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4)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certain practical inevitability that there is a n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economy.
Key words:province; sports industry;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coordination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1]。《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竞争力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区位优势等基本状况,是某一地区体育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2]。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更加有力,体育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不断突出。在此背景下,审视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对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竞争力作为竞争力的一个分支,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等“国家环境”[2]。体育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人民生活水平等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能够提供有效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国务院4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通报会上指出,全国31个省级政府已经全部按要求出台了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国31个省市区在体育产业规模的目标值合计超过7万亿元[4]。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31个省市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体育产业如何有效地助推经济增长,是各省级政府需要考虑的议题。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5]。在利好政策推动下,加快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对推动省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从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2015至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从5 494亿元增长至10 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期GDP比重从0.8%增长至1.1%[6-7],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越来越大。从省域体育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2016年湖南、江苏、贵州、北京的体育产业经济拉动率分别为0.361 0%、0.242 1%、0.198 0%、0.096 0%[8],省域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还不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现实意义。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经济提质增效,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换;在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方面,31个省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46号文件,省域体育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体育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试图探究在经济减速换挡大环境下我国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能否得到快速发展,以及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协调发展关系等问题,以服务于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通过中国知网,在“社会科学Ⅱ辑—体育类”检索窗口,以关键词“体育产业与经济”为检索对象,关于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论述[9-10];二是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高[11-12]。以关键词“体育产业竞争力”为检索对象,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13-14]等方面。而关于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研究基础,在遵循指标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對中国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分析中国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为省域体育产业助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将经济学和管理学融为一体,创立了竞争优势理论。他的著名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方法,即波特钻石理论模型[14-15]。根据波特钻石模型基本原理,产业竞争优势包括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两个方面,其中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者为基本要素,机遇和政府作用是辅助要素,这些因素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模型[3, 16, 17]。
1.1.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方面,这些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个部分,基本要素的资源较易获得,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等;而高级要素的资源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培育才能得以创造出来,如高级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人员等[18]。随着国际贸易结构渐渐向制成品过渡,基本要素可供性越来越强,其重要性也逐渐变弱,而高级要素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2 需求状况
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产业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状况影响企业的创新和供给水平,而一国的产业发展状况主要由各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能否提高生产效率所决定。
1.1.3 相关及支持产业
产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必定有其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协同发展。相关产业指的是具有共用技术、资源共享链条及相关营销渠道等而联系起来的产业,包括上游相关产业、下游相关产业等。一个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越多,该国产业竞争力越强。支持产业会提供给企业低成本,与下游产业合作,共享优越资源,提高下游产业创新能力。
1.1.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建立、组织和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的综合。激烈的同业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加大企业创新、维持行业竞争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1.5 机会和政府
机会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同样的机会对每个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主要在于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和利用。政府作用主要在于对以上四个决定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以及通过产业政策扶持等手段提高产业竞争力。
1.2 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是各地区体育产业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状况,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达到优化配置体育资源,提升本地区市场占有率和获取丰厚利润的能力[15]。由于体育产业具有产业化特征,同时也具有体育方面的内在特征。因此,基于“钻石模型”分析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生产要素是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得以发展的基础,而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如,高级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人员等集聚的区域,有利于增强体育产业竞争力。随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既懂体育又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吸纳生产要素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就是要鼓励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培育市场多元主体,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2)需求状况是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条件,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体育消费逐渐从实物型向观赏型和参与型转变,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断提升。而由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体育消费水平不同,导致体育需求存在差异性,影响省域体育产业发展状况;(3)本体因素是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如省域体育市場结构、体育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体育产业政策落实情况等,都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完善省域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发展地域特色运动项目,培育适宜于大众需要的体育消费,以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4)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是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外在保障,如,旅游业、健康产业等发展较好的地区,能够带动省域体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对体育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政策和群众“六个身边”工程,并加大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支持,以更好地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通过“钻石模型”分析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就是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本体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等四个层面,提升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为省域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在评价体系设计和选取方面,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四个纬度(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本体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反映体育产业竞争力;以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三个维度(经济规模总量、经济结构特征、社会经济建设[19-23])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1.2 目的性原则: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偏低,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遵循目的性原则要求所构建的指标要立足于为体育事业服务,要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要使体育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明确以促进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
2.1.3 全面性原则: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以“钻石模型”的六大要素(如图1)为主要依据,以体育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力求能够全面反映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状况。
2.1.4 可行性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要选取具体的指标,而不是抽象的指标;选取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的、可量化的指标,而不是定性的、笼统的指标,以保证实证分析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15]。因此,在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指标选取方面,选取城镇人口比重和普通高校在校人数能够反映高级人力资本状况,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能够反映高新技术人员状况。
(2)需求条件:体育产业属于服务业范畴,选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人民群众对体育产业的需求状况。
(3)本体因素:省域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受到省域体育事业发展影响,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等相关门类,由于此类数据较难获得,遵循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选取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业消费支出反映体育消费整体状况;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反映体育产业的就业人员。
(4)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具有竞争力优势的相关产业之间,具有互为提升的效果[24]。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关联性较大,选取国际旅游收入、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政府公共事业财政投入保障体育产业发展,选取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预算支出,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政府的体育公共预算支出状况。
2.2.2 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规模总量:经济规模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文献整理[19-23],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经济规模总量。
(2)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占产业结构比重能够反映经济结构合理化程度,城镇居民发展状况一般能够反映经济结构状况[19-20]。因此,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经济结构特征。
(3)社会经济建设:根据相关权威期刊论文[19-23],选取建成区面积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反映社会经济建设状况。
2.3 数据来源
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和《中国财政年鉴(2019年)》,能够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3 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3.1 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实测变量(指标),通过相关性大小,将相关性较大的变量分为一组,使得同组内相关性高,不同组内相关性小,从而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25]。
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要输出的描述统计: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因子抽取方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旋转方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得分: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因子得分。如表2显示,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KMO检验的统计量分别为0.791和0.7,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都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都适合做因子分析。
如表3显示,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2个公共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反映全部84.465%的信息(即第一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7.993%,第二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36.472%),原有数据信息量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2个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提取的公因子数,Ti(i=1,2,…,k)为公因子对应的特征值,Wi为公因子的权重。得到2个公因子的权重为:W1=56.82%,W2=43.18%。
如表4显示,2个公共因子反映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情况,根据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2个公共因子得分,可得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为:
式中,Z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分;F1、F2分别表示2个公共因子所对应的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需要说明的是,因子得分是通过因子分析的回归方法所得(如表3)。根据“公式2”的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得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如表4)。
如表5显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2个公共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反映全部84.245%的信息(即第一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6.035%,第二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8.209%),原有數据信息量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2个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提取的公因子数,Ti(i=1,2,…,k)为公因子对应的特征值,Wi为公因子的权重。得到2个公因子的权重为:W1=66.51%,W2=33.49%。
表6显示,2个公共因子反映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情况,根据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2个公共因子得分,可得出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为:
式中,Z为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F1、F2分别表示2个公共因子所对应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需要说明的是,因子得分是通过因子分析的回归方法所得(如表6)。根据“公式3”的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得出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如表7),以便于实证分析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
3.2 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
3.2.1 建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回归方程
一元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模型,是指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揭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25]。建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Y)与省域经济(X)的一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为:Y=a+bX,式中,a表示回归常数;b表示回归系数。
表8是方差分析法对回归模型显著性进行的检验结果。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伴概率P=0.001<0.05,可以认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省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如表9显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a=0.004,t统计量相对应的相伴概率远远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回归常数a对回归方程不显著;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b=0.834,t统计量对应的相伴概率P=0.000,远远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回归系数b对回归方程有显著性影响。因此,选取标准回归方程对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描述。即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Y)与经济发展水平(X)的一元标准化线性回归数学模型为:Y=0.858X。
3.2.2 建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评价模型
以表10中的各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为因变量Y,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自变量X,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协调值预测模型[26]。通过表9的分析可知,方差分析方法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得到相伴概率P=0.000<0.05,即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线性关系,可以建立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协调值预测模型。得到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Y)与经济发展(X)的回归方程为:
Y=0.858X(公式5)
将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X)带入公式5,得到31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协调值(如表10)。
计算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系数[26-27]:
方程6中,Y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际评价值,S2为评价对象Y的方差,Y∧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协调值[通过将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值X,带入到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协调值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公式5)中得到]。在公式6中,当(Y-Y∧)接近0时,即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际评价值与协调值很接近时,协调系数C(Y/X)接近于1,表明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对省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高;反之,当(Y-Y∧)趋于无穷大时,即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际评价值与协调值相差较大,协调系数C(Y/X)接近于0,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对省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低。通过计算得到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对省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系数(如表10)。
3.2.3 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根据协调发展理论,得出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系数。表11显示,将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协调、基本协调、弱协调和微协调,其协调状况与协调系数大小有直接关系。
通过协调系数大小与协调状况对照表,可得到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有23个省市区协调、2个基本协调、3个弱协调、3个微协调。如表12显示,在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和基本协调的25个省市区中,东部地区有6个、中部地区有5个、西部地区有11个、东北地区有3个;在弱协调和微协调的6个省市区中,东部4个、中部1个、西部1个。可见,东部地区普遍存在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
进一步看,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市区,其不协调的原因不尽相同。通过表10和表12可以看出:(1)天津、北京、上海3个省市,其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即以上3个省市的体育产业竞争力综合水平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地区需要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拓宽体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地方政府需要加快推进体育管理职能转变,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育管理模式;(2)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省市区有3个,分别为山东、河南、四川,其中东部地区有1个,中部地区有1个,西部地区有1个。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对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以上3个省市区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大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4 分析与讨论
(1)体育产业竞争力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本体因素、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因素四个方面。其中,高级生产要素是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的需求状况是夯实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体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是推动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是保证体育产业竞争力持续、快速发展的外在動力。根据“钻石模型”和指标评价基本原则,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体育产业竞争力发展较好的省市区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湖北、湖南、辽宁;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区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河南、湖北、辽宁、湖南、河北、福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都较好的省市区有: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可以发现,由于区域之间存在资源禀赋、体育需求、政府作用等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2)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协调和基本协调的省市区共25个,分别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苏、西藏。分析其内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17个省市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这些地区虽然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是协调的,但存在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其二,辽宁、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等7省不仅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是协调的,而且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7个省份的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向好,促进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其三,河北省虽然存在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协调的,但也存在体育产业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综合看,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调和基本协调的25个省市区,大部分是体育产业竞争力不高、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
(3)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微协调和弱协调的省市区共6个,分别为:天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四川。在微协调和弱协调的省市区中,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天津、北京、上海3个地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优于经济发展水平,即这3个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于体育产业竞争力所引起。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北京和上海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而天津、北京和上海体育产业受到政策利好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地区经济减速换挡与体育产业高速增长相适应,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非协调发展,符合现阶段天津、北京、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二,山东、河南、四川等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体育产业竞争力,即这3个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是由于体育产业竞争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所引起。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山东、河南和四川的体育产业还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集聚效应低、吸纳就业能力弱等问题,体育产业拉动体育消费不显著,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发展尚不协调。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为议题展开分析,根据“钻石模型”理论和指标评价基本原则,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协调回归评价模型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不尽相同,受到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政府投入等因素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都较好的省市区有: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
(2)有25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具有协调和基本协调关系,其中17个省市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在协调和基本协调的省市,普遍存在体育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
(3)有6个省市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具有弱协调和微协调关系,其中天津、北京、上海3個地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优于经济发展水平,山东、河南、四川等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体育产业竞争力。
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遵循波特“钻石模型”理论,需要培养体育人力资源、加大体育场地设施投入等,以增强生产要素供给;需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以培育体育消费;需要发展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以加强体育相关产业支持;需要加大政府财税政策投入,以发挥政府作用,进而促进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
(2)鉴于天津、北京、上海3个地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这些地区需要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提升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完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最大化地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满足大众多元化、高层次体育需求,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鉴于山东、河南、四川等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结论。这些地区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和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19-11-24].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2]赵彦云,等.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7.
[3]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4]冯建中.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发布会[EB/OL].(2015-12-09)[2019-11-24].http://www.sport.gov.cn/n16/n2061573/n2760858/7376281.html.
[5]李国强,章碧玉,赵猛.我国区域经济、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综合协调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1):87-92.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新中国体育产业工作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8-18.
[7]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20-01-20)[2020-01-2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20_1724122.html.
[8]赵轶龙,戴腾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4):31-42.
[9]鲍明晓.体育产业:下一个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的行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1-5.
[10]任波,戴俊.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2):134-138.
[11]黄海燕.新时代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作用与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1):20-26.
[12]周爱光,杜高山.新常态视野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6,23(6):7-13.
[13]卢金逵,倪刚,熊建萍.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28-38.
[14]周波,李艳翎,周超.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6-14.
[15]王燕,谢蕊蕊.区域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7-39.
[16]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17]PORTER M.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0.
[18]任波,夏成前.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3):23-29.
[19]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6,36(3):186-193.
[20]王琦,汤放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2):161-167.
[21]刘雷,张华.山东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2015,35(8):75-82.
[22]吴连霞,赵媛,马定国,等.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6):742-748.
[23]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9):3-19.
[24]伍文中,雷光宇,李瑞,等.京津冀经济圈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0-22.
[2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4-195.
[26]何国民,沈克印.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0):56-62.
[27]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998.
[28]傅毓维,姜钰.黑龙江省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1-113.
收稿日期:2022-0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20CTY007)。
作者简介:任 波(1990- ),男,安徽滁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