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息阅读理念下乡村“读写教室”的建构策略

2023-07-12周静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全息阅读理念,构筑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在构筑全息“读写教室”的活动中,要组织开展研讨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在创作中抒发真实情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视角阅读和个性化作品制作活动中,组织其参与亲子共读、互写信笺等亲子活动。这样能让学生的阅读由浅入深,逐步提升读写综合能力。

【关键词】全息阅读理念 乡村“读写教室”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14-03

全息阅读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它要求实现阅读方式全面化、阅读范围多元化、阅读活动丰富化,进而构筑由浅入深的阅读课堂,让学生的阅读视角从单学科过渡到全学科,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融入,优化读写综合水平。在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阅读范围狭隘、参与活动不够积极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基于全息阅读理念,构筑多元化的读写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一、开展研讨活动,从表面走向深处

(一)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内涵

全息阅读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以项目式学习、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体现未来学习着眼于学习者精神进步的物质。[1]全息阅读打破了原有阅读空间的局限和壁垒,教师可结合校内校外资源,巧妙构筑网络、线下多元化沟通平台,设计真实的阅读场景,让学生在“读写教室”中开展各种研讨活动,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文本解读中,从而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夏天里的成长》展现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场景,其内容也比较符合乡村学生的日常生活。首先,教师可设计“读写教室”主题研讨活动,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探讨:①说说文中的哪些内容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比较符合,还有哪些内容是它没有写到的。②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绕“成长”这个主题创作并突出中心思想的。通过文字解读,学生体会了文本的美妙之处。其次,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视野从乡村拓展开来,通过阅读其他文章、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城市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体会都市居民的消夏生活。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综合活动,让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在某个季节的异同点,并围绕“差异”这个主题自主创作,进而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个语文要素。

全场景阅读是全息阅读的特点,但是由于乡村学生视野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网搜索等方式,构筑全介质“读写教室”,帮助学生构建生活化场景,使他们的阅读效果有所提升。

(二)流露真情,输出丰富心理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全体验,这是全息阅读的特点,但是乡村学生的接触面较窄,对社会问题了解程度不深,很难与作者形成共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唤醒生活经验,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自主创作的方式丰富内心世界。

例如在阅读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离开过家乡,因此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可组织研讨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其他情感进行迁移,促进理解。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是否有过父母外出打工的经历?当你去车站送别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受?试想一下,你的父母即将离开家乡,他们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本讨论,说说哪些文字体现出背井离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试着描述主人公复杂丰富的心理。在交流过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家乡,试着用文字表达内心复杂的感受,写出想要去大城市打拼,但是又舍不得离开家乡的丰富情感。在创作中,学生可以再次研讨,思考除了“月亮”,还有哪种意象能烘托心理。

在互动研讨中,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也能试着表达情感,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三)激发想象,表达生活体验

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点,激发想象,用富有真挚情感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感受。教师要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以表达为立足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提升适应生活实际需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促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课堂。生活的积累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利用闲暇时间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到社会中发现美的事物。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真实的生活体验写进自己的文章里,这样的文章才是高质量的。

例如在阅读二年级下册的《咏柳》这首诗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形象地把看不见的春风表现出来,抒发了作者欢快、欣喜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不仅让学生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练表达的语言组织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丰富想象空间,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赞颂生活,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咏柳》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同样也有这种美好、蓬勃的生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问题,如对于其他季节我们可以赞颂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研讨交流。在思考交流后,学生发现:夏天,可以赞颂荷花,也可以歌颂睡莲;秋天,可以赏菊,歌颂丰收;冬天,可以咏梅、赏雪;等等。学生可以吟诗作画,可以搜集美词佳句,也可以尝试写诗。这样让学生创作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制作活动,从单学科走向全学科

(一)推荐多视角读物,开阔视野

基于全息阅读理念,教师要构筑从单学科到全学科的“读写教室”,让学生融入多情境中,进而促进学生全素养的提升。乡村学生视野有局限性,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多视角阅读,将语文、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融合在一起,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

例如在阅读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后,很多学生都对威尼斯独特的水乡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构筑全学科的“读写教室”,首先,教师可推荐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参与拓展阅读。可以从地理角度入手,探究威尼斯为何会成为水城,其地质具有怎样的特点。可以从文化角度入手,了解威尼斯是否因其地理特点而产生独特的民风民俗。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从对比思考的角度入手,查找资料,分析中国的周庄和威尼斯有什么异同点。在多角度阅读中,学生的视野更宽阔。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读写创作活动中,通过自主制作杂志的方式,将收集到的资料融合,创作威尼斯主题特辑。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将美术等其他学科融合进去,设计出威尼斯主题明信片等。在制作活动中,学生展现出各自的才华,“读写教室”也从单一的语文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开阔。

此外,全息阅读具有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网络交流读物,相互推荐优秀的作品,让阅读从单学科走向全学科,构筑丰富多彩的“读写教室”。

(二)制作个性化作品,展示认知

为促进学生的全体验,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阅读,可以在“读写教室”中设置自主创作的活动,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仿写或原创,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融入进去,提升读写综合水平。

例如在阅读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天》和《腊八粥》等独具节日气氛的作品后,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读写教室”综合制作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家乡的风俗”,上网搜索更多的资料,或者通过合作调查的方式采访乡民,了解在乡村有哪些独特的风俗活动。其次,教师可指导学生整合相关信息,制作个性化作品,展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创作中,并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选择了拍摄短视频这种时尚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同伴演绎了家乡在春节期间舞狮子的场景。还有的学生更具思辨能力,对比分析了乡村和城市在春节期间的活动情况,并认为乡村地区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做得比城市更好,各个村镇都有居民自发组织的风俗活动,大大活跃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学生将创意融入个性化作品的展示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为了体现出全介质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方式展现创意。除了文字作品,学生还可以通过自编小品、制作广播剧、创编绘本、编辑杂志等更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作品。

三、亲子活动,从被动阅读走向自主读写

(一)共读一本书,互动交流

全息阅读要求搭建起学校阅读、家庭阅读的多元阅读体系,实现指向全人员的阅读教育模式。通过组织亲子活动,教师连接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通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从被动阅读走向自主读写。通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互动交流,用自己的见识激发孩子的创意。

例如在亲子共读《西游记》时,教师可通过微信联系在城市务工的学生家长,指导家长利用微信视频等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和孩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孩子主要关注离奇的故事,他们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动作表情,复述故事情节,展现孙悟空与妖怪战斗的场景。而父母关注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如有一名从事快递行业的家长,将取经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送快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起来,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还有的家长看到的是其中的教育问题,和孩子一起探讨孙悟空如何从一个“顽猴”,变成了忠心保护师父的好徒弟。在互动交流中,孩子发现父母关注的角度更独特,可以结合生活,思考更深入,于是他们在后续的解读中也会模仿父母,结合生活,对《西游记》作出更深刻的解读。在交流解读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感悟写下来,并公开点评,看看谁的品读更深刻。

乡村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针对此现状,教师要利用全息阅读全时空、全介质的特点,引导家长利用网络视频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打破时空壁垒,参与到“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中。

(二)互写一封信,碰撞思维

为了促使乡村学生更好地和外地务工的父母沟通交流,教师组织了“互写一封信”的活动,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扰,可以给父母写信沟通;当父母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这样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有助于消除代沟,改善亲子关系。

例如在阅读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对父母说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分享生活中的感悟。教师应通过微信联系家长,让他们不仅要关注孩子是否掌握了信笺的格式,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如何,而且还要关注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有孩子在信件中提到自己打算在初中毕业后就来到父亲身边,和他一起务工,这样就能赚很多钱,他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行了,不必掌握知识。家长可以在回信中与其交流讨论,引导孩子认识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生活中十分重要,而且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还为了更好地建设乡村,所以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将来建设新农村,到时候自己也会回到家乡,帮助孩子一起创业。此外,在“读写教室”中,教师还组织了读信会,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进一步发散思维。

在亲子沟通中,学生和父母深度沟通,使学生尝试运用辩证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既能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又能更积极地融入“读写教室”的活动中。

全息阅读将学生的阅读置于生活的整体视野下,让时间、空间、物质等显性信息组成系统有机的整体,从学科本位走向全人发展和全科素养。它要求借助项目引领,突破思维和学科的局限性,构筑让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课堂。它强调阅读环境的全覆盖,要求沟通课堂阅读和家庭阅读。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学生读书难、缺乏阅读兴趣等问题,应基于全息阅读理念,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课堂,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燕娟.全息阅读,为未来学校打造阅读教育新样态[J].教育视界,2021(1):11.

周静 /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徐州 221150)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教育實验背景下的乡村‘读写教室建设研究”(D/2021/02/11)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语文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