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之对策

2023-07-12王兴福

家长·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运算素养数学

王兴福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以及品格。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会学习”,让学生清楚了解何为科学精神。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有莫大的帮助,也可以为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效率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偏向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切入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应用能力。而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将奠定学生运算基础、发展学生运算素养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小学生现阶段数运算能力来看,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度较高,对于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进而经常出现学生数学运算准确率不高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将更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味照本宣科,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除此以外,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以单调的方式教授运算知识,最终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学习失去兴趣,运算能力也会因此有所缺失。

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及运算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运算能力在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当下,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于运算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学生可以计算出某一题目答案的水平之上。学生对于运算的理解也只是表面意义的“加减乘除”。因此达成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算的重要性这一教学目标存在不少困难。此外,数学具有逻辑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心智等处于发育阶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要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培养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是夯实数学基础的关键

数学中计算属于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教学与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面,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学生应通過长期坚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计算学习中还要能够积累计算经验,巩固计算技巧,对计算技巧逐渐理解以及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以及吸收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数学信心

有数学信心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好数学。在小学阶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具备非常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并且在运算过程中能够确保运算的准确性,便可以在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后,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逐渐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信心。教学目标也就成功达成。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并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获得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教师完成某一知识点讲解后,通常会让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回顾所学内容。这个过程是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知识的过程。不断进行计算练习,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化,更好地吸收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后,再完成教师布置任务就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足够的运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入点,让解题速度得到有效提升,以此达到提高解题效率的目标。

(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运算能力属于基础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一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对其自身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言十分有利。运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运算的过程中思考某些题目的具体走向,并且能够迅速抓住题目要点以此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运算。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扎实的运算能力,才能让逻辑思维以及自身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其知识应用能力得到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五)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改精神愈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而素质教育也是当下教育的主旋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与传播,还需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对策

(一)开展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运算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将如何激发小学生运算兴趣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并形成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且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得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强化。这个过程实施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以“小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播放《最强大脑》中与运算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模拟最强大脑”活动活跃班级内部气氛,让学生对运算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在完成这部分教学活动以后,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本课重点和难点知识,并结合知识点开展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对数学运算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竞赛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列出对应题目并以ppt方式进行播放,然后由小组进行抢答,抢答速度最快且准确率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教师可以为胜利的小组准备相对应的奖励。随着题目的不断深入以及题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小组成绩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学生会更加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在抢答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运算过程会愈发顺利,而且运算效率也会逐渐得到提升,运算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学期开始前设计难度不等的运算题目,发起运算比赛。在运算难度逐渐递增的情况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运算比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题目的出具可以是每周一次或者是每两周一次,最终总结汇总学生的运算成绩,将最终结果计算入小组总成绩之中,总成绩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评优”,每个小组总成绩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以此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算比赛。每一次比赛的运算题目,都是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习惯,会在某一时间段内自主完成定量的运算题目。如此一来,其运算能力必然有所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场景,提升学生运算认知

课堂上的运算锻炼远不及生活中的运算能力锻炼,其效果也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将生活场景用于教学之中,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断进行运算联系,强化学生对运算技巧的掌握。

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本课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口算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购物场景,并且根据学生喜好将部分物品制作成卡片,在卡片对应位置进行价格标注。其次,教师可以制作道具。道具主要是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可以是卡片表面标注面额,也可以利用丰富的“人民币”教具。最后,在班级内部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在购物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进行分组,以5-6人小组为宜,轮流开展超市购物体验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人民币”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在选择完成后,购物者需要计算自己购买物品的总价格,而结算的“店员”则需要根据顾客给的人民币进行计算进行找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运算,说出自己要给多少钱、收银员要收取多少、最后要找回多少。这一生活化场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可以对其运算技巧加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明確相关概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运算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运算技巧,还要强化计算规则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原理,能够推导出合适的计算方法,以此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最为清晰的认知结构。概念是最重要的思想突破点。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心中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才能在计算的过程中作出最为正确的判断,才能让运算更加准确。有的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多次计算错误,最终影响计算信心,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其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晰或者理解模棱两可,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运算方法的掌握。如果学生理解不透彻,依然根据步骤进行计算某一类型题目,虽然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这种机械的计算练习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学重点放置于概念讲解上,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相关理论以及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以此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原理是确保计算准确性的基础。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有明确的计算原理概念,才能将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整理清楚,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间的连贯,才能够真正掌握运算技巧。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须明确这一计算涉及的笔算、口算等多种运算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将计算想法表达出来,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如在“135乘12”的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选择先将135分解成100、30和5这三个部分,再根据乘法分配律与12相乘,最后将三个积相加得到结果。也有部分学生先将12分解成10和2,再根据乘法分配律与135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不论哪一种方式,运算方式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分解对象有所不同。这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概念的前提下作出的选择。如此一来,学生的运算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也利于举一反三计算更多更为复杂的计算内容。

(四)强化口算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效率

口算是所有运算的基础,也是简化计算以及学习运算方式所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方法。强化口算训练,不仅能有效提升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计算的速度,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带来有效的帮助。小学阶段每一个时间段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开展学生口算能力训练时,应确保训练的层次性,逐渐增大训练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提升运算能力。而且,在口算训练时,要让学生做到精确计算,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凑整运算,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锻炼以及培养。

例如“8×125”“65+35”比较常见的运算式子,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做到在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将答案脱口而出,如此实现强化口算训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基础的运算练习必须要充分把握,能将比较复杂的运算变得更加简单,让运算速度能够真正得到提升。除此以外,简便运算也是教师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口算训练的基础。掌握简便运算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需要着手口算训练,在提升其运算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运算的信心,以此达到提升运算能力、强化数学综合素养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而言十分关键。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实现的,需要有合适的设计以及合理的步骤才能更加有效,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效果。

猜你喜欢

运算素养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运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