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解读《杜兰葛山庄》人物的伦理选择

2023-07-12孙伊雯

雨露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霍普詹妮弗戴维

孙伊雯

安妮塔·布鲁克纳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第四部小说《杜兰葛山庄》于1984年获得了英国布克奖。在这部小说中,安妮塔·布鲁克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谨慎、孤独、有思想的女主人公伊迪丝·霍普。作品主要讲述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伊迪丝·霍普在婚礼当天选择逃离,她独自去了杜兰葛山庄,而在这个过程中伦理问题逐渐显现并贯穿整部小说。目前国内对《杜兰葛山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主义、浪漫主义、文体学以及精神分析等方面,而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进行解读的较少。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杜兰葛山庄》进行分析,探讨霍普所遭遇的伦理问题。

一、原生家庭影响下伦理身份的困惑

首先是个人自我身份的困惑。自我身份,也叫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信念集合。身份是人们用来区分自己与群体或社会中其他人的标志。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记,还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综合认知和社会对一个人的定位。自我身份既包括外在的文化身份,也包括内在的心理身份。就文化身份而言,它是个人对其群体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心理身份是对自我存在的认可,对自己个性和行为的认同。缺乏自我身份的人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迷失自己。霍普主要是内在的心理身份存在问题,一方面体现在爱情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友情上。在霍普的眼里,戴维是她最亲爱的爱人。然而,在戴维的眼中,他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他经常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他的妻子和孩子身上而不是分给霍普。霍普把戴维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中心,无论是在去山庄之前还是之后,她的所思所想总是围绕着戴维,没有对自我的关注。霍普一直作为一个边缘的身份游离在她的朋友们之间,而不是以她个人的主体身份去生活。即使在自己的婚礼当天,霍普也像是一个陪衬者的角色,无论是从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方面,霍普始终游离在主体之外,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存在,她的好朋友以及周围人从来没有把她当作主体去关注。另外,无论性格还是消费观念,霍普都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乔弗里看她家花园里常年坐的旧柳条椅子四处都开了口,一坐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了,于是给她买了一把铸铁长凳,可霍普坐上去并不觉得舒服。还有在和彭尼洛佩挑选结婚用品的时候,霍普觉得她的婚床太过于豪华,她感叹道自己在这种床上根本睡不着。由此可见霍普无论是和彭尼洛佩还是乔弗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都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其次是个人家庭身份的困惑。就母爱的缺失而言,父亲和母亲被认为是能够影响家庭关系和整个家庭氛围的核心人物。在霍普的家庭中,母亲和女儿、丈夫和妻子之间没有和谐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就是最基本的家庭伦理关系,所以社会对家庭要求的最基本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要求,即是父母应该彼此尊重相爱并且对子女承担相应的责任。父亲和母亲被视为一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他们使整个家庭的延续成为可能,他们都在儿童的快乐和健康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母亲来说,她的道德身份要求她给予孩子爱和关怀,并通过尊重他们的思想和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来实现。一个合格的母亲总能为她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个不合格的母亲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作为一个母亲,罗莎没有对她可怜的女儿表现出任何爱和关怀。相反,她把自己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发泄在女儿身上。罗莎没有履行她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对女儿承担的责任。由于缺乏来自母亲的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当霍普看到普西夫人和詹妮弗之间的亲密关系时,勾起了她对母亲的回忆。在霍普的眼里,她的母亲罗莎是一個奇怪的女人,她对生活很失望,对自己很苛刻,她没能与自己的命运抗衡。更重要的是,她总是故意对她的女儿和丈夫发脾气,这给霍普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小说中,从霍普的叙述来看,她的母亲总是故意任性地板着脸,不屑一顾地嘲笑她脸色苍白又沉默寡言的女儿,尽管她的女儿小心谨慎地溜进卧室,给母亲端去咖啡,不一会儿又把母亲故意打翻的咖啡端走,母亲嘴里却还在不停地抱怨。尽管霍普不遗余力地在母亲面前表现以讨她喜欢,但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徒劳的。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冷漠和自私不仅给霍普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加深了母女之间的矛盾。

由于父母婚姻的失败,霍普缺少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每一种伦理身份都有自己的责任。在家庭成员中,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庭伦理观念与整个家庭的幸福是密切相关。对于妻子来说,她的伦理身份要求她照顾丈夫,对爱人忠诚。相反,如果她忽视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会出现家庭问题。小说中,像生活中的大多数男人一样,霍普的父亲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奉献给整个家庭。他善待并尊重他的妻子,对妻子热情又忠诚。在某种程度上,霍普的父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好丈夫,他充分承担了他的道德身份所赋予的责任。然而,与霍普的父亲不同,罗莎作为妻子,她从来没有向她的丈夫表达过她的爱。她对丈夫态度冷漠,经常侮辱他。她也没有承担起她的伦理身份所应承担的责任。正是由于个人身份和家庭身份的困惑,导致了霍普的伦理身份困惑这一问题。

二、现实生活冲击下伦理意识的觉醒

正是人性因子的出现,人才会产生伦理意识并获得人性,从兽变为人。人性因子的表现形式是理性意志,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分辨善恶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从霍普开始理性处理和戴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还体现在她两次拒绝了求婚。最后的结局证明了一个事实:强烈的伦理意识对于她寻求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在爱情方面,霍普的眼里只有戴维。但对于戴维来说,戴维只有在有空的时候才会来找她,而且作为一个已婚男性,戴维是不属于她的,戴维有自己的家庭,毫无疑问他的生活重心是自己的家庭,戴维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霍普时常会想到那样一幅画面,每到周末,戴维便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去乡下过周末,每每想到这里,霍普便再也没有勇气继续想象下去,因为她不敢面对也不愿承认这些事实。在和戴维交往了很长时间之后,霍普逐渐发现自己和戴维之间错误的爱情,于是她开始反思这一事件,开始接受未婚男士乔弗里的求婚,去找一段在世俗眼里能够接受的婚姻。然而她却在婚礼当天,当着所有人的面逃婚了,原因是她不想要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使自己陷入了一个伦理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爱情,那她就要和已婚的戴维在一起,这一行为显然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如果选择婚姻,那她就要和没有爱情的乔弗里在一起,这又不是她理想中的爱情。

在现实方面,内维尔向她提出形式婚姻,就在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答应这件事的时候,她发现了内维尔同时和詹妮弗之间有着亲密关系,这一残酷现实,可以说是击垮她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时候她也难以再相信婚姻,相信任何人了,随后她便决定独自一人回家。

最后是来自山庄里其他女性命运对她的启示,在消费主义和父权制的影响下,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全都依附于男性,例如行事非常高调招摇的普西太太和女儿詹妮弗,普西太太言谈中提到最多的便是她的丈夫,即使她丈夫已经不在人世间了,但她生活中和别人谈论最多的依然是和丈夫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她很难拥有独立的自我。其次是她的女儿詹妮弗,即使已经三十多岁了,詹妮弗还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样每日常伴母亲膝下,受其母亲思想的影响也将自己的命运依附在他人身上。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的莫妮卡,因为迟迟不能生孩子而被丈夫留在山庄里调养身体,如果最终还是不能为丈夫生出孩子的话,等待她的就是扫地出门的命运,她的丈夫将会另娶,为自己繁衍子嗣。将自己的终身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换来的只能是极大的不安全感和随时随地的无家可归。霍普在先后了解到这些女性的过去和将来的命运之后,已然注意到正是她们身上的共性特征导致她们的命运不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任由他人摆布。这个时候她已经认识到,不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依附在他人身上,否则只会落得和这些女人一样的命运结局。经过现实的打击,霍普的伦理意识觉醒,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何去何从,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重新思考自己的伦理选择,并且最终决定独立于爱情和婚姻之外。

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斯芬克斯因子由两部分组成,即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如果一个人的人性因子能够控制兽性因子,就会帮助他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相反,一旦兽性因子占了上风,人就会失去控制,错误的道德选择自然就会出现。人性因子最终帮助她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这体现在她最后决定回家。这说明,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正确伦理意识的女性,不依赖爱情和婚姻,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

三、结语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了霍普的伦理身份困惑、伦理意识觉醒以及伦理困境中的伦理选择。综上所述,通过对霍普的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的分析,表明了正确的伦理身份和伦理意识对一个人的伦理选择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猜你喜欢

霍普詹妮弗戴维
在一起,孤独可抵
在一起,孤独可抵
梦中的城市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詹妮弗·劳伦斯 我对他充满激情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戴维是小偷吗
每天尝试三件新事情
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