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及物性理论看《秦风·无衣》及其英译文

2023-07-12王巧华

雨露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秦风物性译者

王巧华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名篇,历代学者都对其有研究。作品生动地描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相互鼓励,响应号召,慷慨奔赴前线的热烈场面,抒发了举国上下决心团结御侮的斗志与豪情。[1]本文将对《无衣》原文及其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作翻译批评赏析。

一、及物性理论概述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承担着三种纯理功能,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而概念元功能又进一步划分为逻辑功能和经验功能。[2]及物性被划分在概念元功能下,属于经验功能。[3]及物性分析就是通过对语篇中的句子进行经验分析,并将其识解为可操作的过程。及物性分析过程有六种,这些过程概括了人类经验世界中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和事件。每个语篇都是由若干种经验过程组成的,通过使用不同的经验过程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或思想感情。物质过程表示某个主体做某件事的过程,涉及诸如“跑”“跳”之类的动作。该过程存在两个参与者,即动作者和目标;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为环境成分。如:The man carries a book to his room. 在该小句中,the man为动作发出者,a book为目标。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两个参与者,感觉者即心理活动的主体;被感知的现象即客体。如:He heard nothing.在该过程中,he为主体,nothing为客体。关系过程表示“属于”“是”,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与情境之间的一种关联。该过程的两个参与者为识别者与被识别者。如:My name is Lihua. My name是被识别者,Lihua是识别者。行为过程指诸如叹息、呼吸、做梦、笑、哭等描述生理活动的过程,介于物质和心理过程之间,具有物质和心理过程的特点。这一过程中只有一个参与者,就是行为者。如:She laughed。在该过程中,she是行为者。言语过程指一类广义上“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通过谈话交流彼此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参与者,讲话者、受话者和说话内容。如:He repeated to her what is meant. 在该句中He是讲话者,her是受话者,what is meant为说话内容。存在过程表示某地存在某物的过程,常用动词是be、exist等。在该过程中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者。如:There is a temple on the hill。在这一过程中,temple为存在者。

二、《秦风·无衣》原诗及物性分析

《秦风·无衣》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

首章第一句“岂曰无衣?”,该小句为言语过程: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言语过程中,“曰”为过程,讲话者诗人是隐含的,没有出现,“无衣”为讲话内容。这句“岂曰无衣”,既像自责,又像反问,充斥着无法阻止的愤怒与愤慨,就像在战士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了一把火。第二句“与子同袍”,该句为物质过程,“我们和你穿同一件大衣”,动作发出者为“我们”和“子”,其中“我们”被诗人隐含,“同袍”为目标。这句“与子同袍”具有强烈的动作性,符合中文语言的动态性特点。第三句“王于兴师”,该小句是物质过程,“君王要起兵”。“兴”是过程,“王”是动作发出者,“师”为目标。第四句“修我戈矛”。该小句是物质过程,“我要修整好戈与矛”。“修”为过程,“我”动作发出者,“戈矛”为目标。这句“修我戈矛”,使人联想到战士们磨刀擦枪的场面,令人振奋。最后一小句“与子同仇”。该过程为物质过程,“和你共同对抗敌”,其中“仇”是过程,“我”和“子”是动作发出者,“敌人”为目标,为诗人所隐含。首章表现的是战士们的情绪方面,说的是战士们与王有着共同的敌人,为后两章战士们的行动做铺垫。

第二章的首句和第三句是重叠句。第二句为“与子同泽”,该小句是物质过程,“我们与你穿同一件内衣”,动作发出者为“我们”和“子”,其中“我们”被诗人隐含,“同泽”为目标。这句“与子同泽”,回答了上句“岂曰无衣”,富含强烈的情感。第四句为“修我矛戟”,该小句是物质过程,“我要修整好矛与戟”,“修”为过程,“我”为动作发出者,“矛戟”为目标。这句可以使人想象战士们舞刀挥戟的场面。最后一句“与子偕作”。该过程为行为过程,“和你一起出发”。其中“偕作”是过程,“我”和“子”是行为者,其中“我”是被诗人隐含的。第二章与首章不是简单的结构上的重复,而是在首章情绪上的加强,进而发展到行动的开始。

第三章首句和第三句依旧是结构工整的重复句。第二句为“与子同裳”,该小句是物质过程,“我们与你穿同一件战裙”,动作发出者为“我们”和“子”,其中“我们”被诗人隐含,“同裳”为目标。第四句为“修我甲兵”,该小句是物质过程,“我要修整好甲胄与兵器”。“修”为过程,“我”为动作发出者,“甲兵”为目标。最后一小句“与子偕行”。该过程为行为过程,“和你一起上阵杀敌”。其中“偕行”是过程,“我”和“子”是行为者,其中“我”被诗人隐含。最后一章句数和字数与前两章依旧相等,结构相同。但这一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情绪递进到高潮,再到共同上阵杀敌。

通過分析,《秦风·无衣》原文本总计60个字,共计15个过程模式组成,包括3个言语过程,10个物质过程,2个行为过程。具体详见表1:

三、《秦风·无衣》许渊冲译文及物性分析

本文主要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进行分析。原文本从诗中提炼出“无衣”来作题目,似反问,又似设悬念,为何无衣?而许译则抛开原题,单独为其英译本作题Comraship,该词在牛津字典中释义为the company and friendship of others with common aims,集中概括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原词句“岂曰无衣?”中有一个言语过程,译者采用直译法,直译为Are you not battle-drest? 译文的经验过程为关系过程。文中的“衣”为战衣,译本为battle-drest,直接译出了原义。但原文中的言语过程的“曰”字没有译出。

译者将第二大句译为Let's share the plate for breast! Let's share the coat and vest! Let's share the kilt and the rest! 使用了押尾韵的修辞手法,这让文本读起来朗朗上口。译文中涉及的经验过程也是物质过程,动作发出者是us,过程为share,目标分别为the plate for breast、the coat and vest、the kilt and the rest。第三句“王于兴师”,译者采用了意译法,并未译成“王要整合军队”,而是将这句话的主语转换成了we,即We shall go up the line。这样更符合诗歌整体的韵调。该句原作的经验过程为物质过程,译者却将其转换为行为过程,其中we为行为者,go up the line为过程。译者将第四句诗译为Let's make our lances shine! Let's make our halberds shine! Let's make our armour shine! 这句同样用了意译法,这样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原作的物质过程转换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其中us为动作发出者,make为物质过程,lances、halberds、armour为目标;our lances shine、our halberds shine、our armour shine为关系过程,our lances、our halberds、our armour为被识别者,shine为识别者。在关系过程中,译文缺乏动词,及物性结构不完整,展现出的是一种静态的意境,所以很难判断其属于哪种过程,但这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和诠释空间。最后一句译者同样将原作意译为Your foe is mine、 Your job is mine、 Well march your hand in mine。但译文与原作表面意思稍有不同,这就需要目的语读者付出一定的努力。具体详见表2。从整体来看,许渊冲的译文是贴合原文的,忠实原作的物质过程和参与者,也考虑到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做出了适当的转换。

四、结语

本文从及物性理论视角探讨了《秦风·无衣》原作及其英译文,阐述了原文及英译文中所涉及的经验过程,并进行及物性分析对比。通过语篇及物过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比较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及物性过程的差异和转换,从而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注释:

〔1〕周亨祥.《詩经·秦风·无衣》赏析[J].孙子研究, 2015(2):118-119.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4-75.

〔3〕胡月月,杨玲.从及物性理论看柳永的《蝶恋花》及其英译文[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75-81.

猜你喜欢

秦风物性译者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说安大简《诗经·秦风·小戎》的“五备桹”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秦风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