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习惯养成·实施家园共育

2023-07-12陈云

家长·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育儿歌家园

陈云

现阶段,有许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还是把教育工作交给幼儿园和教师,认为这都是幼儿园以及教师的职责,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引导和培育,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大部分孩子从小就受到家长的溺爱,无论什么事情都“代替”会让他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给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如果没有做好习惯养成教育,那么就会给幼儿的综合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通过家园共育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

一、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农村家长对教师的工作配合不够

由于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幼儿园开展的共育活动,幼儿教师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时对于家长的不配合、不参与现象深感头疼。在教师和家长们进行面对面沟通、线上互动过程中,教师通常会给家长传输先进的习惯教育理念和具体操作方式,无论教师说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满口答应,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却没有得到落实,依旧秉持“我行我素”的态度,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还是不够重视。此外,在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祖辈照看,这些祖辈老人对孙辈溺爱和袒护,这种隔代培养阻碍了父母双方教育的有效开展,这就导致学生更加难以配合教师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二)家园双方在习惯教育上角色失衡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双方的角色存在着一定偏差,通常都是教师说什么、家长就怎么做,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配合,家长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彰显。首先,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者,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就应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所以只顾着单向给家长提出要求、传输自己的理念。其次,由于受“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就会对教师“唯命是从”,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培养方式也是正确的,所以通常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在主观上没有发挥自己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权利,缺乏主动参与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识。由于教师、家长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在习惯教育中双方的地位失衡。

(三)教师实施家园共育的能力有不足

大部分教师都是凭借自己的教育经验对孩子进行习惯教育和引导,但是在通过家园共育来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一方面,与家庭合作实施教育的专业课程比较少,幼儿教师在职前学习中很少接触到家园共育的专业知识,而在实习期间也缺乏足够的机会来学习如何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大多数教师在实习时都是“观摩得多,实践得少”,这样一来就导致教师自身素养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的培训相对较少,缺乏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导致教师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缺乏理论指导,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能力存在不足。

二、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基于家园共育,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

除了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学习习惯进行引导之外,家长也要在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家长在家对孩子放任不管的话,即使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再优异,依旧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需要家园双方合作共同实施的,通过教师在园内的监督引导、家长在家里的督促引导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比如,家园双方可以从学习兴趣入手。在幼儿园教师引领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并带着孩子读图、了解故事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回家之后给爸爸妈妈复述这个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复述、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利用下班或周末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孩子读的时候家长也要在旁边听着,对于读错的、不理解的字词及时纠正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基于家园共育,用儿歌培养學习常规。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吟唱简短的儿歌不仅可以让学生萌生更强的识字、写字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在吟唱关于书写姿势儿歌的过程中还能让幼儿逐步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使他们的写字姿势更加规范。因此,教师要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学习《握笔儿歌》,带领他们吟诵、朗读:“小小笔儿手中拿……右手拿笔要牢记,五个手指有分工……笔儿紧靠老虎口,写起字来稳又好。”通过朗读这些简短且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加深他们对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在拿笔写字时孩子们自然会联想到这首儿歌,从而逐步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坐姿儿歌》发送到班级家长群里,让家长监督孩子学习这首儿歌:“三个一,三个一……右手握笔背挺直……胸离桌子约一拳……保护视力字整齐。”同时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矩,比如只要坐着就必须把背部挺直,巧用儿歌来培育幼儿良好的握笔、坐姿习惯。

(二)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以家园共育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对于生活习惯的培育并不需要专门拿出一节课来教幼儿学习,或者是组织某个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渗透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们在点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要以平时的洗漱、就餐、午睡等每一个小的活动为契机对孩子实施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园共育来助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中午进餐、午休的机会,组织幼儿自主进餐,首先要排好队依次取餐,根据自己的食量盛饭,避免浪费也不能挑食,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等,吃完饭后自己收拾碗筷、帮助老师清洁餐桌;午休时自己穿脱衣服、放好鞋子、叠被子等,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或予以小红花作为奖励,这样幼儿就会很乐意把自己在园内的表现讲给家长听,从而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的物品,鼓励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同时还可以带领孩子观看天气预报,让他们自己关注明天什么天气、应该穿什么衣服,把穿脱衣服的机会留给孩子,通过生活琐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以家园共育为依托,以身作则养成生活好习惯。

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发挥自己的引领、示范作用,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3—6岁的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身边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想促使孩子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教师、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保证自己具备好的习惯。

比如,在中午就餐前教师要带头去卫生间洗手,吃饭期间不玩手机,咳嗽时用餐巾捂住口鼻朝向另一边且不能对着别人咳嗽等,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向教师学习。教师还要指导家长给幼儿制定相应的生活计划,并亲身示范,比如在和孩子制定好睡眠计划时,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按时放下手机上床睡觉,这样具体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更有说服力,早上也要按时早起,通过以身作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总之,口头上的说教远远不如身体力行,通过以身作则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

1.以家园共育为引领,分年龄阶段设定教育内容。

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大班、中班、小班幼儿不同的水平来设定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幼儿的可接受范围内。当然,教师也要及时给家长们普及和介绍介绍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存在的差异,让他们了解自家孩子的认知程度,并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在家园共育过程中要教给他们基本的、常用的礼貌用语,比如接受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你”,踩到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等;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稍微大,接受能力更强,那么可以教他们家里来客人应该怎么做,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待客之道;最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适当加强其社会领域方面的立意,比如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如何做,应该保持安静、文明出行等。按不同年龄段来设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提高教育的队形,让教师、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2.以家园共育为引领,活用模拟情境法强化行为。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倡导幼儿教育教学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利于唤醒幼儿以往的真实经历或经验,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让幼儿通过联系以往的认知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建构。因此,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種情境来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通过亲子间的角色扮演共同演绎某个情境中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可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还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模拟公交车情境”的教育活动,并邀请孩子家长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有的家长贴上胡子道具扮演老人,有的幼儿扮演公交车售票员、有的家长扮演司机、有的幼儿拿起枕头的道具扮演孕妇,其他的幼儿可以扮演各种各样的乘客。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活动的开展,一开始是“公交车到站准备开门,但有人随意插队的情境”,这时家长和幼儿需要自由发挥,如扮演售票员的幼儿对着人群里喊:“请大家排队有序上车,不要拥挤!”还有的乘客也说:“对啊,大家不要挤来挤去,人群里还有孕妇呢,注意一点!”接着就是有老人、孕妇上车的情境,这时有些幼儿就会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通过模拟情境可以让小朋友亲身体验文明礼貌行为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并促进其文明习惯的养成。

3.以家园共育为引领,积极采用随机教育的形式。

很多教师都肯定了随机教育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学者认为教师应该把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当作是培养幼儿习惯的契机,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幼儿进行习惯的引导和教育,摆脱以往“说教”和“灌输”的教育形式,通过与具体的生活环节结合来优化教育的效果。

比如,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时就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向教师挥手说:“老师再见”,对于那些一声不吭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引导,使他们能够做到每天说:“老师好、老师再见”,从生活的小细节入手来培育幼儿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天中午进餐、午休的时间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幼儿饭前要洗手、上厕所要排队、取餐也要排队,不能随意插队,使他们形成文明相处、礼貌待人的自我意识和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时期注重对幼儿各方面习惯的培育和引导是推动他们健全成长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习惯养成教育的职责,为了提升家长对孩子习惯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教师应发挥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家长的支持,围绕学习、生活以及文明礼貌三方面的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使他们逐步成为具备良好习惯的健全的人。

猜你喜欢

共育儿歌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睡觉儿歌
绿家园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