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程思政:优势分析与路径探寻

2023-07-12陈建云

关键词:思政元素社会实践课程思政

陈建云

摘 要:认识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探寻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能路径,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为历史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抓手。除了课程教学以外,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社会实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面向深度学习的‘学导式智慧课堂实践探索”(编号:D/2021/02/2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挖掘和利用學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认识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探寻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能路径,有利于发挥历史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历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成新时代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 历史课程思政的优势

课程思政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优化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3这与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殊途同归。可以说,高中历史学科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优势。

例如,分析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是由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光荣与辉煌构成的丰富而斑斓的历史画卷。而在借助史料辨析、实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进而产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勤奋学习的责任和自觉。

同样地,让学生立足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分析历史事件,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历史,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正确认识有关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获得成长和前进的无限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在无形中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另外,中国近现代的一百多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多个发展阶段。这些真实历史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使其潜移默化地获得历史的熏陶和感染,形成服务于国家、民族和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二、 历史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 用好教材“主阵地”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为历史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例如,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以时间为序,将古代史和近现代史各编排五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先阐述相应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再分述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其中所介绍的历史事件、典故、人物等可以与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合。像春秋时期的“大义灭亲”等历史故事,彰显为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的民族大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历史典故,体现公而忘私、自强不息、敢于斗争、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史记》中见义勇为的荆轲、刚正不阿的屈原、骁勇善战的李广、拒受凌辱的周亚夫等历史人物所彰显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仍然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孜孜以求的人生之高远境界。历史教学尽力还原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深刻揭示关键事件、重要人物的时代意义,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思政元素,能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促进他们理解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基于德、基于民、基于国的选择,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又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两个单元,教材插图几乎都采用了摄影作品。为了利用这些珍贵的图片达成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可以精心设计含“历史照片为什么重要”和“如何观看历史照片”两大板块的“照片里的中国”主题教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研读照片,深入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让学生置身其中,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心灵上与历史中的壮阔事件、美好情感等产生共振共鸣,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4

另外,还可以设计对有关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时空定位、分析解释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评价判断历史人物的功过、认识历史与自我成长或社会现实的发展联系等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并发挥表现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历史课程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 深耕实践“责任田”

除了课程教学以外,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5。教学中,教师要深耕这一“责任田”,放大历史课程思政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学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居民生活变迁”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自己所在的社区,走进不同的家庭,运用社会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了解身边的历史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坚定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另外,历史社团实践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相关主题内容的创作、演讲、辩论,或通过“历史上的今天”“寻找身边的历史”“图说地方的变迁”等专题社团实践活动,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领略历史学习魅力的同时,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从而获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思政是时代赋予学科教学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广大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寻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佥崇.论中学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0(30):5659.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1.

[4] 黄牧航.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反思[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7):1317.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7.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社会实践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