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单元教学的“一体化”设计
2023-07-12夏静
夏静
摘 要: 体育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它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程进行整体审视,梳理不同水平段之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内容结构化、任务序列化和评价体系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跳跃》
*本文系江苏省第十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单元视阈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策略研究”(批准号:2021JY14L3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即“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1]。它以整体性的思维,促使学生在针对某一类运动技能的进阶式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掌握所学运动技能,同时形成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因此,体育大单元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课时的累积和内容的整合,它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整体审视,梳理不同水平段之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内容结构化、任务序列化和评价体系化。
一、内容结构化
体育大单元教学的“一体化”设计首先需要从课程整体视角出发,形成教学的“大”计划,即通过统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规划,明确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练以及每个课时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确保教学目标的逐级达成。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一方面能够避免一个时间段内的教学内容不连贯,导致学生对于学练的运动知识、技能产生负迁移;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目标的落实。
例如,在设计水平一《跳跃》大单元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对于体育技术动作不够了解,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经常有跳跃相关的动作,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让学生的体育课堂学练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生活慢慢过渡到技术动作教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厌学情绪。对《跳跃》大单元教学,笔者安排了《跳跃体验与游戏》《多种形式的原地跳跃方法与游戏》《立定跳远与游戏》《双脚连续跳与游戏》《单跳双落与游戏》《跳跃测评嘉年华》六部分内容,共18课时。其中,《多种形式的原地跳跃方法与游戏》一节对学生身体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且长时间原地学练过于枯燥。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共设计4课时教学,包括动作维度2课时,体能维度与运用维度各1课时。通过2课时的动作方法学练,学生初步感受和建立原地跳跃的动作概念;通过1课时的体能练习设计,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前面课堂学练,不断强化跳跃能力;通过1课时的运用方法教学,学生把简单的原地跳跃动作运用到一些简单的游戏中去,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技术动作质量,而且能实现对学生运用体育动作能力的开发。
這一教学设计中,笔者充分关注水平一学生的学情。首先,让学生在跳跃体验与游戏中对跳跃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升学生对跳跃内容的兴趣;由原地的多种形式跳跃逐渐升级到一步的向前跳,再到连续的向前跳;由双脚跳到双脚连续跳,由双跳双落到单跳双落,直到最后完成综合测评。动作难度与形式多方观照,逐步进阶,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二、任务序列化
由于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互相关联、层层递进的,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学习主题的运动技能,并帮助学生在坚持学练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教师应创设系列化的学习任务,以指导学生高效学练。
教师首先要将所学运动技能的要点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并将其划分为多个逐级进阶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情境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分析、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在品尝与同伴共同挑战的乐趣的同时,找到提升运动技能的方法,而不是在教师的带领练习中获得如何提升动作标准的“结论”。这一过程中,复杂情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让学生在长程化的学习中,维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快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教师也能借助情境更轻松地围绕学、练、赛、评,开展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笔者在进行水平一《跳跃》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以“跳跃游戏”为主线,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认识跳跃动作—掌握原地的非移动跳跃方式(单脚、双脚)—掌握向前的移动性跳跃方式(单脚、双脚、单双脚组合)—展示技能并进行比赛”。针对《双脚连续跳与游戏》一节,围绕掌握向前的移动性跳跃和双脚连续跳跃的学习任务,笔者创设了“森林百变跳跃小动物”的复杂故事情境:“小动物大阅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森林大阅兵”的任务,不同小组展示与模仿不同动物的习性,如跑、跳、爬等,引出本课的主题“跳跃”;“小动物来玩耍”中,学生扮演的小动物尝试多种形式的自由跳跃,组内、组间分享与小结多种形式跳跃的特点,如跳跃时用什么部位发力,其他身体部位怎么配合;“小动物学本领”中,学生结合情境进行组合形式的双脚连续跳跃。为了增加练习密度,可以两人或四人一小组,通过搭建障碍物,让小组自主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如将体操垫作为河道,足球作为石头障碍,以双脚连续跳跃的动作跨越障碍;以“小动物用本领”的情境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开展组合本领大比拼;最后,以“小动物强本领”的情境,用进跑组合跳等动作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复杂故事情境以及序列化的学习任务,能持续地激发低年段学生课堂跳跃动作学习积极性,使之保持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力,逐层递进地理解每种跳跃的知识与运动技能,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体系化
在大单元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而不是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关注的应该是评价标准的细致性、具体化,应将是否达成学习相应学段的进阶要求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做到评价内容的多维、形式的多样,还应将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体系细化到课时,关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维度,结合情感、数据等多重因素,通过体系化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整个大单元内容的掌握。
笔者在进行水平一《跳跃》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时,充分遵循了体系化的原则,在构建大单元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时,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设计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本层级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不同层级的评价要点体现不同的学练要求,充分体现了评价的进阶性。
在将这一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课时中时,笔者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的课堂学练统计纳入评价体系中。例如,《单跳双落与游戏》一节教学,笔者设计了四等级“学练统计表”(如下页图1所示,其中1—40为班级学生学号)。
第一阶段的学练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一轮统计,对学生技术动作按照星星(☆)、圆圈(○)、对号(√)、三角(△)四个等级进行汇总。其中,星星代表“你真的很棒!动作连贯优美!”;圆圈意为“继续加油呀!还可以做得更规范!”;对号表示“努力努力再努力!勤奋练习才能有进步!”;三角则说明“表现欠佳,还需努力”。
课堂统计既是对学生课堂学、练、赛情况的记录,也是课堂评价的有力手段。结合统计的结果,笔者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趣味性不足的学习容易失去兴趣的学情出发,分析课堂中课堂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设计个性化的改进路径。
这一评价体系不仅结合大单元教学结构化与进阶性的特点构建了详细、具体、进阶的评价标准,而且还对课堂教学时学生学练情况的评价方式进行丰富与创新,大大提升了大单元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体育大单元教学是落实高效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师在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时,除了要兼顾运动知识、技能与情感、体现内容的结构化;还需根据单元项目技能习得状况以及日常经验,适时调整,确保教学任务序列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实,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经历体验,获得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共同提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