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莹教授从“形气神一体同调”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23-07-12上官雪丽朱莹
上官雪丽 朱莹
摘要:总结朱莹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朱莹教授强调“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导致形气神一损俱损。治疗上主张从健运脾胃入手,坚持形气神一体同调,其中调气为主,佐以调形、调神。调气以六君子汤为基础加以健脾、理气之品,平调气机;调形则加以补益、行滞、化痰、消瘀之品,并辅以形体的锻炼;调神可加用舒肝解郁、安神宁心之品,并辅以心理疏导。
关键词:形气神;慢性萎缩性胃炎;朱莹;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6-0001-0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可见反酸、口苦等胃食管反流症状,亦可无明显症状[1]。CAG是胃癌前病变,研究发现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20%[2],因此对干预CAG对胃癌预防意义重大。但因CA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病机复杂,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3],亟待新型治疗方案的干预[4]。朱莹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脾胃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颇有心得。朱莹教授认为,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不可或缺的3个要素,也是相互依存的整體,强调“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主张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源于脾胃虚弱,由脾胃虚弱导致了形气神“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因此,朱教授在治疗上主张从健运脾胃入手,坚持形气神一体同调,以调气为主,佐以调形、调神。
1 中医对形气神的认识
1.1 形、气、神的含义与联系 《淮南子·原道训》云:“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是指形体官窍、脏腑组织等有形实体。“气”是指周流于全身,或弥散在有形脏腑周围的无形之物,其有升降出入等不同的运动形式。“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狭义之神多指人的思想、情志、意识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5],此处所讲之神为狭义之神。形、气、神是构成人体不可或缺的3个要素,正如《灵枢·天年》所说:“五藏已成,神气舍心,乃成为人”。形气神三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形是气、神所存在的物质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有形而气有所化生,神有所依附。第二,气是组成万物的本源,气的运动是形、神所产生的动力,《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的运动失常,则神灭形亡。第三,神具有主导形、气活动的功能,《度人经注》云:“神为身之主,气为身之臣”,《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失于神的调控则气乱精离。因此,形、气、神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故《淮南子·原道训》曰:“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2 形、气、神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形”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在形体官窍与内在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位在于脾胃,其“形”可表现在四肢、肌肉、口唇等方面。《灵枢·五阅五使》曰:“口唇者,脾之官也”,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失健运则口唇色淡而无华。《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云“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肌肉”,脾气健运则肌肉得以充养而丰满健壮,脾失健运则肌肉失于濡养而瘦削萎软。《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气健运则四肢得禀而活动自如,脾失健运则四肢失养而萎弱不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胃镜的应用和病理组织学水平的提高,胃的形态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朱莹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虚弱,生化乏源,胃黏膜失于濡养,则胃镜下可见黏膜色泽变淡,黏膜变薄,血管透见;病理组织学可见胃固有腺体萎缩。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水湿水谷不能正常输布,停滞而阻气机,生痰生滞,则胃镜下可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样改变;病理组织学可见肠上皮化生。日久生瘀,则胃镜下可见黏膜结节状,血管纹路暗红;病理组织学可见异型增生。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气”损 《灵枢·决气》有云:“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也,余亦以为一气耳”,指出人体的生理物质均由气化产生,本于先天属一气,而成于后天辨六名。《灵枢·刺节真邪》亦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说明气受秉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亏虚,气失于后天濡养,其功能将受到影响。气的推动功能失常,则气不行生滞,水湿不行生痰,血不行生瘀,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为虚实夹杂证,其根本在于脾胃虚弱。升降出入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为升降之枢纽,升降之枢纽无法正常运转可出现一系列表现。《临证指南医案》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的主要功能在于升清降浊。脾气不升,水谷精微不得上行,一则清谷下流出现大便稀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清气不升,则生飱泄”;二则清阳不能濡养头目、心肺,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目眩等不适。胃气不降,食糜糟粕不得下行,一则浊阴不下出现食纳不佳、腹胀腹痛等不适,二则浊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头重昏蒙等表现。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神”损 朱莹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伴有情绪问题,情绪问题可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因,也可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果,如《景岳全书》中所述“五气之郁,因病而郁;情志之郁,因郁而病”。早在《灵枢·百病始生》中就有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情志失调可影响脏腑功能。《素问·举痛论》也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的记载,指出情志问题可引起气机失常。情志失调也可进一步影响形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暴怒伤阳,暴喜伤阴。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情绪不畅,而后胃气不行,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失调,日久气血无以化生运化,则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也容易滋生情绪问题。脾胃功能受损,脏腑失于濡养,心神失养则见夜寐欠安;肝失濡养则疏泄失职,气机不畅而郁结于内,可见抑郁焦虑等情绪。研究发现[6],强化心理疏导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随着脑-肠轴的深入研究发现,人们内心的思维和情绪与胃肠道的功能密切相关,其影响具有双向的特点[7]。
3 从“形气神一体同调”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3.1 调气为主 朱莹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气、神的变化离不开“气”,形气神一体同调的重点在于调气,佐以调形、调神,气得充养,升降有序,形得濡养,神有所归,则疾病向愈。
调气主要在于健运脾胃,脾胃健运,则气血化生有源,气得后天充养而行全身;升降之枢纽正常运转,气机得以通畅而运转有序。朱莹教授考虑到脾虚易生痰湿,痰湿更阻气机,在临床上多用六君子汤进行加减。气机升降失常,症见腹部胀痛、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症状时,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增强理气之功;气失充养,症见腹部隐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时,在六君子汤基础上加用黄芪,增强补气升阳之功;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胃气机失调影响肝胆之气疏泄,症见口苦、胁肋胀满、烦躁易怒或心情低落时,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补肝体而柔肝用。在用药加减上,朱莹教授善用健脾、理气之品,讲究“平”调。若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以消胀除满;若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和血止痛;若食欲不佳,加用炒麦芽、炒稻芽、炒莱菔子健脾开胃;若情绪紧张时腹胀腹痛加重,加紫苏梗、香附理气疏肝解郁;若大便稀溏,加山药、白扁豆、薏苡仁以健脾渗湿;若乏力甚,可加太子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若有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若有反酸,加白及、瓦楞子敛酸制酸。
3.2 佐以调形、调神 调形是在调气之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以补益、行滞、化痰、消瘀之品。若患者有形体瘦削、肌肉无力等表现,考虑脾胃亏虚较重,则可加用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气健脾;若患者腹胀甚,嗳气矢气后可缓解,考虑因滞而胀,可加槟榔、枳实、厚朴等理气消胀之品;若患者大便稀溏、胃脘胀满、舌苔厚腻、脉滑等,考虑内有痰湿,多加白扁豆、薏苡仁等健脾祛湿之品;若患者有胃脘部刺痛感,或疼痛拒按、舌质黯,舌下脉络迂曲等,考虑瘀血停滞,多加刺五加、红景天、三七化瘀。调形亦离不开对形体的锻炼。锻炼,不是工作或劳作中完成的活动强度,而是强调患者身心愉悦地进行一定时间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健身、游泳等。如此才可在增强形体,使形得充的同时调畅气机,使气得通,同时舒缓情绪,使神得养。
调神是在调气之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以舒肝解郁、安神宁心之品,心肝胃同治,并针对患者的情绪问题进行“话疗”。解郁之品常用到郁金、佛手、玫瑰花、贯叶金丝桃、绿萼梅等,安神之品多用到酸枣仁、远志、石菖蒲之品。合欢皮具有解郁兼安神之功,是朱教授常用的一味中药。另外,朱莹教授在诊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状况,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结所在,并加以安慰、适当引导,亦谓之调神。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55岁,2021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余,再发半月余。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胃脘部疼痛再发加重。刻下症见:胃脘部疼痛,隐痛为主,如蚂蚁啃咬,呈持续性,伴胃脘部饱胀感,进食后加重,头晕眼花,畏寒,易汗出,神疲乏力,口干口苦,口中异味,纳差,寐差,小便色稍黄,大便2~3次/d,色黄质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既往有“焦虑症”病史,半月前停药。(2021年09月30日 湖南省中医院)胃镜:(1)萎缩性胃炎(C-2);(2)幽门黏膜改变:炎症?其他;(3)胃底黏膜下隆起性质待定。病理检查结果:(幽门)黏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伴中度肠化;(胃窦、胃角)黏膜轻度慢性浅表性炎伴轻度肠化。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止痛,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处方:醋柴胡5 g,白芍10 g,法半夏10 g,陈皮5 g,茯苓15 g,甘草5 g,炒麦芽10 g,炒莱菔子10 g,薏苡仁30 g,醋莪术10 g,土炒白术10 g,郁金10 g,贯叶金丝桃6 g,合欢皮20 g,炒酸枣仁10 g,姜厚朴10 g,麸炒枳实10 g,炒稻芽10 g,太子参20 g,醋延胡索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另嘱患者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二诊,患者诉症状好转,胃脘部蚂蚁啃咬感消失,在上方基础上加补骨脂10 g,黄芩5 g,山药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三诊,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口苦、口中异味明显减轻,去黄芩,加建曲6 g,炒菟丝子6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守方继服2月,患者诉已无胃胀胃痛等症状。
按:患者病程1年余,脾胃亏虚,既往有焦虑症病史,半月前停药,情志因素诱发,肝气郁结,脾虚肝乘,脾胃失于濡养,气机升降失司,出现胃脘部隐痛、胃脘部饱胀感、口苦、纳差、头晕眼花、大便质稀等一系列症状。脾胃亏虚,失于运化水湿,困阻气机,聚而生痰,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细颗粒状,病理组织学可见肠化。朱莹教授认为,情志因素是发病的诱因,脾胃亏虚是发病的根本,生滞生痰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形气神受损是疾病的发展结果。因此,在治疗上选用柴芍六君子汤疏肝健脾以调气,加用炒麦芽、炒莱菔子、炒稻芽以健脾益胃,厚朴、枳实理气消胀,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延胡索理氣止痛;选用郁金、贯叶金丝桃、合欢皮、炒酸枣仁解郁安神以调神;选用薏苡仁健脾渗湿、莪术活血化瘀以调形。另嘱患者锻炼,以增强形体,调畅气机,疏畅情志。二诊考虑患者大便质稀,加用补骨脂温脾止泻、山药健脾止泻;考虑患者口苦、口中异味,加黄芩清热利湿。三诊患者口苦、口中异味明显缓解,去黄芩,加建曲消食健脾,菟丝子补益肝肾。经治疗后,患者形气神得以调整恢复,诸症减轻。
5 小结
CAG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的阶段之一,进一步发展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可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西医认为CAG的发病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自身免疫、胆汁反流以及一些环境地域因素相关[8],也存在个体差异,治疗以根除病因、缓解症状为主,但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CAG的病机多种多样,但均以脾胃虚弱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出现郁、瘀、毒等病理因素[9],互相影响,迁延不愈。朱莹教授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出发,强调“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导致形气神一损俱损。治疗上主张从健运脾胃入手,坚持形气神一体同调,其中调气为主,佐以调形、调神。调气以六君子汤为基础加以健脾、理气之品,平调气机;调形则加以补益、行滞、化痰、消瘀之品,并辅以形体的锻炼;调神可加用舒肝解郁、安神宁心之品,并辅以心理疏导。形气神一体同调,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将着眼于病情拓展到着眼于人的整体,临床上疗效显著,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军祥,陈誩,吕宾,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2]Borie F,Rigau V,Fingerhut A,et al.Prognostic factors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France:Cox regression analysis of 332 cases[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04,28(7):686-691.
[3]魏瑋,杨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J].中医杂志,2016,57(1):36-40.
[4]彭争会,张连贵,王宏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2,35(6):93-96.
[5]邱烈泽,章文春.《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之神探析[J].江西中医药,2017,48(9):10-20.
[6]董洁,冯晓青,蓝宇,等.强化心理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22,57(6):669-672.
[7]王雪,白春瑶,王晓燕,等.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调神和胃法防治胃肠功能紊乱的诊疗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6):1415-1417.
[8]梁国英,曲智慧,李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因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5):378-382.
[9]李非凡,阳正国.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3):159-162.
(收稿日期: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