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果:数据战场上的骁将

2023-07-12陈燕景然

现代世界警察 2023年7期
关键词:李果合川检材

陈燕 景然

五六台电子数据取证设备屏幕上,各种指令、图像和数据一闪而过。办公桌前穿警服的男子神情专注,双目紧紧锁定显示屏上飞速滚动的信息,手指轻触鼠标,偶尔轻敲键盘,脸色忽明忽暗。

手动,眼动,他保持这个姿势已经一个小时了,看似平静,头脑中的信息洪流却如风暴中的大海汹涌澎湃——“海中捞针”,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细致,更多的是那份不会被信息海洋淹没而崩溃的耐心!

突然,他一声“有了”,打破了实验室的平静。这是一起关于诈骗的案件,他从电子设备里筛选甄别出的信息为案件的进一步侦办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

他是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80后”民警李果,从警13年。近日,他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冲在数据信息战中的战士

合川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里,一台台电脑主机连续作战,机箱平均温度超过60摄氏度,随便摸台电脑都有些烫手。一场场无硝烟的数据信息战,此刻正是“炮火连天”。

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时间安静地流淌,实验室里看似风平浪静,唯有鼠标键盘敲击声,仿佛刀枪剑戟碰撞时的铿锵鸣声。“有了!有了!”李果猛然站起身来,欢呼庆祝胜利。

寸头圆脸,戴一副眼镜,李果的脸非常符合理科男的特征,身材却和文弱书生天差地别——黝黑的皮肤,个子不高却非常壮实,用能文能武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电脑旁一坐一天,稳得像座“黑铁塔”;运动时眼镜一摘,冲锋在前,立马让人联想到冲锋陷阵的战士。“加上胡子,摘了眼镜,他怕是更像‘猛张飞哦!”同事的一句调侃,把李果也逗笑了。嘴一咧,他那不拘小节的样子,竟与“猛张飞”更像了。

“好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不然怎能扛得住连续作战的折磨?!”闲聊时,李果的笑脸像极了微信里出现率最高的“龇牙”表情包,可一旦进入工作,秒变扑克脸,无悲无喜,不苟言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虚假口罩诈骗案件也频频发生。在此期间,合川警方侦办了一起口罩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孙某谎称“有口罩现货销售”,以每个2~4元不等的价格在网上售卖。短短十几天就骗取了受害人100余万元。

孙某到案后,当务之急是尽快查清钱款来源、找到受害人,可是因为数额巨大,连孙某自己也不清楚到底骗了多少人。案件侦破的接力棒又交到了李果手中。

“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等不得!”接到任务后,李果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工作台上,孙某的3部手机数据早已被销毁,调查取证又遇到了难题。又是不眠不休的两个日夜,李果利用各种手段,从3部被清空的手机上找到了孙某实施诈骗的犯罪记录,提取到本地和云账单流水共计1300余万元,交易次数17834次,交易对象3361个。经分析核查账单数据和聊天记录,李果找出全国各地的受害人共计80余人,100余万诈骗金额有了归属。

“电子数据不会说谎”

李果现任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副大队长,系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刑事技术电子物证首批市级教官。

2010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果入职合川公安。2016年10月,合川区公安局成立电子物证实验室,李果开始专职从事电子物证取证工作,目前已成为实验室骨干。

不同于出入各种现场、采集指纹痕迹物证的刑事技术民警,常年与电子物证打交道的李果,电子实验室是他的主战场,他的工作就是人与浩瀚信息的无声较量。

“电子设备可能比亲人更了解一个人。我们就是从这里去挖线索或者‘犯罪日记。”李果说,数据被删的电脑、被砸坏的硬盘、被酸或水浸泡过的芯片,甚至被砸被摔的手机,在实验室里,他都能提取恢复出数据,并能从中分析出重要数据,汇集总结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电子数据成为新的证据之王。李果坚定地说,“人会说谎,但电子数据不会。”

虽然电子物证不会说谎,但电子产品更新很快,犯罪手法花样翻新,李果的查验手段也要常学常新。

工作台上,500多份检材排列整齐,亟待检验。这是警方破获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100余人,手机等作案设备200余台。

在前期侦查中,民警发现该案犯罪嫌疑人组织严密,异常狡猾,甚至有串供的風险,晚一分钟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时间这么紧,该从何查起?”

没有回答同事的问题,李果挥了挥手,转身走进实验室,开始默默埋头钻研。两天后,一套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被李果研发出来,实现了手机中文档、图片、数据库分门别类地筛选、验证。有了技术支持,不到一个月,李果就和同事完成了500多份检材的检验,准确、完整地提取出涉案数据,明确了案件关系网,梳理出了犯罪团伙组织架构,为案件的进一步侦办提供了线索。这在往常,是他们一年的工作量。

目前,合川区公安局电子物证实验室检验的案件类型有命案、强奸、猥亵、电信诈骗、盗窃、毒品案件等,做到各类型案件全兼容、全覆盖,为全警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还受理了大量来自合川区检察院等外单位案件检材求助。

据悉,2022年实验室受理案件委托800余件、检材1400份左右,其实验室的检材和受理案件量居全市第一。

从事电子物证工作以来,每天10多个小时待在办公室,一人操作多台电脑、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是李果工作的常态,所以办公桌上备得最多的就是眼药水。当被问及,对于这份职业,最需要什么素质?李果思索片刻说出了两个字——细致。

李果所说的细致有时体现在检测鉴定工作中,比如面对众多的电子设备,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筛选抓取信息,这无疑对于李果和他的伙伴们是巨大的考验。“不细致,就很可能漏掉了关键线索。”

有时,他的细致也体现在拿到检材之前。2019年,一年轻的男子自杀身亡,现场留有遗书,自杀看似没有大的破绽。但李果总感觉事有蹊跷。“赌博输钱,真的会是自杀的原因?”一番努力,男子手机及里面相关的应用被破解,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男子赌博输了不少钱,想着在网上贷一点钱出来留给家人,然后自杀。不料,不仅钱没借到,反而还被骗了10多万元。贷款不成反被骗,成了压死男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警方顺藤摸瓜,继续深挖,打掉一境外诈骗窝点,抓获嫌疑人20多人。

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毁坏电子物证,李果有时也会到现场锁定证据,现场就成了他的第二战场,此时,细致就体现在现场的随机应变。

几年前,他参与破获一起诈骗案件,警方捣毁了一个为网络诈骗犯罪“洗钱”的“水房”窝点。在现场,涉案嫌疑人知道被抓,除了害怕,眼神里又透露着欲言又止的神情。李果敏锐发现此人的心理变化,转过身与对方聊了起来。“你自己也投了不少钱吧?”男子点了点头,说账上还有100多万元被冻结了,“你打电话把境外的上家稳住,能转多少钱就转多少钱回来,对你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男子一听,瞬间被点醒了,赶紧联系上家。最终,警方将整个洗钱链条一网打尽。

“细致,并不是某个状态,而是一种常态!”李果坦言,在工作中,无论何时,身处何地,这份细致必须时刻开启,往往就是一个小细节,就是破案的那把钥匙!

如何能让这份细致成为常态?关于这点,李果只说了一句话:“我的职业,不允许我不细致,所以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得这样,而且要做到极致!”

既要下“苦功夫”,又要动“活脑筋”

电子设备更新迭代速度快,应运而生的软件多而杂。检测的技术时时更新,对新技术的学习要求极其严格。

工作之余,实验室里也时常能看到李果埋头钻研的身影。李果说,电子物证查验工作,既要下“苦功夫”,又要动“活脑筋”。他刻苦钻研电子物证鉴定业务,作为主编,他与国内多个专家共同编写了《安卓手机取证技术》。历时1年多,三万多字的教程编辑完成,成为安卓手机取证重要学习教材。

2020年,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法网极速取证分析系统”,项目参加重庆市改革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同年,他在研发过程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从2010年入警,13个年头里,李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1次。2021年,李果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及精湛的技术水平在重庆市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上获得个人一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九批刑事技术青年人才”荣誉称号;作为演讲嘉宾在第10届亚洲法庭科學学会(AFSN)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在2021年、2022年重庆市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两次获得个人第一名和团队一等奖,在2021年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2022年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团体一等奖。

(责任编辑:张敏娇)

猜你喜欢

李果合川检材
那年的盛夏没有果实
合川脱险
他笑了
高空跳伞
琴声起(微小说)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李果
疑难生物检材DNA的检验探究
微量接触类生物检材的游离DNA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