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有效介入家庭教育的方法探寻
2023-07-11雷文静
雷文静
三年級开学,小金转校而来。课间,正当我思考着如何让新来的同学感受到班级温暖,更快地融入班集体时,突然听到班长在嚷:“雷老师,不好了,小金把轩轩打得流鼻血了。”我的憧憬顿时被打断,怒火“噌”地由心中升起:这个学生怎么回事,为什么第一天入学就打人?
“为什么动手打人?”我压着火问小金。
“我不是故意的,是他先挤到我了。我就是随手一挥,没想到会打到他。”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歉意。
在小金的这份“见面礼”之后,接踵而至的是他陆陆续续的打人“事件”。看来“秋后算账”绝非良策。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决定从小金的家庭教育方面寻找原因,探究解决办法。
一、抓契机,与家长平等对话
又一次打人之后,小金的父母被我请到了学校。面对被打女孩家长的声讨,小金妈妈含着眼泪不停地道歉,而小金的脸上仍是一副不在乎的表情。
小金爸爸严厉地命令小金向同学道歉,小金据理力争。没等小金说完,“啪”的一声,一记耳光打到了他的脸上。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小金爸爸,我立刻上前制止。事情处理完后,我邀请小金父母来我们班坐坐。
“怎么样,坐在这里是不是找回了当年上学时的感觉?”我努力缓和气氛,见小金爸爸嘴角轻微上扬,“爸爸上学时是不是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我笑着问。
小金爸爸看了孩子一眼,说:“我不会随便打人,而且从来不打女生。”
“看来爸爸从小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那你现在管教孩子的原则是‘小树不修不直溜吗?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小金爸爸一愣,说:“雷老师,我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但他实在是太调皮了,经常惹事,他妈妈一直跟他讲道理,根本没用。”
“可是从小金的表现来看,好像一味地打也是没用的,对吗?那更像是作为家长的一种发泄。”见他的爸爸没有反驳,我转而看向妈妈:“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平时肯定少不了跟孩子讲道理。但是就刚才你一着急就落泪来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情绪影响。”
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我认为应该:
1.关注应激反应
在孩子多次犯错后,家长的心态是慌乱的,这时候他们处理问题的言行举止最能反映这个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所以,此时班主任要稳住心态,仔细分析,寻找有效谈话的切入点。
2.坚持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班主任应当将尊重对方作为前提,不予指责,聚焦孩子遇到的问题,与家长平等对话,体现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二、帮助家长做孩子的“领路人”
1.建议家长严于律己
孩子最善于模仿。小金爱动手,跟他爸爸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所以我跟小金爸爸做了一个约定——今后无论多生气,坚决不能动手打孩子。改变家长是改变孩子的前提。
另外,通过班级“心语信箱”,我了解到很多孩子抱怨爸爸妈妈整天盯着手机,不陪伴自己,其中就有小金。面对孩子们的诉求,我利用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制定“限屏公约”,提高自控力,对孩子多一些陪伴。
2.鼓励家长努力提升
小金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主要问题在于,他们的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单纯地“打”或“讲”,不能对孩子产生持续有效的引导,他们有一种无助感,非常需要经验指导,而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书中获取知识。《教育男孩》是我特意为小金爸妈选的书。当我郑重其事地把书送到对方手中时,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就开始了。从一句话、几句话,再到侃侃而谈,我能感受到这对父母的进步,也能感受到我与他们的距离在慢慢拉近。
见此法行之有效,我与家委会商议后,在班级家长群组织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鼓励家长们开阔眼界,从书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共同交流,共享感悟。
三、引领家长做孩子的“同行者”
1.了解孩子的需求,用“心”尊重
一次闲聊时,我得知小金在校外上毛笔字课,刚要开口鼓励他,却听到他一声长叹:“我一点都不喜欢毛笔字。我喜欢跆拳道,可爸妈就是不让我学。”看着小金忧愁的样子,我拨通了小金妈妈的电话。果然如我所料——他们害怕孩子学习跆拳道后,会惹出更多麻烦;他们认为毛笔字一方面要考试,学来实用,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性情。我仔细分析了小金目前的现状,感兴趣的内容,学不到,受压抑;不喜欢的内容,非得学,被强迫。这显然违背了“兴趣班”的初衷。小金妈妈在我的沟通下答应会和孩子好好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
“雷老师,谢谢你,我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学跆拳道了,太棒了!”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由衷地开心。“你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要做就做到最好,老师预祝你可以早日拿到跆拳道黑带。”听完我的话,小金郑重地点了点头。
2.了解孩子的优点,用“心”放大
一次家访中,我询问小金爸妈:“孩子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打游戏、看电视、顶嘴、打架、睡觉……”他们说了很多,却始终没有小金给我的答案,看得出孩子有点失落。“孩子的答案是读书。”小金父母的眼神中有惊讶,也有惭愧。
其实,小金的“能言善辩”离不开读书的积淀。而家长被孩子的“麻烦”吸引住了目光,对他的优点就没那么上心了。我请小金父母仔细回忆孩子爱读书的表现,“小金喜欢读《三国演义》,最喜欢里面的关羽;他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一定会看会儿书;他一直跟我说想要个大书架……”小金认真地听着,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那天之后,小金拥有了自己的大书架,更令他开心的是,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听他“讲书”。在班级的好书推荐活动中,小金用稳健的台风、条理清晰的语言,第一次让班级同学刮目相看。
3.了解孩子的不足,用“心”改善
小金打人,不是因为不讲道理,而是因为他缺乏责任感。从家庭教育方面寻因,在于父母没能及时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在小金的心目中,赚钱养家是爸爸的责任,事无巨细地照顾自己和妹妹是妈妈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一无所知。
正所谓说教不如实践,我建议小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跟着爸爸去上班,体会爸爸工作的不易;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小金做“一日家长”,负责全家一整天的各项事宜,体会妈妈平日的辛苦;利用家庭会议的时间,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实践中,孩子的改变悄然而至。
四、助力家长做孩子的“后援团”
1.创设机会,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头号粉丝”
三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板报处开辟了“写作小札”板块,同学的作文获得五人以上的推荐,就可以展示在这个板块中。出乎所有同学意料,第一位获得展示的竟然是小金的作文;出乎小金的意料,他的第一位推荐人竟然是自己的爸爸。“小金同学的这篇文章写得很用心,反复修改了好几次。语言表达生动自然,内容饱含真情实感……”听着爸爸的评语,小金的眼眶湿润了。
久而久之,小金成了“写作小札”的常客,小金爸爸成了他的“头号粉丝”,对孩子的每篇文章都大加赞赏。小金在爸爸的大力支持下,在“从文”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四年级时被推荐为作文课代表,一直延续到毕业。
2.把握机遇,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啦啦天团”
看着小金与同学们的相处越来越融洽,我开始思考是否还有更广阔的舞台让小金发光。与小金父母一番协商后,我们一致认为他可以在篮球方面继续发展,一方面可以发散精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提升责任感。
在篮球教练的认可下,小金自愿加入了学校篮球队。他一次次代表学校出战,越挫越勇,我想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球场边家人的呐喊助威。
小金毕业后,我还能时常收到小金父母的信息,或分享孩子的“喜报”,或诉说最近的困惑,或单纯的一句问候,如朋友般熟悉、自然。小金的一张贺卡,更让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雷老师,感谢您对我三年的栽培,让原本桀骜不驯的我回到正轨;感谢您平常对我的关心,即便我经常捣乱也能原谅我;感谢您找到了我的闪光点,并把它无限放大。在我心中,您是最好的老师,您甚至改变了我的爸爸妈妈。当我离开母校来到新的学校,被大家推举成班长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对您的感激……
这三年里,我有效介入了小金的家庭教育,在与小金父母一次次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帮助、引导他们一步步成为孩子的“领路人”“同行者”“后援团”。父母的改变是小金能够弃“武”从“文”的關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