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困境:解决结构性冲突

2023-07-11姜华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周游世界愿景结构性

姜华

只有真心地对自己,生活才能丰厚地回报你。如果你忽视、妥协、应付自己,遭遇的必然是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冲突”,收获的必然是打折、遗憾的人生。

最近读了《最小阻力之路》(作者罗伯特·弗利茨),深受启发。生活中我们遭遇的诸多困顿、挫败往往不是因为毅力不够、能力不行、措施不当,而是因为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冲突的结构中,无法脱身。

你身边是不是充斥着这样的人或事:减肥似乎成了终身的事业,喊了好多年,却总是在节食、放弃、再节食再放弃的循环中绕圈圈;沉迷电子游戏,任凭事业荒废、关系崩溃,时常自恨自责自悔,但就是无法自控;凡事总是要拖到最后,直到无路可退才匆忙应付了事,再进入新一轮拖延,等待下一个deadline来临。

凡此种种,很多人似乎深陷在一个模式里,明知道要撞南墙,但就是无力挣脱,要么归咎于能力、要么归咎于毅力或运气。

为啥无力挣脱?

因为身处在“结构性冲突”中。

当我们处在一种有冲突的“结构”里,任凭你再怎么奋力挣扎都无力解脱。生活就像一根抻开的橡皮筋,即使你再用力终将会反弹回去。

什么是“结构性冲突”?是两个“张力-舒缓”系统相互抗衡而产生的矛盾,两个系统互相冲突,不能同时得到舒缓,当你试图让一个系统的张力趋缓,却加强了另一个系统的张力。

比如减肥,看似简单但就是难以奏效,也是缘于暗藏着两个相互冲突的系统:

A:饥饿(张力)—吃东西(舒缓)

B:肥胖(张力)—不吃东西(舒缓)

饥饿产生了张力,需要吃东西來舒缓,但吃东西在降低了A系统张力的同时却增加了B系统的张力,于是又需要节食降低B的压力。舒缓了A就难受了B,考虑B就要加压A,按下葫芦就会起来瓢,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减肥的人就是在“吃-不吃”之间来回摆荡,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最常见的或最基础的结构性冲突是由两个这样相互抵触的“张力-舒缓”系统构成的:“其中一个以渴望为基础,另一个的基础则是与渴望不兼容的信念—我无法满足自己的渴望”。

渴望系统:渴望被爱、渴望被接纳、被认同、渴望实现价值、渴望自由等。渴望是人类共有的、底层的需求,有渴望就有了张力,它拽着你去向那里,直到我们到达了那里,拥有了想要的,张力才得以舒缓。

与此同时,我们却还有一个与之相抵触的信念系统:我不行,我无法得到想要的,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旦你采取行动去实现愿望或渴望,信念的张力就会发挥作用,心底有个声音不断地尖叫,“你能力不够的”、“这是不可能的”、“你会失败的”,直到你听从了那个声音,放弃不再努力,张力消失,信念之声也就不再叫嚣。

想摆脱折磨,要么放弃渴望,要么改变信念。信念这东西类似一个人的出厂设置,是多少年来父母的养育、教育系统的塑造、社会的鞭挞形成的,改变设置谈何容易,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放弃渴望,向生活妥协,所谓放下“执念”,面对现实。

然而,没有人会对妥协的人生充满热忱,所以会活得了无生趣,缺乏热情与活力。同时,那些未被实现的渴望也并不会消失,它会不时地从生活中冒出头来,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在触景生情的时候,你越想压抑它,它就越执着地想让你看到它。于是,辛苦、疲惫,失望、怨恨成了人生的主色调。

有解决之道么?

法国的国家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与平等相悖,而博爱是更高层次的主导,博爱引导、平衡、消融了矛盾。

同样,“改变不是靠解决问题,而是创造出新的结构”,找到更高层次的引导力量——“结构性张力”。

“结构性张力”是人生中那个最大的、最根本的系统,它只有一个简单的“张力-舒缓”结构,它的层次更高,动能更强,能主导、融合所有低层次的结构性冲突,我们在舒缓这个张力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实现人生目标。

“结构性张力”的两端分别是:你想创造的愿景和你所处的现状,张力来自于你真正想要的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比如你渴望周游世界,然而现状是你可能钱不够,所以只能边走边打工,中间会在很多地方停留;也可能你体力不支,走了几个国家,需要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再上路;也或许你时间不自由,每年只能出去半个月,要回来上班,第二年再出发。虽然中间有迂回有停顿,但每次“摆荡”不是回到原点,而是离达成愿景越来越近。

与之相反的“结构性冲突”则表现为:想去旅游又担心没钱、没时间、没体力,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于是心愿也终究成了心愿。

你会发现这中间的区别在于,周游世界对前者是愿景、是真心的渴望,对后者来说也只不过是个想法而已,不是真的。所以,要想创造结构性张力,最核心的是清晰地描绘出心中愿景,找到底层的需求与渴望,那个你最想要的东西。

障碍在哪里?

然而,找到人生最想要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却是最大的难题。

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合理、现实的,而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本来喜欢文史类,但考虑到找工作、薪酬、发展前途等因素,最后还是选择了金融、科技、互联网等符合时下普世价值观的专业。

或者选择是为了规避不舒适或排解压力,而不是遵循内心主动创造某种生活。因为赚钱少所以想换个薪水高的,因为太累所以要换个轻松点的,因为太不自由所以想换个自由点的,所有的选择都是被动的,不得不的。

“你到底想要怎样?”

“不知道,反正不要现在这样。”

或者选择过程而不是结果。“我希望孩子将来能有美好的人生,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是最常见的把路径当结果,似乎是只要上了高速就算成功,至于开到哪里不重要。

也或者将自己的选择拱手他人、时间或环境。内心的渴望被附加了一堆前提条件,比如,等我退休以后,等我财务自由,等孩子上大学,等我升职……人生似乎一直都在等待中。

如果我们试图用这些权宜之计或表面文章来解决根本问题,那必然遭遇一个又一个“结构性冲突”,无法突围。

当我们处于一种摆荡的人生中,可能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要解决什么?我是不是没有触及根本?

真的想减肥么?苗条健美的身材能带来什么?你想通过减肥收获什么?

游戏能让你逃避什么?虚拟世界是什么真正吸引了你?

只有触及了根本,才能创造出结构性张力。就像“我想出去玩”和“我想周游世界”对生命的意义不同一样,你的“我想”和他的“我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正念、禅修、冥想似乎越来越流行,“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似乎很受用,因为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所以很多人想借此寻求安慰。然而对于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的人来说,这些又都是缺乏营养的鸡汤,丝毫滋养不了躁动不安的心。就像一个司机,虽然可以把车子开得又快又稳,但不知道要去到哪里,茫然、困惑、不安,每个路口都会纠结,每遇风景都想停留。

只有真心地对自己,生活才能丰厚地回报你。如果你忽视、妥协、应付自己,遭遇的必然是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冲突”,收获的必然是打折、遗憾的人生。

作者为深动教育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周游世界愿景结构性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蒲公英的梦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周游世界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跟着童话精灵周游世界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