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探究
2023-07-11朱乐
朱乐
2022年8月20日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一文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强调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强调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职业素养作为其中的一个培养点,是企业用人看重的其中一点。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必需的职业素质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肖英,2013)。本文所指隐性职业素养为职业素养核心内容,隶属于精神层面,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感、敬业精神等。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 教学要求中指出:“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铺垫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对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加强学生职业认同、职业情感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就如何渗透隐性职业素养于教学中,发挥其“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作用,值得大家去探究。
本文以《项链》一课为例,旨在找到恰当的融入点,从备环境、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出发,发散课程的隐性职业素养,力求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路径,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备环境——融入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著名的“素质冰山”理论认为,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是顯性的,人们看得见的职业素养。隐藏在水面下的作为主体,代表着中职生职业道德、态度等,是隐性的,人们看不见的职业素养。正是这部分支撑着看得见的八分之一的职业素养。换言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的工作要点,职业素养教育在培训目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由于就业导向问题,很多学校“重技能、重实训”培养,轻基础学科教学。同时,职业教育本应要求教师紧跟行业动态,了解职业前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但从教师实际来看,停滞不前,缺乏对隐性职业素养的思索,素质有待提高。从生源来说,中职生基本属于“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较差,课堂学习兴趣较低,加之就业导向的影响,形成一定误区,觉得自己学好专业课即可,对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忽视学习,致使语文学科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综合环境下,学生职业隐性素养教育缺乏,基础课程的开展困难重重。
据一份中职在校生调查问卷显示,83%的学生对本专业缺乏了解,对职业前景倍感迷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等,19%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所需求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自身最为欠缺的。据企业反馈来看,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满意的,但对工作中的隐性职业素养缺失反映比较集中,如缺乏团队精神、人际交流沟通出现问题、怕吃苦、缺少敬业精神。缺乏隐性职业素养的毕业生让企业头疼,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耗时耗力,不是短期培训能解决的,因而企业更青睐具备较好隐性职业素养的就业者。
二、备教材——挖掘职业素养的能力性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基本上以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较弱,导致教学内容简单化且极少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缺乏创新性。单一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究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中职语文从选材上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特点,蕴含了丰富的隐性职业素养内容。深挖隐性职业素养重要性的当下,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迈出步伐,从提高自身隐性职业素养做起,紧跟行业动态发展,深挖教材中的隐性职业素养并因材施教,进而提高中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于无声处培养学生。在《项链》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字句,探讨主题主旨,深挖隐性职业素养。
第一,期望与现实中脚踏实地做事的职业素养教育。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往往都抱着积极、充满干劲的心态,一旦短期内没有得到领导赏识或偶遇不顺,往往会认为企业没有重视人才,没看上自己的才华。弗鲁姆期望理论认为,一旦期待阈值过高,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自暴自弃,无法激励自己成长。追求美好是正当的,关键是如何经营自己的追求,让它可行、可见、可操作。准职业生的这种状态,正是《项链》一文中玛蒂尔德现实囧、梦想狂的状态。“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在经过初步解读后,教师可以就这个主题引发学生开展讨论。邀请学生朗读玛蒂尔德现实囧、梦想狂那段文字,给出关键词,播放相关短视频、案例展示,再进行小组讨论,引发学生随着教师思路去思考。人有追求美好的正常心理状态,但要认清现状,脚踏实地奔赴美好,勿急于求成。
第二,职场中的诚信职业素养教育。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对企业而言,客户希望与有诚信的企业合作,企业就有了竞争力;对个人而言,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重要的职场素养之一。诚信的员工、诚信的人才备受企业信赖。古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再看“三聚氰胺”事件,明知“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不能食用。为了获取利润,昧着良心加到牛奶中,酿成悲剧。于准职业生而言,首要明白诚信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再看《项链》中路瓦栽和玛蒂尔德,正是诚信教育的最佳例子。丢了项链,找而不得。夫妻俩借高利贷、定契约,筹钱买新项链偿还。“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 辞退、迁移、租赁、刷洗、誊写等一系列动词展示了他们勇于承担后果、恪守诚信的力量,坦荡做人做事,无愧于心。
第三,职场中抵御诱惑、拒绝贪图享乐的职业素养教育。“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因此痛苦,因此伤心……”细看文中这些句子,能感受到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这种状态给玛蒂尔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易在这个地方摔跟头。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面对各种诱惑,把持不住,终将害了自己。
再如,职场中忠诚团结的职业素养教育。项链的丢失,对玛蒂尔德夫妇而言,是当下面临的棘手问题。但夫妻俩的做法,展示的是夫妻俩团结一致、同心同力、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状态。“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她丈夫把那件从家里带来预备给她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在这看到了丈夫对妻子的爱。“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将夫妻二人这种状态放置职场中,正是忠诚、团结、团队力量的职业素养。拥有职场忠诚度,员工才会认可企业文化,将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中,同生共荣。准职业人应当明确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欲让个人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少不得集体力量的帮助。
三、备教法——探寻职业素养的融合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苍白无力、照搬照套地讲解隐性职业素养非但不能起到积极效果,反而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有所感悟、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启发和教育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隐性职业素养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很重要。回避问题、不当方法的使用,可能导致企业流失客户、流失最大利润。时间是金钱,准职业人在分秒必争的时刻,需要理清思路、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正如课文的正字音环节,学生每每会回避这个问题,不是说没字典就是说不会查字典,给自己找好台阶不做预习工作。看似简单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展开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明白成长是点滴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引导学生明白问题的产生需要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字典虽不是人人都有,但可以借助手机查询解决字音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隐性职业素养下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软件制作PK游戏,让学生在正字音过程中感受竞争意识。岗位工作竞争亦是如此,积累实力,厚积薄发。再如玛蒂尔德与丈夫的爱情,我们可以借助辩论赛的方式发散思维。在快餐时代,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还是“夫妻恩爱把家还”?让学生对爱情展开辩论,发散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再如职场的历史发展。可以借助视频介绍玛蒂尔德那个时代下的职业人职业事职业理念。又如文中出现的誊写,功能就如现在的打印、复印等。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专业上应当有一技之长,但也不能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短板效应的讲解,学生自然就对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重视。
四、备课后——拓展职业素养的外延性语文教学囿于课时数的问题,职业素养外延如何展示,课后拓展活动就来得很及时。实际授课中结合专业演练,渗透职业素养,也就是融合专业开展教学,拓展职业素养的外延。以《项链》一课为例,如何拓展外延呢?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开展房子设计比赛活动和晚会请柬设计活动。通读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设计,将所学专业融入语文教学中,作品完成后邀请专任教师点评。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学生的讲故事和表演能力,可以安排情景剧表演比赛。再如服装专业学生,可以开展玛蒂尔德晚礼服设计比赛活动,再如会计专业学生,估算路瓦栽的收支问题,为偿还债务如何平衡收支问题提出会计专业的专业解答思路。
可以说,隐性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教学中无形地渗透,比纯粹的说教来得通透、有效。正如陶行知所认为,职业课程之配置,须以充分生利为标准。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根据此旨以联络各课。是为充分生利之课程(林素琴,2013)。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只是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上融隐性职业素養的点滴尝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紧扣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在课文中捕捉具有启发学生思考的职业素养,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值得共谈的一个话题。
[课题项目:广东省中职德育“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中职学校专业文化的实践研究——以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编号21ZZDYYZ09。]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