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研学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3-07-11林文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劳动

林文丽 

一、开展劳动研学教育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教育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12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2019年,广州市教育局9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从国家至省市层面,指出要通过扎实推进研学旅行工作,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同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特别指出劳动教育要突出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和真实性,在普通高中学段要求中提出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索劳动研学教育的意义

上述文件都聚焦新时代如何创新实践教育形式、探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有效优质育人途径。无论是研学旅行,还是劳动教育,两者都同属实践教育,都同样关注实践教育的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和创造性。那么,在新时代以劳动教育和研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两者有机融合,以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教育作为有效连接点,以研学的方式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以劳动教育内容夯实研学内涵,着力探索打造劳动教育+研学教育的劳动研学课程,落实劳动育人和研学育人的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育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三)概念解析

研學是指研学旅行、研学实践。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习计划安排,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一般时间较长。研学实践原一般指1~2天的短期研学活动。在研学旅行大力推行之后,文旅界因其有旅行体验的过程而称之为研学旅行,教育界则因为其实践教育的本质,将这种学习形式表述为研学实践。

劳动研学则是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劳动内容作为研学的场景和内容,以劳动探究和劳动实践作为研学的学习方式,发展的是学生劳动能力素养和精神品格,启发学生创新创造和职业规划的新型学习方式。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劳动技校)是广东省首批六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之一、广州市首批三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之一,同时是广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接待来自广州各校的中学生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教育,具有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教育的天然优势。本文以劳动技校的实践为例,探讨劳动研学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策略,借助劳动研学实践教育的开展,探索具广东地域特色、广府文化风格的劳动研学实践课程范式,打造更符合中学生成长实际需要的职业体验式劳动研学教育模式。

二、劳动研学课程的建设策略

(一)劳动研学课程的建设基础

1.校内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研学明显的课程特点,研学课程的建设要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才具有教育意义。劳动技校围绕“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的办学理念,建设包括有“农业教育”“科技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态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主题的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劳动研学课程最合适的课程基础。

2.校内体验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学校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深化延展、设计相对应的劳动研学主题,组织学生在校内、课外开展体验式研究性学习,以校内体验式研究性学习作为校外研学旅行的学习基础,既为研学旅行打好知识基础和技能基本,提升学生劳动研学的兴趣,确定劳动研学的体验式学习实践形式,又可拓展劳动研学的层次和宽度,实现从校内的基础学习到校外的层递式知识递进。

3.校外具地域特色的劳动产业链资源

走出校园是研学旅行的特点。劳动研学课程的目的,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真实的劳动产业样态,深度体验和探究劳动生产、劳动生态链丰富的创新形态,促进学生更全面、多角度、发展性地了解和认识各种劳动产业,加深对职业规划的理解和体悟。劳动技校地处广佛,周边产业资源丰厚、岭南本土文化突出,如广州的花产业、茶产业,佛山的木业、藤业等,可以和学校的花文化课程、茶文化课程、木文化课程很好地结合,作为劳动研学课程的校外资源基础。

(二)劳动研学课程的建设步骤

通过师资培训、适配资源、路线设计、踩点试行、课程形成、课程实施、反思改进七步骤建设劳动研学课程。其中,课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前五个步骤,后两步实质为实施步骤,但实施反过来也是为了验证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不断修正、迭代、完善课程,因此,实施步骤也可归属于课程建设步骤。

第一步:师资培训

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劳动研学课程实施的人才基础和人力资源。劳动技校为此专门组建多个劳动研学备课组,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全方位培训研学教师:

一是定制式培训。委托具有专业教育师资的大学依据学校劳动研学教育的内容、特点和需求,开展定制式研学专题师资培训。如研学课程指导力与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对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教育的许多共性问题进行专业培训和深度探讨,夯实教师团队实施研学的规范标准与专业知能基础。

二是请进来培训。劳动研学实践涉及的劳动门类丰富、专业性强,分门别类地将社会各产业领域专家请进校内,为各个备课组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化指导,如邀请农科所现代农业专家对农业研学备课组进行现代农业知识、先进农业技能、行业发展等培训,增强研学教师的行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指引研学课程的设计方向、思路,通过专家引领使课程方向更具时代特色、更契合行业需要,促课程内涵更精深科学,增强课程的专业性的同时提增教师实施劳动研学的知识与能力底气。

三是走出去培训。与职业学校合作,以职业教育课程为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教育沉浸式专题培训。从职业学校学科设置深度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从产教融合的办学方式调研劳动育人的作用,推促教师从职业教育角度更好地理解劳动研学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深入思考劳动研学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

四是内生式培训。研学实践教育没有现成经验可取,更没有吻合学校实际的现成模板可学,一切都在于校本开发和探索。因此,校内各备课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性经验就非常宝贵。通过组织备课组间交流研讨会,推促各小组互相借鉴学习有效经验、互相评估评点不足,这种内生式的师资培训,大大促进了劳动研学课程建设的速度与实效。

第二步:适配资源

社会上各行各业非常多,哪些才适合开展中学生劳动研学呢?这就要有目的地选择适配资源。

首先要充分调查、了解、整合区域内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各类社会资源,组织备课组根据研学课程的需要,细心筛选出适宜中学生开展劳动研学的资源。第二要对资源点进行实地踩点,摸清掌握资源点的综合情况,包括资质、场地、接待量、研学内容、研学导师配备以及用餐、道路交通、停车、收费、卫生应急医疗点等方方面面信息,进行反复细致的考量,比对各资源点的优劣势,选择最优。第三是与适切的资源点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商定研学合作意向,共同构建研学合作模式。如此,分门别类地建设具有本土特色劳动研学资源库,如机关事业单位类研学资源、大中小型企业类研学资源、红色劳动教育资源、民间工匠和非遗资源等等,打造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与出发点的劳动研学旅行生态圈。

特别强调的是,研学资源点首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已认定的、能满足劳动研学需求的、市级以上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本身具有主动向社会实施普及教育的任务,研学的配合度与质量都会比较理想。其他类型资源,受经济补贴形式、人手不足和教育责任感(情怀)等因素影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研学实践的单位(公司企业)还不够多,导致研学过程中某些研学点的体验感不够丰富、不够多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学实践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这是学校需要协同政府和社会一起努力协调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设计线路

基于校本研学课程,将研学课程与研学资源点有效链接,设计出相应的校外研学线路。线路的设计要合理、科学,依据研学的劳动主题来设计行程顺序,选择适宜的校外研学点。如木工研学课程,是先在校内基础研学,学习掌握木工劳动基本知识技能,然后到校外研学,感受现实社会中木工劳动的真实情况,拓展、提升自己的木工劳动技能,深化木工行业职业认知?还是先行到校外研学,了解社会木工的真实业态,形成劳动认知,启发木工劳动创造意识,然后在校内通过木工劳动体验,实现创意物化……这就要备课组根据教学的目的、研学的主题,设计不同类别的研学线路,选择相应的研学资源,层递式设计研学过程,以备劳动研学的实施。

第四步:形成课程

组织备课组根据不同劳动主题,明确研学目标、人员对象、研学方式、研学内容及研学路线等,提出研学课程设计。研学课程的设计要注意找准劳动、研学、育人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层递式设计研学过程,形成项目式、递进式、有特色、有内涵的课程设计,力求能成为丰富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劳动素养、地域认同和文化自信等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

第五步:踩点试行

研学旅行是以整个班级或整个年级学生规模来开展的,这就要求研学课程的前期准备必须成熟、完善。因此,小规模地组织部分学生,先行按照路线设计进行踩点试行,能够较好地检验研学课程设计各个环节的可行性、科学性、教育性,发现存在的漏洞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反思、改进和优化研学线路,做到行前心中有数,增强研学线路实施的安全性、顺畅性和有效性。

三、劳动研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行前教育

1.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为确保劳动研学工作精准落实,行前组织教师重申明确研学的意义、内容及其育人价值,压实研学实践的责任感教育,统一认识和步调,形成行动自觉。

2.安全评估,排查隐患。研学工作中,学校和参与的师生家长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安全问题,因此,行前做好研学课程安全风险的认识、评估、排查、保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学校、家长和教师推进工作的信心。

3.行前预判,把控质量。就优化实施模式、加强专业化跟踪指导、保障研学线路的安全性、增强研学课程的育人成效等反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错漏预判,做好研学准备和防范措施,避免研学课程实施过程流于形式。

(二)课程运作

1.选定主题,撰写方案

劳动技校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开发建设了茶文化、花文化、药文化、木文化、现代农业、自然教育等6个主题劳动研学课程,每个主题课程都囊括有不同系列的小主题研学,如花文化劳动研学课程,包括压花花艺研学、花卉种植研学和花染应用研学、花食养生研学等小主题。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选定研学主题,提出研学目标,讨论研学过程计划,设计研学手册或研学任务单,形成当次的主题劳动研学实施方案。

2.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沿着各研学步骤,深入参与、探究、体验、反思多个劳动环节,逐渐形成对社会真实劳动产业链的深度认识,增强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丰富多元的成长启悟和学习获得感,提升对劳动的深度认知。同时,又通过实施,审视反思,不断地进行修正迭代,提高研学实践课程的针对性、体验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3.课程模式化

經过多次的实践探索、反思迭代,逐步形成“课程初探——研学深究——旅行体验——汇报升华”研学课程四步模式。

以茶文化劳动研学课程为例:

校内课程初探:通过校内茶文化课程教学,引发学生对茶的兴趣,打好茶史、茶识、茶艺等基础知识技能,为研学做好准备。

校内研学深究:教师从课程教学的问题生成中,激发学生思考,提出疑问反思,引发学生深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生成研学主题和研学内容,制定研学旅行方案,开展校内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深入探究茶文化,为校外旅行体验做好知识技能储备。

校外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到真实的茶园采茶、到茶厂制茶、到茶叶市场调查茶销售、到茶博会了解茶行业发展……使学生在真实业态中与书本知识连接起来,融会贯通学科知识和生产应用,将认知从模糊到明朗、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完成知识的内化,实现知行合一。

校内汇报升华:研学目的是实现育人。通过指导学生整理劳动研学收获,促使学生更正或重组茶知识、提高技能、感悟茶德,进一步推促学生将茶德感恩体悟再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内化为德行,是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一步。

(三)建立实施保障体系

劳动研学实践课程是有时间长度、有学习宽度、有行进距离、校内外学习结合的学习体验课程群,学校要顺畅地组织一批相互之间并不太熟悉的师生以及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校外学习,除了课程研发实施的核心保障之外,还需要很多保障条件促成线路课程的顺利运行。

行前审核:成立研学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校内各部门层级的审核批准,保证研学线路获得学校各行政部门相关责任人的知悉、支持、审核、批准,争取校内各方全员参与支持,为劳动研学实践课程安全有序开展提供充分无障碍的校内支持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研学专项资金,为劳动研学课程实施提供经费支持,支持劳动研学过程中师生吃、住、行、学、材等基本需求和紧急支出。

家庭沟通:做好家校沟通,行前与家长签订学生研学知情同意书,获得家长的支持。

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对研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设定保障措施,包括交通安全隐患、行进路线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干净安全的卫生如厕设备、卫生可靠的食品供餐地点、突发各种安全问题可求助的医院、警署、措施,极端天气下的应急避险点等,确保研学路线能够平安畅顺地实施完成。同时,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为行程提供一份更全面的保障,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四、劳动研学教育课程实践成效

劳动研学是新时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校本化、特色化开展的新型综合的学习方式,劳动研学实践策略和实施模式,构建了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融合五育并举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线路,形成了具备新时代育人价值与实效的研学实践教育范式,是教育教学工作跟上教育形势的时代需要的有效探索,其实施促使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学生的劳动教育方式获得了研学式的变革

劳动研学学习方式真实体验而充满探究精神,创新地看待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创新地理解丰富多元的产业形态,成为提高学生从普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提升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的综合育人优质学习平台(路径)。

学生以加深职业体验学习新模式,以研学的方式深度体验劳动产业链,完成了学校教育—基地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面向未来教育的协同推进螺旋式上升学习过程,完成了从知识到实践到感悟到成为人生发展积极动力的完整升华,助力学生进行职业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凸显独特的育人价值,为未来的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带来难能可贵的切实启悟。

(二)教职工的专业化成长获得新观念和新技能的综合式学习发展路径

研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都是新时代党的育人方针和育人方式的新的变革,是走在教育时代前列的育人工作,带有极大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参与教师通过课程培训与建设实施,促进了观念更新,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开发课程能力,其专业化能力发展与时代教育形势发展得到匹配。有教师认为,劳动研学课程的建设实施,弥补了学校原有课程分散独立、教师教学零碎的缺点,提升了教师思考、反思、完善课程的能力。

在建设、实施中,各部门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都参与到教育保障工作中,凝结形成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推进共同体,极大提升了管理、后勤部门的教育配套保障服务能力。

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到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保障体系中,也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研学工作实施的整体实力,共同成为劳动教育与研学工作融合的实施者和示范者,教职工队伍获得团结合作式的成长。

(三)学校办学质量获得先行性特色化提升

当前,基地、营地式学校的办学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办学的特色化、课程的先行性成为新时代基地式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生命线。劳动研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学校跟上新时代教育形势,创新育人模式的尝试,构建了劳动技校走在时代前列的研学实践教育新模式;劳动技校以劳动研学课程为实施抓手,探索创新新时代育人方式,形成學校、社会育人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时代育人内涵、育人品质和育人价值;同时,在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是提增学校育人质量的最优抓手,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劳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热爱劳动
小黑的旅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