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沈阳市小学作业设计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7-11丁梅娟李天舟余晓珍
丁梅娟 李天舟 余晓珍
摘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研究组通过校长汇报、教师访谈及家长问卷的方式,对沈阳市小学作业设计实施情况进行实证调研。结果显示:沈阳市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健全、作业量减轻、作业类型丰富多样,初步形成了作业研究的校本特色;但也存在超量作业、惩罚性作业,部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足,作业批改忽略质性评析,教师和家长对作业功能认识单一等问题。为此,应分级协同管理,健全作业管理督导机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作业育人价值;加强作业设计实践性培训,扭转教师作业观;合理运用大数据赋能作业管理等,进一步探索落实“双减”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双减”;小学;作业设计;实施现状;实证调研
作业改革是建设高质量学校教育质量体系的关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将其作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辽宁省教育厅与辽宁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的《关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双减”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实施分层教学,设计有效作业,建立‘作业题库,提高作业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国家和省教育相关部门从政策与管理层面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加强作业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积极构建优良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作业是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作业负担是否已减轻?研究组通过对实证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多角度分析,客观呈现沈阳市小学生作业管理的成效与困境,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区域继续推进“双减”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沈阳市13个区县(市)及市直全体小学为对象,综合考虑各学校所在地及办学水平,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到的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均填答问卷,以保证不同自然特征对象的参与。参与问卷调研的家长共有70167人,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见表1)。研究组开展了13场教师访谈,访谈对象为从每区选取的语数英教师各2人、其他学科各1人,共138人。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
家长问卷共 30道题,包括:学生及家长的基本情况( 性别、年级、所在区县、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学生上学期成绩、是否寄宿等)7道题;作业现状(作业类型、时长、难度、布置及批改等)23 道选择题。访谈采取面对面访谈和在线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围绕作业类型、来源、时长、功能及作业反馈与评价的实践做法等设计10个问题。
研究组采用SPSS 26.0 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NVivo11软件归纳法对访谈文本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二、沈阳市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初步成效
(一)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健全,各具特色
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决定了作业设计的品质。本次调研的学校都编制了作业管理文件,包括:学校对作业设计与实施规定;作业检查记录和档案留存;与作业有关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學科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作业管理监督举报公示制度等。
学校作业管理文件有以下特点:一是要求严格、细化。调研的42所小学均成立了校级作业管理团队,有明确的作业管理制度、公示制度,由学校的学科组、年级组统筹作业量,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例如,新民市三道岗子小学将作业检查督导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设计和批改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方面酌情予以扣分。二是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检查要求,如语文田字格本检查从5个方面进行,分别是默写频率、默写量、教师批改情况、默写质量、学生书写。三是学校控制作业量的方法多样。启工二校建南教育集团印发了《成长银行》,分“定期”和“活期”两部分,教师设计了“日日清清单”,严控作业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还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学校从调查数据中发现除学校常规作业外,高年级学生家长也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以致学生睡眠不足,学校依此调整作业管理细则,严格把控作业总量,有效保障学生睡眠与运动时间。
(二)作业负担减轻,作业时长基本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家长满意率高
调研显示(见图1),沈阳市三到六年级学生作业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占比为37.2%,在30~60分钟以内的占比为48.6%。调研的42所小学一二年级均无书面家庭作业。新民市城南小学开展了每周三无作业日活动,鼓励学生依据兴趣参加阅读、体育、家务劳动等活动。
研究表明,93.1%的学生家长对作业时长满意,94.5%的家长表示不存在偏、难、怪及超标作业,83.7%的家长认为作业比“双减”前有所减少。这表明沈阳市小学在作业量控制方面正在努力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作业总量、时长和难度都得到有效控制,家长满意率高,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
(三)基于素养导向,丰富作业类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作业
作业类型是作业设计的抓手。《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建议学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可以说,“双减”政策赋予了作业类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作业类型整体满意率为92.7%。11.1%的家长选择“总是”有体育锻炼类作业;14.8%的家长选择“总是”有艺术鉴赏类作业;10.5%的家长选择“经常”有探究类作业,如深入社会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等;33.6%的家长选择“经常”有口头型作业,如朗读、演讲等。
沈河区新宁小学创新设计了学科融合作业、主题项目式作业、一课一得积累式作业。学科融合作业包括体育运动与说理作业、语文“诗·文配画”作业,在实践中深入推进“五育”融合。主题项目式作业将教材元素与课外素材紧密结合。例如,科学学科的“鸡蛋撞地球”“神奇的纸桥”“有趣的走马灯”等项目作业。“一课一得”积累式作业提炼每一堂知识要点、难点、重点作为作业设计的内容,推动学生及时巩固内化所学。如语文学科的“思维导图”作业、数学学科的“我是小老师”析题微课作业、英语学科的戏剧表演作业等,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新民市城区一小在“千克与克”的作业设计中,请学生和家长一同购物,记录下物品的重量,再亲手掂一掂,将实物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辽宁省实验中学阳光小学数学组设计了“绘制学校平面图”实践类作业,学生通过实地测量、研究校园施工图纸,在实践操作中加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运用。
(四)作业革新与校本研修、科研课题等结合,形成作业研究的校本特色
若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质量是关键。研究组了解到,沈阳市各小学都在加强作业革新,强化教研、科研和培训的整体功能,通过开展作业设计分层分级培训,建立学科优秀作业案例库,着力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部分学校已形成作业研究特色。
沈河区泉园二校要求教师杜绝“拿来主义”。教研组以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为时间单位,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学校还搭建了硬件资源库,计划用两年时间构建原创性作业题库,形成泉园二校作业研究特色。沈河区文艺二校教育集团在校内开展“作业设计与管理”专题讲座,召开了作业与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作业革新与教学成绩关系,并将减轻作业负担工作纳入教科研工作体系,申请了沈阳市“十四五”规划“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专项课题。
(五)基于目标达成,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育人价值
《通知》要求:“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调研结果显示:86.3%的家长选择“教师能够及时批改作业,全批全改”。通过校长专题汇报、教师访谈也了解到,沈阳市各小学对作业批改有严格规定,教师基本都能做到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于洪区中海城小学明确了作业批改的章法,评改形式因科而异,语、数等学科基础性强,纸笔作业占比较大,教师采取纸上评价居多,而艺术学科多采用课堂验收的方式进行评价,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一般以实验报告、调查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验收。同时,各学科教师以等级和评语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与帮助,作业评改环节闭环衔接,在一轮评改过后要进行错误修正后的复批。美术学科每节课上发作业本,课后收齐,全校学生的美术作业页页有评语、篇篇有反馈。
三、沈阳市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超量作业、惩罚性作业等现象依旧存在
调研数据显示,仍有10.4%的学生作业时长在60~90分钟,3.7%的学生作业时长在90分钟以上。通过对作业时长超标学生进行年级分布的再分析发现,三、四年级学生占比最高(见图2)。22.9%的学生家长表示孩子做过“小测试有错题或错字,抄写5遍;因纪律问题导致班级扣分,罚写计算2页”类作业。这表明超量作业、惩罚性作业依旧存在。
(二)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亟待提升
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尤其是远郊四区县(市)教师并不是作业设计者,他们仅仅依靠区里统一购买的教辅材料或是教学主任、年级组长设计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访谈时如下:“讲完新课布置作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第二天批改讲评错题”“都是用(区里)统一购买的一教一辅,按课时布置给学生”“教学主任会提前一周设计作业,统一发给班主任,自己设计(作业)也有,也用小猿口算做计算题或词语听写”。
事实上,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后,掌握情况也会不尽相同,教师需针对执教班级学生特点,对作业进行自主设计和改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诊断学情,改进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三)作业批改结果呈现过于量化的现象,忽略质性评析
调研发现,四个远郊区县(市)26%的学生家长选择了“教师未及时反馈作业情况”,82.6%的学生家长选择了“作业批改以分数或等级评語(优、良、中、差)等形式呈现”。教师访谈及现场查看作业本也侧面印证了这种情况。小学各学科作业批改仍是在“√”和“×”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量化的批改结果。从实践来看,除了对和错以外,作业还包含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信息,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品质、素养水平等,这些信息往往隐藏于作答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细致挖掘和精准剖析,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后才能发现。如果仅仅呈现分数或等级,难以激发学生改进的意愿,而有针对性的评语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改进。然而,传统的量化式作业批改依然是主流,具有质性评价意蕴的内容还比较少。
(四)教师、家长均存在对作业功能认识单一的问题
作业问题源于落后的教育观念,访谈中仍有部分教师把知识的习得与技能的掌握看成是教育的全部,把课堂教师讲授与课下巩固训练看成是教育的主要内涵,由此引发作业量大质低,学生倦怠,教师无奈,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目标的高度看,作业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但是如果将作业等同于巩固练习、应试训练,完全是对作业功能的矮化、窄化和异化,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过度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39.1%的家长认为作业的目的是“反复操练,提高学生成绩”,7.3%的家长对国家“双减”要求非常不了解。现阶段小学生家长多是80后,部分家长对照个人教育经验,认为作业多多益善、熟能生巧。访谈中教师提到:“作业留多了,与国家政策相悖;留少了,农村学校放学早,学生写完作业看手机玩游戏,家长觉得学校不尽责”“家长大多只是听说‘双减,还是希望教师多留作业”。因此,家长的作业观、教育观也与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成效息息相关。
五、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一)分级协同管理,健全作业管理督导机制
提升作业管理实效,需要市、区、校三级协同管理,各司其职。一是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对作业的来源、设计、布置、批改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将优秀作业案例认定为校级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二是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应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以及省市作业管理指导意见,研制作业督导指标,将作业管理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范畴,并依据督导考核结果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让政策“长牙齿”。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作业育人价值
《通知》提出要“把握作业育人功能”,2022年版新课标中也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义务教育各学科的培养目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是衡量课改成效的关键尺度。因此,必须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同频共振。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从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对作业内涵进行诠释。在设计环节上,应从作业时长、内容、形式等多角度进行精心考量;在评价环节上,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及思维变化,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语;在作业反馈上,要有趣、有料,体现差异性,便于学生及时改进,最终实现作业由育“分”向育“人”转变。
(三)加强作业设计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作业设计是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一是要强化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和交流。当前,沈阳市作业设计培训中理论多实践少,缺少针对学科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性及跟踪性指导,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与研讨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的可操作性指导;也可邀请市、区教研员跟踪某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后指导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同时,结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区域作业改革实践经验,区域教研部门和学校可通过为教师提供“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或优秀作业样例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经验交流等。二是要加强对教师作业观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作业观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的培训,引导教师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使作业改革和课程改革内涵匹配,重视作业的育人功能而非单纯地认为作业只是对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完善。
(四)大数据赋能作业管理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作业管理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先进技术作支撑,而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作业管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向。教师在作业设计、应用、辅导、反馈、评价等全流程实施中,可以利用数据技术进行科学的采集与分析,满足学生关于作业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作業管理效能。在设计环节,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学生课堂互动频率、教师课堂观察等记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能有效纠错的作业;在布置环节,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靶向作业”,即“百人同案”“一人一案”。既要着眼共性问题,关注“备教学评”的一致性,为全体学生布置同一类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又要基于大数据反馈,为个别学生提供“定制化”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知识薄弱点,实现思维的升级。在作业反馈环节,可结合大数据技术系统持续分析学生作业数据,生成每个人独特的知识图谱画像,利用后台为学生推送个性化错题本、补充作业、举一反三练习、微课讲解等。
参考文献:
[1]曾素林,许慧.数字化驱动作业管理:价值意蕴、问题审视与实践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6).
[2]李嘉欣.“双减”背景下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33).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