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通关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7-11王全海祝群喜刘福来胡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5期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

王全海 祝群喜 刘福来 胡曦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通关式教学;学生学习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1],是一门技能型课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断普及,人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量教师学者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分层次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等都取得了大量教学成果。

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起点不一致, 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各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存在一定差异[2]的特点。从课程内容特点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课内学时有限。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强调实践操作性,仅仅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必须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

本文作者教学团队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教学对象,按班级进行分组,一组采用通关式教学模式,另一组继续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通称为其他教学模式)不变。实验教学结果对照显示,通关式教学模式效果更优,取得了超预期的教学效果。

1 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文化教育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文化素养、基础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处理与程序设计方法;掌握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及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与管理,具备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

2 通关式教学设计

通关式教学模式[3]是由教师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设计成对应关卡,再辅助教学团队研发的“通关实训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前、课后随时随地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

學生在通关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像打游戏一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后,就可以进行该项知识点的通关测试,通关之后,可以继续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直到完成所有关卡。

以“表格处理软件使用”章节为例,教学团队对该章知识点划分了7大类24小类,梳理完成77个知识点,其中简单知识点为23个,一般知识点27个,困难知识点11个,拓展知识点13个(拓展知识不做通关要求,供学生自我挑战),每个知识点都配有一个2~5分钟的讲授视频,总时长达4.8小时(其中拓展知识点时长为1.4小时),并依据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4 ~6个题目,已提供了391个(其中拓展知识点题目有67个)。

有的讲授视频包括多个知识点,有的题目也包括多个知识点,知识点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预习题目,课上再有针对性听讲,课后要进行通关测试,只有通过该章节所有关卡测试,才表示该章节学完[4]。

通关知识点的更新和补充是动态的,一方面是来自学生所提的问题,教师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讲授并完成相应知识点的资源库的补充;二是补充更多地拓展知识点,以满足对章节知识有更多需求的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对原有知识点的资源库讲授情况进行反馈,教师针对反馈情况对原有知识点的资源库进行更新。

3 通关式教学实施

教学团队对全校9个非计算机专业进行分析,剔除民族学专业,余下共58个班级分组对比教学实验,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及兴趣点,为确保数据更客观,将每一个专业都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通关式教学模式[5],二组保持原有教学模式(如传统线下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等通称为其他教学模式)不变。另外,对参与对比实验的专业班级采用同一授课教师授课,同一套讲义模板和课程进度计划安排。各专业班级教学模式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教师在上课前,先在“通关实训教学平台”查看对应班级学生通关情况数据,包括学生预习时长与整体进度,通关过程中问题最多的TOP10知识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建立计算机思维,下课前,再要求学生进一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通关测试,以完成相应章节的课程。

另外,老师还需要依据讲授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讲授视频,更新“通关实训教学平台”资源库,关注平台学生问题,为下次课堂做准备[6]。

4 教学效果

期末考核结束,统计发现全校58个非计算机专业分组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各章节得分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生成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采用通关式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其他教学模式。

其中t表示通关教学模式某题型平均得分,q表示其他教学模式某题型平均得分,v表示某题型分值,可以计算得出x,x表示某题型通关教学模式比其他教学模式得分提高百分比,数据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越是难度大的题目,采用通关式教学模式学生得分与采用其他教学模式班级学生得分差值更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通关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一种挑战探求精神,教学效果更好。

此外,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学团队委托学校社会实践部学生到学生宿舍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学效果满意度、在通关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乐趣、是否愿意通关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科目等。调查问卷历时一周,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06份,682名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达到了96.6%,676名学生表示在通关学习过程中感觉有乐趣,占比达95.75%,有691名学生表示希望通关教学模式能够推广到更多科目学习,占比达97.88%。

教学团队针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现愿意通关教学模式推广到更多科目的学生人数比对教学效果满意人数多,后来对这些同学专门走访,主要反馈情况为:通关教学模式可以真实地评价对每一个知识点掌握程度,可以学到真东西,这一教学模式值得肯定,希望能够在其他科目推广,但个别知识的梳理深度还有待持续加强。

5 结束语

通过委托学校社会实践部对学生随机走访调查、对比班级期末考核分数及课堂效果反馈数据来看,这种通关式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参与感与即时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这种通关式教学模式下,要想取得本课程学分,就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通关学习,来不得半点侥幸,对于不懂的问题,会积极主动与教师询问、与同学交流,提高了学生主观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比期末考核结果也佐证了每一个通关学完课程的学生,其对本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都达到了超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为老师提供了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通关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真实地学习到了各知识点,并能熟练掌握,但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生反馈更新课程知识点讲授方式方法,设置好各知识点的前导知识点,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录制规范讲授视频,针对学生常犯错误进行总结、整理、归类,并要对每一个通关知识点精选适量的通关题库,这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同时,随着通关知识点及通关题库等教学资源库的逐步丰富,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难免会受到资源库中已有内容的影响,从而限制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学团队在通关卡点资源库建设时,就建立相应的更新机制,并建立资源库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正向反馈机制,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猜你喜欢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出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