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VF课程优化教学研究
2016-06-02魏巍
魏巍
摘 要 为了普及计算机文化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VF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研究,并提出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VF 非计算机专业 选修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加强课程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响应我校“创建合格普通本科高校,首先应从教学抓起”的战略口号,学校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现已开始落实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质量工程”。
目前,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多门选修课,选修课的广泛开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选修课的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活跃因子,同时也对选修课的教学寄予更高的要求。为拓宽学生本专业的传统知识领域,让学生在已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给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Visual Foxpro》,如何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搞好这门课的教学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F课程的意义
教育部曾提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是一种面向微型机使用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开发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常用工具,提供方便的数据库创建和管理、数据索引、查询及报表输出等功能,操作简便、灵活易学,很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同时也是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内容。鉴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技术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同于以往模式的一种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开发智力、拓宽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和素质,也会大大提高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的效率,以增强其毕业后踏入社会的自我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综合高校学生报名选修这门课的情况来看,每次都能爆满,说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想要学习计算机技能的愿望比较强烈,愿意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很高。因此,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VF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VF课程的特点与其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数据库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从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节课结束,都在讲解同一个问题:如何让计算机来管理各种日常信息。而这种形式的课程是学生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他们还是带着过去的学习方式来学习VFP 数据库程序设计的内容,最终导致出现下列问题:
(1)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对课程缺乏整体认识,不知道学完后能用它来做些什么,常常认为VF是一门与C语言等相似的另一种高级语言。
(2)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虽然课程内容学会并不难,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散记忆,并不十分清楚所学内容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哪一个组成部分,在头脑中很难建立起课程体系的整体概念。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能给学生建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框架,为此教师必须对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等环节进行改进。
3如何提高VF课程教学效果
3.1分析课程特色并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校培养多学科专业学生是为社会输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毕业后具有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日常工作事务处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虽然很多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学生兼收,但学校相当多学生是文科生,他们偏重于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多地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大学选修课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的教学应有不同于必修课的特点。它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重视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最新科研动态的传递和评价、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应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计算机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实践性很强,通常这类课程涉及面广,在内容上比文科类课程抽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授VF就不能按照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要求,而应该密切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他们运用数据库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文理渗透,以此作为这门课最终的教学目标。
3.2针对非计算机学生特点,选好教材,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逻辑思维偏弱的特点,在选择教材时最好理论结合实例类的教材,同时采取“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先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实践的作用是由认识引出概念与理论,学习从实践到理论的分析研究方法;理论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概念、理论与方法,较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再实践的目的是验证理论、明确理论的实用意义与实际应用的方法,探索创新并提供实践能力。
3.2.1认识学习,激发兴趣
通常学生选修VF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但未必真正了解课程学习的内容,而且课时少,若课堂上仍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为先导,学为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教师使学习活动有兴趣。不妨第一堂课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身有感触的例子进行讲解,演示一个直观形象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作详细分析,突出说明用途,使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感,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门课,自然地形成对这门课的总体认识。
3.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教学,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去,逐层推进任务。通过对问题的分解细化,得到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上第一节课时,先给学生演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在后续的授课中,将整个系统进行分解,每个部分作为一个任务逐一讲解,学生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整个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点—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2.3突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F课程的目标是重在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处理和查询数据,提高动手能力。课程内容操作性很强,应采取内容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课堂上精简讲授内容,抓住重点,选取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知识点作为讲授重点或讨论重点,一般知识由学生自学。授课内容重点放在数据库的管理应用方面,以演示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数据表的建立和使用开始,再到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对每一部分内容详细介绍“怎么用”,让学生学会使用VF开发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当堂内容学完后紧接着上机实验,使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以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使用方法,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数据库技术。进行先期实践后,分析得出这一实践环节中所涉及的理论。尽力避免对学生单向灌输, 注意处理好详讲与略讲的关系, 力求少而精, 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地理解概念、系统把握数据库理论的知识脉络。
3.2.4分组作业,创新实践
在开课初期给学生布置几个课程设计题目,以几人为小组选题共同完成作业,允许学生自己创新设计。将一项大任务分解成小问题,由学生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学生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协同完成。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如何积极探索,最后解决问题。不但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熟练应用,而且能锻炼他们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抽象能力和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新的想法且付诸实践,最终既完成提交作业又激发出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整个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3开展研究型教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鼓励部分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我们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包括学习资源、答疑平台、讨论社区、自我测试、知识拓展、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模块。在平台上上传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包括课件、教案、教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等;在答疑版块里除了提供互动的问题解答,也可以预先存有常见问题的解答库自动解答,以便学生及时得到答案;讨论社区主要基于BBS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论坛上;在线测试初始可以基于试卷库提供整套试卷的学生随机检测,在条件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为灵活的随机出卷机制,学生可以在线定义考卷特点,系统利用组卷算法从后台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实现自动出卷,并能立即反馈考查结果;知识拓展可以基于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相关资源链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结语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浪潮中,选修课教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任课教师要精心编排,在“选 ”、“讲”、“导”过程中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生动性,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努力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文理兼通,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数据库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开拓创新,紧跟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郑丽娟.趣味教学VF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J].计算机教育,2007(3):32-34.
[2] 李雁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1):75-77.
[3] 黄陈蓉,黄坚,袁宗福,等.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6):28-30.
[4] 张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5] 高杨帆.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块提高大学文科生科技素养[J].教学研究,2012,35(4).
[6] 顾玲芳,冯瑶,张琦.应用型本科VFP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9).
[7] 李广水,马青霞.完整案例导向的VFP教学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