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全集》编校商榷

2023-07-11萧跃华

博览群书 2023年6期

古人称“校对”为“校雠”,又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足见校对工作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尽善尽美。但如果不以“仇人”的态度去攻克这个堡垒,尽最大努力减少差错率,好书也会变为不好的書,使人兴趣索然,不堪卒读,甚至导致歧义而误读。《博览群书》“错了吗”专栏的开设,目的就是希望有敬畏心的读书人,有事业心的出版家,有责任心的编辑者,大家都来重视图书校对工作,共同为正确使用汉字,纯洁祖国语言,减少图书差错,进一步提高出版质量添砖加瓦、奉献力量。

专栏秉承与著者为善、与编辑为善、与出版社为善的原则,重点关注国字号、省字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就事论事,对语言失范、逻辑不顺、违背常识等阙误提出商榷意见。稿件全凭质量,不存成见,不搞派性,不看名位,不作交换,要求语言清新,文风质朴,融准确性、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当然,这个争鸣平台中的有些差错可能并非硬伤,而是见仁见智,各有所据。唯愿各界关注并商榷,则于中国出版益莫大焉。

——栏目主持人?萧跃华(北京日报社副社长)

《博览群书》杂志拟开设挑错专栏,北京日报社副社长萧跃华先生应邀主持此事并“以身试法”,请求对他的文字不吝“吹求”。勇哉,我们的编者!“无错不成书”,已成为我们行业编者作者的“顽疾”,此栏目之设,或有小补焉。

——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喜欢苏东坡其人其文,欣闻中华书局出版《苏东坡全集》全八册(2021年5月,主编曾枣庄、舒大刚,责任编辑熊瑞敏、刘树林、王守青、胡香玉、周梓翔、张舣方),立马从万圣书园抱回一套,铺展书斋,摩挲饱览——装帧考究,印刷精美,简体横排,省略注释,字大行疏,赏心悦目,激发了我无所畏避的阅读兴趣,集中两个多月时间(不分八小时内外)从头至尾通读一遍,逐卷用毛笔写下两三百字的读后感,然后扫描、打印、整理了16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了却了多年夙愿,致敬中华书局,感谢主编和责任编辑。但也发现白璧微瑕。五一长假,翻出家藏其他四种版本,重点对全集第五、六卷《东坡题跋》内容进行互校,现就三类问题择其要者罗列如下,就教于全集主编、责任编辑和读者诸君。

其一,繁简杂陈问题

古籍出版由繁体竖排改简体横排,方便了没有接受繁体字教育的读者阅读。但通假字、异体字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如果不同步简化,可能会给读者带来疑惑。

《跋〈石钟山记〉后》:“钱唐、东阳皆有水乐洞”,“唐”同“塘”。

《书罗浮五色雀诗》:“海南人则谓之凤皇”,“皇”同“凰”。

《题子明诗后》:“眉之蟇颐山观侯老道士”,“蟇”同“蟆”。

《题张子野诗集后》:“懒同胡蝶为春忙”,“胡”同“蝴”。

《评杨氏所藏欧蔡书》:“杨君畜二公书”,“畜”同“蓄”。

《记樊山》:“遇大风,柂师请所之”,“柂”同“舵”。

《又跋汉杰画山》:“看数尺许便卷”,“卷”同“倦”。

《杯柈舞》:“柈”同“盘”。

《书赠宗人镕》:“书此以遗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然事在五百年外,价直如是,不亦钝乎?”“直”同“值”。

《跋杜祁公书》:“公书政使不工,犹当传世宝之,况其清闲妙丽,得昔人风气如此耶?”“政”同“正”。

《书蜀僧诗》:“觜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觜”同“嘴”,“臕”同“膘”。

《题渊明诗》《书所获镜铭》《书韩定辞郁诗》《记子由诗》《题文潞公诗》《书王太尉送行诗后》《跋旧与辩才书》《记欧阳公论文》《书〈左传〉医和语》等20多则题跋都有这个问题,出版部门能否规范体例,一简到底?

其二,文字错讹问题

古人称校书为校雠,又有“无错不成书”之说。全集皇皇八大卷,要求一个差错没有不太现实,但中华书局作为全国古籍出版重镇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如今看来还有努力空间。

《题广州清远峡山寺》:“若于淙碧轩之北,作一小闸,潴为澄潭,使人遇闸上,雷吼雪溅,为往来之奇观。”“遇”为“过”。

《跋与可纡竹》:“且以想亡友之风节,其屈而不挠者,盖如此云。”“想”后掉“见”字。

《跋陈莹公题朱表臣欧公帖》:“文忠公《读石守道文集》”,书名号当去。石介(1005—1045),字守道,山东泰安徂徕人,世称徂徕先生。著有《徂徕集》二十卷。欧阳修(谥文忠)撰有五言长诗《读〈徂徕集〉》《重读〈徂徕集〉》和《徂徕石先生墓志铭》。东坡所说“读石守道文集”实指读《徂徕集》。

《题和张子野见奇诗后》:目录和书内同题,“奇”为“寄”。

《题卫夫人书》:“‘馆字从舍”,“馆”为“舘”。

《评诗人写物》:“‘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诗,盖村学中体也。”“诗”为“语”。

《记太白诗》:“醉着鸾风衣,星斗俯可扪。”“风”为“凤”。

《书杜牧集僧制》:“种谔知青涧城,无以使此等,辄出牒补授”,家藏四种版本“牒”后均无“补”字。

《跋桓元子书》《再跋〈醉道士图〉》《书外曾祖程公逸事》《书雪堂义墨》《辩杜子美杜鹃诗》《书常建诗》《杂书子美诗》等也存在漏字、错字,或虽有出处但如“补”字一样的现象。

其三,标点歧义问题

先秦古籍没有标点,汉代发明了“句读”,俗称“断句”,故《三字经》有“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苏东坡著作“句读”版本不少,但这个版本的标点歧义问题仍然存在,其后果如俞平伯1978年5月9日《致叶圣陶》所云:“现在读古书,标点不能无,犹如拄杖之不能或缺。若用之失当则有蹉跌之虞,亦可惜也。”

首先是断句欠推敲。

《记李邦直言周瑜》:

李邦直言: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安上言吾子似快活,未知孰賢与否??

此句似可加引号断句为:

李邦直言:“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安上言:“吾子似快活,未知孰贤与否?”

“安上言”,《稗海》引下夹注“句疑有误”,《苏轼全集校注》注释“未详”。可否是王安石同母三弟王安上所言?乌台诗案,王安上作为“同案犯”名列“收受有讥讽文字而不申缴官司者”22人行列,被罚铜(宋制违纪违法情节较轻官员可纳铜赎罪)20斤。47名“收受无讥讽文字者不罪”。这说明二人关系不错,往来书信中有“讥讽文字”。他们十有八九一起游玩喝酒赋诗,兴头上开开朋友玩笑。即使此说不成立,“言”后也似应加顿号和引号。

《书怀民所遗墨》:“怀民遗仆二枚,其阳云‘清烟煤法墨,其阴云‘道卿既黑而光。”“既黑而光”是对墨的外貌描述,后句当断为“其阴云‘道卿,既黑而光。”

《跋卢鸿学士〈草堂图〉》:“迨、过远来省。”“远”是苏辙第三子苏远,并非指苏东坡儿子苏迨、苏过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父亲,“过”后当顿号。

《作伪心劳》:“所谓‘作伪,心,劳日拙者耶?”看题识文,当断为“作伪,心劳日拙”或“作伪心劳日拙”。

《评草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周越仲翼”不是“周越字仲翼”,而是北宋两位著名书法家,“周越”后当顿号。

《书别造高丽墨》《书蜀公约邻》《题合江楼》《书〈楞伽经〉后》等也存在断句问题。

其次是引号不规范。

《书司空图诗》:“若杜子美云:‘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前两句出自杜甫《倦夜》,后两句出自杜甫《月》,共用一个引号给人一首诗的错觉。

《书陆道士镜铭》:“其铭曰:‘汉有善铜出白阳,取为镜,清而明,左龙右虎俌之。”“左龙右虎俌之”形容铜镜装饰,不是铭文,当放单引号外。另“俌”同“辅”。

《记鬼诗》:秦太虚言:“宝应民有以嫁娶会客者。酒半,客一人径起出门。主人追之,客若醉甚,将赴水者。主人急持之,客曰:‘妇人以诗招我,其词云:“长桥直下有兰舟,破月冲烟任意游。金玉满堂何所用?争如年少去来休。”苍黄就之,不知其为水也。然客竟亦无他。”夜会说鬼,参寥举此,聊为记之。这种双引号、单引号、双引号反复套用现象应当尽量避免。

《书汪少微砚》《书孙叔静诸葛笔》等亦有以上瑕疵,尤其题跋中问、云、谓、曰后该引或引比不引好的问题较为突出。

《跋退之〈送李愿序〉》:“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书子美〈自平〉诗》:“杜诗盖云自平宫中吕太一,故下有南海收珠之句。”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

《题杨朴妻诗》:“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否?”

《跋庾征西帖》:“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

《书杜介求字》:“严子陵若见,当复有卖菜之语。”

《跋赵云子画》:“蜀人谓狂云犹曰风云耳。”

《书渊明〈归去来〉序》:“《马后纪》,宫人见大练,反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这不仅是引号问题,傻皇帝问饥民为什么不吃肉打分号也成问题了。

这种现象至少还有30处以上。

再次是顿号太频繁。

《书若逵所书经后》:“而此字画,平等若一,无有高下、轻重、大小。云何能一?以忘我故。”此跋四言体,前一顿号改逗号,后一顿号去掉,从观感、阅读来看或许爽心悦目些。

许多约定俗成的称谓,如朝代的秦汉、汉唐、隋唐、唐宋、魏晋、汉魏、齐梁、晋宋,诗人的苏李、曹刘、陶谢、李杜、徐庾,书画家的颜柳、褚薛、欧虞、顾陆、曹吴,书法种类的真行、草隶、行草、行楷,其他的孔孟、佛老、郑卫、琴棋、桃李、池歙、巴渝、声味、鸟鹄等,二字之间打顿号,不若去掉简洁大方。

另外,题跋该打书名号的没打,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可商榷处至少能找出两位数。

全集其他六卷,我互校过第三卷的三道奏折,上面指出的三个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杭州召还乞郡状》:“皇恐死罪!”“皇”同“惶”。“小臣周穜”,“穜”同“种”。“般出廨宇待罪”,“般”同“搬”。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寮”同“僚”。“臣亦将老且死见先帝于地下”,“臣亦将老且死”后加逗号如何?

《上神宗皇帝书》:“纵使此令决行,果不抑配,计其间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家若自有赢余,何至与官交易。”“家”前移“人”后,曰“必皆孤贫不济之人家”是否语气更顺畅些?这道著名万言奏折标点可商榷处还有不少。我本行伍出身,缺乏学术训练,壮着胆子咬文嚼字,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弄巧成拙,敬请大方之家赐教。

(作者系北京日报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