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2023-07-10徐桂华

艺术大观 2023年1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表现声乐演唱

徐桂华

摘 要:好的声乐演唱可以产生美妙绝伦、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效果,它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素养,力求声部、呼吸、音准与作品情感的高度融合,从而提升演唱的品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身体部位与演唱的协调统一,如恰当的肢体语言、合理的面部表情等,让声乐演唱的内在信息呈现于众,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及关系,并就实际演唱中如何有效实现发声与艺术的全面融合,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发声技巧;艺术表现;声乐演唱;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7-00-03

声乐是通过演唱者发声来表达作品或个人实际情感的艺术展现手法,美妙动听的音乐使人流连忘返、醉在其中,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追捧与喜爱,目前在我国各大音乐院校成立的民族、美声等声乐课程,就是以培养声乐专业人士为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配合人体的头、鼻、口、胸等各个器官或部位,产生洪亮的共鸣效果,并结合声乐作品的具体要求,实现对音准、音色、音量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想要拥有标准的发声条件和声乐技巧,要求学习者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训练发声,追求发声与音乐艺术的巧妙融合,以此烘托舞台氛围。

一、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的可行性探究

音乐艺术是看不见、摸不到,却又实际存在的一种物质,它可以很好地作用于声乐演唱的各个阶段、环节之中,进而焕发声乐之美、艺术之美,尤其在演唱者技巧与情感高度统一、完美配合的情况下,声乐演唱往往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所以说艺术表现是声乐表演的内在形式;而发声技巧则可以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进行判断、感悟,从而享受盛大的音乐演出,因此发声技巧属于声乐表演的外在形式[1]。内外两种艺术形式的统一融合,既满足了听众在听觉方面的艺术需求,也对听众的情感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声乐作品直达内心、痛击灵魂,这样的表演往往能够获取听众的认可。

综上分析,声乐发声是非常讲究专业性、系统性的一种技巧,也是广大声乐演唱者必须具备或学习的硬性知识之一。随着演唱者在发声方面有所突破,便会自然而然地重视演唱情感的酝酿、流露。因此,声乐演唱者不必盲目苛求二者的融合,音乐艺术力的激活与焕发,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在平日的发声训练中,演唱者应专注于技巧水平的提升,追求形神兼备的演唱气质,如此,艺术特质将会悄无声息地诞生、蔓延,进而对演唱者的表演能力起到全方位的助力作用。

二、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关联分析

艺术表现是声乐演唱的内在本质,而发声技巧则是彰显声乐特色的主要方式,二者看似缺乏互动,但经过分析后发现,发声技巧融合艺术表现是有可行性的,所以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发声技巧对艺术表现的作用

发声技巧是展现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声乐演唱者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当演唱者对技巧的运用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艺术表现力便随之而来。在声乐技巧中,如音色、音调、音量的调整,都需要演唱者在实际表演中根据声乐作品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控制,不同元素之间的巧妙搭配可以产生悦耳动听的音乐效果,相应的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情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听众,听众再根据个人对声乐表演的理解能力、体会能力感知声乐作品,实现与演唱者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即证明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力独具特色,令听众拍手称快、给予赞美。因此,发声技巧是呈现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是获取听众信任、情感认同的技术手段。

(二)艺术表现对发声技巧的影响

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是人曲合一、形神兼具,这种艺术表现力不同于技巧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它具有隐性特征,需要演唱者技巧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方可实现艺术呈现。与此同时,演唱者不再为了追求艺术而刻意营造氛围,对他们而言,声乐作品的唱词、节奏、韵律等都可以成为声乐艺术的加工品,真正达到了予取予求的演唱境界[2]。由于对声乐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情感表达更加准确无疑,演唱者完全可以此为基准不断打磨技艺、锤炼技巧,增强声乐舞台的表现效果。

三、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的路径

(一)声部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第一,学会运用不同位置阐述情感、表达艺术。通常认为声乐发声的主部位是喉咙,依靠聲带产生推动力将声音带出口腔,其特点是发声简单、声色单一,缺乏共鸣效果,常用于一首歌曲的主歌区,比如对情感的铺垫或故事的叙述;当演唱行进到歌曲的副歌部分,也就是高度重复且带有高潮效果的区间,此时声乐作品往往呈现出兴奋高亢、激动紧张的音乐节奏,而演唱者的个人情绪必须与作品的主基调相一致,研究认为,胸腔打开配合声带发音可起到良好的共鸣效果,所以在发声上要同时注意高音与发声位置的有效结合。作为演唱者应根据不同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演奏风格等强化声部的合理使用,如《英雄赞歌》《松花江上》这一类美声作品,在演唱时一定要突出悲伤、怀念的情感,如果仅仅依靠一个部位或一种共鸣,则很难产生应有的演唱效果,这些作品的演出要点之一,就是要求演唱者能够代入听众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和体会。随着演唱的推进,当节奏和韵律出现变化时,演唱者还要合理运用其他部位控制音色、音准等。由此也说明了一点,演唱者在登台之前要调整好演出状态,一方面,确保身体无恙,可保证发声位置良性运作;另一方面,演唱者必须提前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作品前、中、后三个时期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为声音赋予灵性、为舞台赋予活力,进而实现发声与艺术的紧密融合。

第二,学会运用肢体动作配合发声。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的融合,还体现在演唱者能否恰当使用肢体动作。比如,声乐作品的主旋律是欢快激昂的,演唱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面部的处理和调整;如作品带有悲戚之感,演唱者就要在恰当时机展现出悲伤甚至是苦痛的表情;作品中有遥望远方、思念故乡之意,演唱者可缓缓抬起单手,短暂停顿后徐徐落下,意指个人情感层面的抒发。无论是美声、通俗抑或民族声乐,不同作品诠释的内容和情感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演唱者能够配合作品蕴意使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无疑可为声乐演唱增光添色,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情感艺术最容易打动听众的内心;如若不然,则声乐演唱缺乏内在本质,难以获得听众的认可[3]。需要注意的是,肢体语言不可随意滥用,一方面,为了演唱的持续性、稳定性而考虑,另一方面,过量的肢体动作容易引起演唱者身心疲劳,进而影响演唱质量。因此,建议声乐专业人士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肺活量的提升,增强身体机能的同时为优质演唱夯实基础。

第三,寻找音色与发声的契合点。基于演唱者自身的体质影响,在音色的处理或控制上存有明显的差异,如有些歌手声音洪亮,非常适合演唱那些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声乐作品;有些歌手音色普通、缺乏亮点,通过后期的针对性训练,不断探寻与自己适配的音乐风格。这说明演唱者一定要明确个人定位,擅长哪种风格、哪种特点的声乐演唱,最大化自己的音色特点,并将个人对声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化为声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以弥补在音色方面的缺陷和问题。通常认为,音色不仅仅取决于演唱者的个性差异,还受声部的影响和控制,如演唱者借助发声部位的作用发出假声,就是一个“借力发力”的例子;又如部分作品层次感强、情感复杂,采用真假音来回转换的方式,提高作品的艺术渲染力。不同演唱者在声乐天赋方面各有所长,音色的表现形式就大为不同,因此需要演唱者专注于音色的科学调整、合理使用。

(二)呼吸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第一,呼吸与作品主旋律的融合。如果说发声技巧是展现声乐艺术的基础,那么良好的呼吸能力就是培养发声技巧的前提与保障。那些优秀的声乐艺术家、演唱家,之所以能保证一首歌曲流利自然地呈现于听众,且几乎难以听到句与句之间的换气声和顿挫声,就是因为自身的呼吸系统异常强大,可以遮蔽因换气所造成的演唱阻碍。科学的呼吸方法有助于锻炼演唱者的心肺功能,不会因连续唱词导致身体内氧分不足。一套完整的呼吸训练,要求演唱者结合声乐作品的主旋律或情感基调进行合理安排,要和声乐艺术的展现特点相适配,掌握换气的速率、时间以及具体方式,或减弱呼吸强度、或增加呼吸力度。例如,声乐作品主打叙事抒情的节奏,整个演唱过程中应该保持相对平和且富有柔性的特征,因此以长呼吸的方法进行换气;如果声乐作品是激昂的、亢奋的,则说明音乐节奏必然具备强劲的律动感,因此选用略带急促的呼吸方法,用以呈现声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总而言之,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突显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需要演唱者加强呼吸训练。

第二,呼吸与作品结构的融合。随着我国声乐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声乐作品相继问世,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情感思想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有激情欢快的、有低沉深邃的,还有多种复杂情绪共同包含其中的作品,因此要求演唱者能够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结构、特點合理筛选呼吸的具体方法[4]。比如,参加声乐考试、演出活动等,如条件允许,选手要尽量选择自己常练的曲目,一方面是对歌曲演绎有信心,另一方面是熟悉的作品更有助于演唱者顺利呼吸;而有些情况下,演唱者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作品,且将要演唱的作品在结构、情感等方面不易把握,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抑或是先扬后抑,因此这就对演唱者自身的呼吸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唱者应结合作品结构和节奏变化合理使用呼吸方法,让呼吸带动身体其他部位发声,并确保因呼吸产生的杂音不会对演唱造成过多负担,力求美妙动听的声乐呈现。

第三,呼吸与人体动作的融合。为增强声乐的艺术展现力和社会宣传力,表演者会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舞蹈动作丰富声乐表现形式,如民族类、美声类的声乐创作,将传统与时下的音乐要素进行整合,配以相应的舞蹈、服饰、装扮,呈现文化气息;部分通俗类民乐则设计一些相对简易的舞蹈动作,让听众在享受声乐演唱的同时,跟随节奏一起舞动,增强互动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自身的呼吸调整能力和控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平时声乐学习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量,探究如何保持呼吸、演唱、动作三者的高度融合。

(三)音准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第一,吐字对声乐艺术的影响。咬字是否清晰、吐字是否干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声乐的演出效果。声乐作品中的字、词、句,是对整部作品核心思想的重要诠释,且吐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听众能否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声乐艺术表演产生情感共鸣。时下有不少声乐学习者或爱好者,为了追求某种演唱风格,故意吐字不清、咬字含糊,尽管这种唱法符合部分声乐作品的特点,然而表演风格一旦养成习惯,则容易对后续的声乐学习产生影响。传统的声乐作品非常注重吐字问题,今后乃至未来的声乐创作或声乐教学,都要求学习者严格规范自身的演唱行为,尽量以普通话为主,如有特殊要求才可使用方言进行润色。实际上,有不少经典的声乐作品都要求演唱者在吐字时做到铿锵有力、面不改色,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每部声乐作品在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其演唱情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吐字问题是一贯的严要求、高标准,搭配好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音准、音色、音调进行合理设计,方能呈现出声乐演唱艺术性、规范性的表演特征,从而为声乐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提供有力依据[5]。

第二,声调对声乐艺术的影响。跑调是声乐学习或演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少演唱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演出经验不足,导致实际演唱中因精神紧张造成走调、跑调,致使声乐演出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与演唱者缺乏自信有关,而决定自信的因素,是演唱者自身发声技巧是否到位,以及演出前是否认真体会声乐作品的核心思想,当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后,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即可化为演唱者对声乐艺术表现的理解,技巧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最终呈现出声乐演出的魅力与真谛。

四、对声乐演唱者的建议

鉴于发声技巧对呈现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融合的必要意义,作为声乐演唱者首先要建立“敢唱”“敢练”的思想,强化单独练习、群体训练、面向听众训练等多种方式的融合使用,锻炼强大的控场能力和心理素质,面对他人提出的不足或意见,应虚心接受、加大训练强度,针对性下手方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出能力。同时,建议演唱者利用闲暇时间深入社会、感受生活、体味百态、拓宽视野、丰富学识,尤其在演唱时,不能将声乐作品定格或局限于某个区间,一定要打开思路、拓展联想,在表演的同时,脑海中幻想出符合演唱描述的情境或画面,加大作品情感的宣泄力度,为听众与演唱者搭建一座用于声乐交流、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声乐技巧融合声乐艺术,并创造艺术魅力。

此外,声乐表演者还要注重科学饮食、合理锻炼,尤其在声乐演出前,尽量确保食物清淡、健康,让喉咙及身体各部位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发挥演唱技巧、打造艺术品质。

五、结束语

发声技巧是彰显声乐艺术的前提,也是创造艺术要素的必备条件,声乐作品流露出的情感思想,是实现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结合的重要介质。鉴于此,演唱者不光要重视基本功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还要切身体会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人文理念,掌握作品前、中、后三个部分的音乐节奏和情感变化,合理运用各种发声技巧。

参考文献:

[1]常文杰.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途径[J].戏剧之家,2022(33):67-69.

[2]苏祥玲.通俗声乐演唱技法在录音艺术实践中的探索[J].大观(论坛),2022(04):53-55.

[3]王伟.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探讨[J].参花(上),2022(03):89-91.

[4]吕雪婷.浅谈合唱艺术中声乐发声技巧的训练策略[J].艺术评鉴,2021(13):69-71.

[5]张琳曼,李重阳.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新思考[J].明日风尚,2021(09):39-40.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艺术表现声乐演唱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禅宗美学对中国书画艺术表现的影响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