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作用研究

2023-07-10翟星星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

翟星星

摘 要:单簧管是木管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以来,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使其音域更加宽广,音色更加丰富,音乐表现更富张力,成了交响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响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单簧管乐器的特色,进而对单簧管在交响乐中所起到的表达乐思、连接乐段、增强音效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使大家充分认识和理解单簧管在交响乐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广大公众从专业角度欣赏交响乐和了解单簧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交响乐

中图分类号:J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03

单簧管又名黑管,是木管乐器的重要成员,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自诞生以来,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音域不断拓宽,音色更加完美,演奏技术不断创新,给作曲家创作增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交响乐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随之乐队中的众多乐器也被广大公众所熟悉,单簧管作为乐队木管乐器重要成员,也被大家熟知和热爱,但是绝大多数公众欣赏到的是它独奏、重奏和协奏的音乐,对他在交响乐中所起到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为使公众更加全面地认识单簧管,更好地欣赏交响乐,专业演奏员能更准确地把握单簧管在交响乐中扮演的角色,笔者根据多年的演出实践和教学经验,在分析单簧管乐器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对单簧管在交响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

一、单簧管乐器的特色

单簧管是交响乐队中加入较晚的队员,大约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由德国纽伦堡乐器制作师约翰·克里斯托弗·丹尼尔制作出来的[1]。早期制作的单簧管音色不够悦耳,音准很难控制,手指技术较难发挥,使它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单簧管首次用于乐队大约是1720年,安特卫普大教堂的合唱指导发贝尔用于自己的弥撒曲中,此时期的单簧管尚未被作曲家所认同,它的作用只是在乐队中代替克拉里诺小号。单簧管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了演奏家和制作师的不断改进,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单簧管才日臻完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十七键单簧管。音域由最初的一个八度拓宽到跨四个八度;音色从只有尖锐的高音发展到高中低三个音区并各具特色,高音区饱满明亮,中音区纯净优美,低音区浑厚丰满,并能奏出极弱力度,能在低音区营造一种若有若无的极致音效。伴随着单簧管按键的不断增加,单簧管指法技巧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演奏技术日益成熟,循环呼吸、滑音、滑舌、双吐、弹舌、复合音等现代演奏技术的不断运用,使音乐表现更加多样,音响效果更加出众。这样给作曲家创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1791年,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创作了《单簧管协奏曲》,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给予单簧管重要地位的作曲家[2],到了贝多芬时期才真正确立了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位置[3]。单簧管虽然是加入交响乐队较晚的成员,但其凭借高超的演奏技术和浑厚优美的音色得到了大众认可和作曲家的青睐。许多著名作曲家都为这个年轻的乐器量身打造了协奏曲、奏鸣曲、独奏曲,并在交响乐曲中大量使用,为它谱写特别的独奏片段,用这位全新的交响乐队成员来表达作曲家全新的音乐构思与情感。随着单簧管乐器的特色被作曲家所熟知和认同,单簧管已成长为乐队中的重要成员,在交响乐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一)以独奏旋律声部引领乐思表达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都使用了单簧管,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被认为是第一首标题交响曲,它的每个乐章都有一个标题,是为了让听众理解作曲家的乐思。在第六交响曲中,单簧管的音色和灵巧的技术特点非常契合表达作曲家对大自然田园风光的依恋之情。在第一樂章476小节由单簧管来担任独奏片段主角(见谱例1),巴松作为伴奏声部轻巧的跳音衬托着单簧管的旋律,旋律音乐轻快、阳光,节奏感强烈,对比明显,演绎出了田园生活的轻松与自然,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谱例1

在第二乐章69小节单簧管再次以独奏旋律出现,在弦乐声部潺潺涓流般的伴奏下,单簧管所呈现的悠扬,清澈的旋律宛如远方传来美妙的歌声,引领描绘了“溪畔小景”,一种静观默想的意境。

在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中,单簧管独奏引领乐思表达也很突出。这首作品是门德尔松在苏格兰爱丁堡的霍里路德古堡遗迹参观时突发创作灵感而写的作品,全曲讲述了玛丽女王的悲剧爱情故事。在第二乐章开头第八小节由单簧管独奏,奏出了自由、轻松的谐谑曲主题,在小提琴和中提琴碎弓方式演奏的衬托下,好像在阴郁的房屋中射入了一缕阳光,单簧管跳跃,活泼的旋律像是一首古老的五声音阶的风笛曲调,给音乐带来一股柠檬清新的味道,完美表达了作曲家第二乐章“不过分活泼”的谐谑曲的内涵。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剧第二幕第三场开头运用低音单簧管表达国王遭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双重背叛后压抑的心情,低音单簧管的旋律把国王的唱段连接起来,用低音单簧管替代了国王的思绪,填补了歌词,使观众的思维连接起来。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排练号97-100,回忆被战争摧毁之前的样子,上面弦乐的伴奏是轻快的跳音,下面低音单簧管的旋律表达了战争带给人们无法弥补的伤痛和对和平时光的美好向往。

(二)增强和声背景和平行声部音色厚度

交响乐是多种乐器的融合来表达乐思,作曲家将每种乐器的性能了解得非常透彻,他们的作品里总能在最合适的乐句中找到最适合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他们还能把不同的乐器结合起来,把多种声音完全叠加起来,从而形成另一种音响,这种作用在交响乐中出现较多。

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其《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三小节处,是全曲首先引入单簧管声部的地方,此处三支单簧管是与木管组和圆号一起奏出的和声背景,几只管乐器的融合,形象地模仿出欧洲大教堂的钟声。单簧管声部第一个奏出的和声为大调和弦,这个和弦是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曲子最开始引出的一个忧郁、阴暗调性后面突然出现的明亮色彩,这样对比性的变化,为乐曲之后戏剧冲突、多层次的音乐表达和发展埋下了种子。单簧管声部在此处承担了突出调性核心音色的重要作用。第三乐章的排练号47处,从这个地方第一单簧管演奏完结独奏乐段,随即与第二单簧管一起加入了加强声部力量推动旋律发展的队伍,基本与整个木管和弦乐演奏同样的音型,但不同的八度音响和不同乐器的音色交织在一起,使作品的底色变得更加厚重。

(三)以声部形式连接乐句或乐段

单簧管低音区的音色浑厚低沉且饱满,其低音区是衔接乐团其他低音木管最理想的选择。在斯特拉文斯基所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中,作曲家在乐曲开始便充分利用降B调低音单簧管与两只A调单簧管的音区的下潜力,完美衬托并升华了大管声部的音色,丰富了木管低音声部的立体感,描绘出一座神秘、幽静的山谷正在传来一曲忧郁的立陶宛民间曲调。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结尾,排练号F的第二小节到此乐章结尾前7小节处的片段,这里是两支单簧管作为主奏,在大管相同音型的衬托下,再加入圆号呼应,平顺地将第二乐章过渡到终曲片段,使高潮逐渐落幕恢复平静。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在排练号14处开始,这里是全曲最长的一个低音单簧管独奏片段,它的位置处于展开部第二部分的开始,引导主题进入整个展开部的高潮部分,随后加入大管和第二单簧管声部再配合中提琴的切分音型旋律线,在单簧管独奏渐慢和渐弱声中引出下个大乐句的开始。

(四)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和形象

单簧管利用它特有的多样音色和演奏技术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和形象。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当中,乐曲从小提琴齐奏开始,由单簧管奏出主题,单簧管的演奏将哀伤和美好的惆怅以及焦灼的人物情绪刻画得揪人心扉,随后大管声部的加入,更为这动人的旋律增加了低音的色彩,仿佛一首男中音与女高音的歌剧二重唱,声音相互依靠,大管在底部的衬托使单簧管的高音变得温暖柔和,将恋人那美好、浪漫又矛盾的感情表现了出来。

在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五乐章中的高音单簧管独奏部分,尖锐刺耳的音色展现了一个变成魔鬼形象的恋人和其他妖魔混乱、嘈杂纷纷出场的情景,像极了一个邪恶恐怖的宗教仪式的开幕式。

在理查·施特劳斯的一部标题交响诗《提尔的恶作剧》中,在乐曲引子部分之后,排练号1的第六小节,利用单簧管灵巧、滑稽的音色并结合他跳音极短的演奏技术,配合旋律的節奏变化,完美地塑造了全曲主人公提尔这位机灵、调皮、滑稽、恶作剧的人物形象,在全曲的尾声部分用降E调高音单簧管独特的音色、音高奏出的一段上行的琶音,刻画出了主人公爬阶梯上绞刑台时害怕、慌乱以及最后挣扎的心情,随后降E调高音单簧管演奏的超高音停在最高点,表现提尔临终的惨叫声,随后旋律缓慢下行暗示生命的终结。

(五)描述戏剧场景

巧妙利用单簧管较大的音域跨度并结合节奏变化,贴切得描述戏剧场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交响乐《彼得与狼》中,排练号11开始由A调单簧管演奏描写一只体型肥胖的花猫出场的画面(见谱例2)。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A调单簧管更加低沉、浑厚的音色结合旋律中低音的跳音和诙谐可爱的曲调,十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只慵懒的肥猫悠闲、自在的散步的场景。

谱例2

乐曲进行到排练号20的地方,旋律逐渐变化,加速,音符增加、节奏复杂,音高从低音逐渐变高最后到达顶点,最后再慢慢下行放慢下来,它描写了这只大肥猫悠闲地散步时突然看到了一只凶猛的灰狼,在短暂的对视后,灰狼开始追赶肥猫,最后肥猫狼狈逃窜,勉强地爬上了一棵大树,这才安全放心了下来。A调单簧管在用低音完美刻画了肥猫形象后又运用精湛的演奏技术,连音的急速和跳音的短促来完美表现了狼与肥猫的追逐和肥猫情急爬树的戏剧场景。

在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通过各种乐器描写了动物们热烈的节日庆典,单簧管在第九曲《林中杜鹃》中运用中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形象地制造出杜鹃鸟的鸣叫声,再结合钢琴轻声的和弦音将幽静的森林、和谐宁静的大自然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在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西班牙随想曲》第一乐章《晨歌》中,乐曲开端充分运用了单簧管高音区的穿透力和颤音技术,再结合跳跃、热烈的重音节奏,奏出了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用来迎接日出的传统舞曲,形象地描述了载歌载舞,激情热烈的欢庆场面。

综上所述,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作用结合乐曲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可以预见,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作用将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强,也将伴随着作曲家超越时空的现代乐思而不断拓展,同时不断突破的单簧管现代演奏技术将使单簧管令人陶醉的美能够完整地展现在当今舞台上,让大家能够充分领略它的高贵与华丽、内敛与夸张。希望通过本文为专业演奏员更好地把握单簧管在交响乐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一些启发,也为曲作者充分利用单簧管来表达乐思提供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董德君.单簧管在外国作曲家交响乐与重奏作品中的应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3):50-52.

[2]姜磊,龚少波.论单簧管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与作用[J].音乐时空,2014(22):192.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单簧管交响乐
化石再现“2亿年前蝈蝈的交响乐”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魔法交响乐》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浅谈单簧管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