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与皮影戏
2023-07-10赵红帆
赵红帆
皮影戲的发展学习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傀儡(l0i)戏,比如木偶戏。
很多孩子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里都有个小宝宝的角色,这个角色很多时候是用玩偶来扮演的。“偶”在古代是指用土木制成的人像。先秦时就有了专门给孩子玩的泥偶、木偶、陶偶和石偶。
唐代,精致的木偶已经有了各种巧妙的机关,可以表演歌舞、戏曲等。人们称木偶戏里的木头人为“傀儡”,傀儡种类包括提线木偶和掌中傀儡,还有现在很少见到的机关傀儡……唐代有提线傀儡、掌中傀儡、机关傀儡、水傀儡和药发傀儡等。其中,提线傀儡的表演技艺最为丰富,角色形象也最多,被封为傀儡之首。明代胡震亨编写的诗话集《唐音癸(gu@)签》里,记载了傀儡戏在唐代盛行的43种伎艺中排在第六。在唐代,不论大人还是儿童、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喜爱木偶戏,文人雅士甚至会创作木偶戏唱词中需要的诗赋,这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唐代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之祖道宣和尚,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了“傀儡子戏围”及“戏具”,指明在初唐年间,寺庙里的和尚利用木偶戏作为讲经说法的辅助工具。这与皮影在佛经俗讲中的用处高度相似。
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傀儡婴戏图》中描绘了四个小孩在一户富贵人家的花园里模仿木偶戏演出的场景。一个孩子在帷帐后操纵着提线木偶,前面两个孩子高兴地充当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一个孩子边看戏边击鼓,似乎在帮着演员配乐,他的表情非常投入,像个真正的音乐家。孩子们大概不是第一次这样表演木偶戏了,画中无论是木偶戏帷帐,还是提线木偶,都非常精致。从神态上看,他们似乎是在模仿当时一出很出名的木偶戏。
用木偶机关的制作方法来代替真人表现故事情节的做法,逐渐被当时的皮影戏艺人学习和借鉴。艺人们改进皮影关节的设计和操控方法,让皮影慢慢“活”了起来,使它们可以在灯影下“讲故事”了。由此,皮影戏以戏剧形态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据《续修陕西通志》里关于醴(l@)泉风俗的记述,举行葬礼要请木偶戏班和皮影戏班演对台戏,有“日演木偶、夜演灯影”的说法,这种风俗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尤其盛行。
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一直到唐代才略具雏形。唐之后的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全盛时期。由此可见,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过程是多么漫长。尤其是戏剧,它需要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音乐创作等多种元素共同合作,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