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2023-07-10王世豪
王世豪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提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为此,培養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面进行如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阅读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学生阅读的开展,班级要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重视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朗读也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让学生自己读书。要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后才能更好地读。这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让学生自己说话。教师要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只有将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4.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在阅读中不仅学会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养成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文章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比如采用“速读-回读-精读-背诵”的方法。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要让学生仔细阅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达到熟读成诵的境地。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内容,将课外阅读延伸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选择”。教师的发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所以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感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阅读方向性的偏差,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文本,去感触文本,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同时要为学生创设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去,渐渐养成静思默想的习惯,提高实际的阅读能力。
2.适时引导学生想像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在阅读中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决定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养成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庞红艳《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杨映华《甘肃教育》2006(08)
[4]《本真语文》吉春亚白山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