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3-07-10杨华
杨华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开端,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環境是很重要的,如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控能力差,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小动物排排队”教会孩子学习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其次,在学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根据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环境,如在班级的前方设置书报栏,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或者借回家阅读,让小学生讲故事给大家听,提高小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讲课,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共同学习。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在上课前,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如从其他书籍和计算机中搜集文字、图像、综合等信息,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建立路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这些资料与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扩展了课文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要在家长的带领下预习读准每个生字音,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在每次提出预习要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由易到难,分派不同的预习量,如提出几个预习题目让学生选择,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有时候还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读”是关键,练好“读”功,让学生充分地读。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以疑激趣,在讲解课文中教师学会设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合适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
(三)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善于思考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迸发无穷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要激发学生善于创新,营造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和学生进行感情互动
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讲的课,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课,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教学的语言要幽默生动,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经常鼓励学生,要对学生因材施教,采用阶梯式方式,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三、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复练习、复习,熟练掌握已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理解中充满成功感、优越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节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思考,使学生积极动脑并自行产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需要自己思考与质疑,教师要允许学生争辩、质疑,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增加认知事物的理解力。
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善于合作、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打下基础。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田夕伟.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