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7-10王玉梅
王玉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言文、诗词还是现代文,都有许多美的篇章、美的意境、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对于教材文本来说,其中的情感十分重要。选入语文课本中的基本都是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创作出来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美是各种各样的,它们有的是自然美,有的是社会美,有的是艺术美,除了这些,文章中还有语言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渠道,带领学生们去发掘文章中美好的东西,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他想要表达的深层内涵。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环节来直接感知、领悟文章中的美学元素。学生在朗读环节体会到的美的感知,是學生直观感知,这种感知很多时候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但是,这种美的感知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读、学习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美和篇章中的意境美。否则,依靠教师的讲解去理解文章中的美学元素,那是一种嫁接般的效果,总留有传承的痕迹,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内到外表露。在感知审美的时候,它的主体是学生。在感知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先采取诵读的方法,在开启视听感官的时候,诵读是第一个环节,对于情感饱满的文章,通过美读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唤醒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在高中的课本中,其中的很多文章都是艺术类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诵读,提高学生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感受其中的美,激发他们对于审美的感知。例如,老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反复朗读,感知诗的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建议,指导他们应该如何朗读,一首诗应该在那些地方进行停顿。教师在教学《琵琶行》的时候,需要重点为学生们讲解通假字,如果学生们不能理解这个点,那么就会使得文章的意思和自己体会的意思有着极大的区别。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一文中“秋槐落蕊”图的描写,写秋槐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的特点;“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表现出来的。朗读时对学生在停顿、速度、节奏、语调上加以指导,仿佛感受到有着深厚历史沉淀的北方故都秋天的特殊韵味。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经典美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许多经典美文,比如,文言文中的《兰亭集序》、《阿房宫赋》等;现代文中的《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等。这些经典美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趣、深刻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不同的熏陶和影响。教师要善于结合文章的内容,找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审美教育。朱自清散文的温婉清丽的风格、细腻柔和的情感、秀美如江南女子般的文字;鲁迅精警的语言、激愤的情感、深沉含蓄的情感;余秋雨散文中浓浓的文化气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历史文化的无奈感慨……都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
“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引导在课文学习中创造美,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描绘,去再现作者当时抒发感情的生活画面或场景,从而感受生活情景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会而成为一种艺术境界。例如,学习《兰亭集序》时,学生便可以凭着王羲之形象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曲水流觞、群贤毕集、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课文中精彩的描写,源于作家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美的享受。在作文中表现创造之美,学生在内在情感驱动下,对以往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感情融入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创造美。生活中处处有美,引导学生做美的创造者。如穿衣打扮、布置寝室、美化教室、文艺演出等,都可提高创美能力。在创作时,要依依托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融入丰富的感情和生活体验,最终就能创作出文质皆美的文章。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越来越重要,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把握全新教育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促进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强化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