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成效研究

2023-07-10毛咪乐王蕾

新西部 2023年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文明

毛咪乐 王蕾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加强基层思想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位于我国农业高新产业区的西部某城市D街道办紧紧围绕“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三大命题,着力打通基层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12355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分析当前面临的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延伸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推动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Y区在2019年初被正式纳为陕西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同年10月,又被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1]D街道办作为该区主要镇办之一,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试点示范之一,下辖6村3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历史悠久,探讨其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建设对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D街道办突出思想引领,聚焦主体责任,坚持群众导向,整合区域资源,坚持试点与探索相结合,逐步推广,紧紧围绕“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三大命题,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本次实地调研,研究D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建设的成效及经验,客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主要做法及成效

D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K社区服务中心建成,设有乡村学堂、四点半课堂、青春驿站、日间照料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23个功能室。2019年建成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0年建成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同时,各站在原有功能室的基础上,结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和群众需求,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村学堂,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1、重点突出一个核心引领

D街道办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领导机构,并指导各村(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站长的领导机构,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把文明实践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前沿指挥所”的文明实践所,自主收集站点反馈数据,按照学习科学文化理论、宣传宣讲政策方针、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涵育文明乡风建设的“六有功能”,有针对性策划站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作为“主阵地”的文明实践站,结合日常工作,积极深入群众调研,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2、用好用实两个路径方法

街道办始终秉承“群众生活聚集在哪里,文明活动就延伸开展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同时推进。“线上”:建立了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宣传联盟微信群,线上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验,挖掘并实施了理论宣传宣讲、文化艺术服务、科学技术普及、巾帼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将党组织的好政策传递到一线,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实现群众自主“下单”,所站及时“接单”。

疫情防控期间,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在线上向辖区全体党员群众发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在全办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志愿热潮。“线下”:成立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引入第三方组织负责志愿者服务、社会组织孵化、项目收集安排、志愿服务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项目推介、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服务,目前引进居家养老、旗袍文化、书法篆刻、太极拳、物业管理等5家社会组织。

3、志愿服务实现三大特色

在“建体系”上下功夫,坚持以基层群团组织为主要力量,以现有的志愿服务队为中坚力量,整合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计生专干、热心群众等群体为1个志愿服务大队、9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主要由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400余人组成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形成了横向互为补充、纵向上下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街道办始终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每月安排,季度点评,年终总结,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认真抓、党员干部齐抓共管的“三级联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各村(社区)职责明确,形成合力,推动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强队伍”上下功夫,坚持把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基础,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最美志愿者”专题评选表彰,不断强化志愿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志愿者孵化培训项目,借助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培养志愿者,定期邀请區内外专业老师,为志愿者开展线上及线下专题教育培训;此外,积极发扬榜样的力量,邀请受表彰的志愿者分享志愿故事,传递服务心声,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使志愿者队伍的服务专业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在“亮品牌”上下功夫,主动将志愿服务品牌打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情暖夕阳为老服务”品牌。依托日间照料中心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开展日常活动。打造“小喇叭理论传送”品牌。利用乡村学堂,农家书屋等,开设身边榜样课堂,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群众,促进和谐家风和文明乡风的建设;按照职责、主题的不同,邀请老党员、退役军人分别组建宣讲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各项政策理论入脑入心。打造“小蜜蜂交通文明劝导”品牌。针对农村道路行车不规范等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及时开展“文明交通”创建活动。

4、积极开展五送活动

送理论,“讲”出新理念。由街道实践所牵头组建思想理论宣讲团,邀请实践所(站)负责人、老党员、退役军人等担任宣讲人,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党的文件精神下村(社区)、基层治理法律法规下村(社区)等宣讲活动,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推出党史专题宣讲“菜单”,开展情景教学讲党史,通过座谈会、茶话会、群众大舞台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学习教育成果及文明实践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送服务,“传”出新科技。围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举办就业服务、健康讲座、医疗咨询、防震减灾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开展“三官一律”进村(社区)法治讲座30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针对村民生产经营、产业发展等需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开展农业实用生产技术、手工制作、烹任、家政服务等方面培训,带动村民依靠科技创业致富。

送健康,“炼” 出强体魄。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持续开展日常健康志愿服务活动。联系卫生部门每季度在村(社区)开展义诊志愿服务,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重点人群进行免费体检,举办健康文明知识讲座。积极组织庆丰收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身体综合素质。

送新风,“育”出正能量。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开展“红马甲”走进田间微宣讲活动,将生硬的书本语言变成生动的“群众语言”,加大移风易俗理念宣传引导。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功能,将文明乡风一条街、道德文化长廊、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等作为课外教学点,实现“课堂和教学点”双轮驱动,全面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送文艺,“庆”出好风尚。围绕春节、端午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演讲比赛、文化艺术等活动;根据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大舞台唱响中国梦”文艺汇演“百位老人闹元宵”“墨香进庭院·家训共传承”等活动,全年累计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200余场次,服务居民约5000余人次。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心,提振群众精气神。

5、努力实现五大工作目标

凝聚了人心力量。多次开展内容贴切、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引领文明生活的精神力量,凝聚同心奋斗的实践力量。

助推了乡村振兴。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根据各村发展实际,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志愿者、党员科技示范户等能人,开展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会,定期到田间地头传授生产技术,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实现了乡风文明。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选乡贤,建立并推广“红黑榜”“村规民约”等制度,从道德层面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導群众,促使乡风民风得到有效提升。

传递了社会新风。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队伍,涵盖了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组织建设等方面。此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开展“新风尚我践行”“有困难我来帮”等文明实践活动,在社会文明活动中践行并传播新风意识。

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开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注重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借助村规民约、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等载体,加强基层群众自主学法、懂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从而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成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延伸性不够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虽然实现了全办全覆盖,但没有向辖区商圈、小区进一步延伸,服务站点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在利用“三微一端”等网络载体开展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方面还需进一步挖掘,群众参与实践活动渠道的便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文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不够

文明实践活动创新性不够,部分活动内容有同质化倾向。理论宣传宣讲载体不多,互动效果不佳,难以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还发现,各村(社区)主要根据上级实践中心安排的任务进行,在结合本土特色和本地群众需求方面的探索不多,实践活动的特色不突出。

3、志愿队伍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阶段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都未纳入日常性、常规性,志愿服务激励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之,基层志愿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导致有些志愿服务分支不稳定,影响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对策建议

1、积极融合区域资源,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覆盖面

在自主融合上积极探索。作为一个既有农村也有城市型社区的镇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商圈、小区延伸是融合发展的必要措施。比如,充分利用该街道办L社区地理位置优势,联合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打破人员结构壁垒,成立新时代实践活动融合发展基地,打造L社区建材市场商圈志愿服务站,推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社会效益与当地商圈经济价值共赢。

在媒体融合上实现突破。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优势,也要根据受众需要,创新传播形式,运用5G、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精准传播,直指受众心底。[2]要主动与现代媒体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了解群众所需,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充分发挥现代融媒体的广泛宣传作用。

2、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内容

首先,在开展好常规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将文明评比、乡贤能人上舞台、文明擂台赛等作为提升群众参与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结合各村、社区文明实践发展情况,引导自主“点单”,充分发挥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鼓励群众上台当主角,开展接地气、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既满足了文化需求,也在组织参与过程中提升了群众文明素质。

此外,也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借鉴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制经验,按照群众参与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的时间,赋予一定的信用加分。[3]累积到达规定分值,可参与爱心超市兑换奖励等,以此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活动的机制。以山东荣成“志愿+信用”为例,将村民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等26类文明实践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根据参与情况赋予个人信用加分,提高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3、拓宽人才队伍渠道,提升志愿服务专业能力

有效扩建志愿者服务人才库,充分吸纳更多的本土乡贤、基层“五老”成员、退休文艺工作者和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加入到新時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库,不断丰富志愿者数据库资源;充分利用农业高新区高校资源优势,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全方位提升志愿服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街道牵头,村(社区)抓总、小组(小区 )具体落实的三级网格原则,明确志愿者包抓任务,让志愿服务尽可能量化,可督查、可考核。同时,给予适量的物质奖励和政策支持,以浙江宁海为例,发布《志愿服务礼遇激励办法》,不仅给予志愿者相应的物质回报,在推荐评优时,同优先考虑优秀志愿者。[5]从而激发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稳定志愿服务队伍。

结 语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推动基层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将试点与推广相结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禀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功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工作的长效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杨凌模式”》,杨凌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ylq.gov.cn/xwzx/ylxw/79898.htm,2023-4-17。

[2]曹峰:《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载《红旗文稿》,2019(12):33-34页。

[3]郝备:《文化润疆背景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伊州区为例》,载《兵团党校学报》,2022(2):88-93页。

[4]《山东荣成:探索“志愿+信用”的文明实践路径》,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wmsjzx/ksd/202103/t20210310_5973888.shtml,2023-4-17。

[5]《浙江宁海发布志愿服务礼遇激励办法》,百度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794907741073730&wfr=spider&for=pc,2023-4-17。

作者简介

毛咪乐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王 蕾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文明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对不文明说“不”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