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的高职物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2023-07-10朱海强周晓蓉廖有周华敏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红色基因高职院校

朱海强 周晓蓉 廖有 周华敏

【摘要】本文分析“红色基因”的属性特征,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物流类专业与“红色基因”融合的“五进育人”教育体系及其构建,从教师团队、教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物流类专业特色专业教学中,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 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57-04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跟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特有的一种理念,是发挥我国教育优势的重要思想,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措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手段,为构建课程教育体系提供了方向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将“红色基因”与专业课程融合,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出之后,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课程思政体系,刘淑慧和唐未平分别从互联网专业和建筑类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課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进行探索;黄清提出“课程—实践—社团”教育模式,打造红色德育课程;李春、刘金刚和邓艳君认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的路径要更加注重实践方式;张玥和姜波强调从专业基础课程挖掘红色元素,形成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融合共生的路径。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中虽然大都注重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但少涉及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内容。笔者研究发现,要想构建一个全面的课程思政体系,还有三个方面有待深化研究:一是加强“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方法研究;二是要从“红色基因”融入教师团队的培养、教材的建设等角度研究;三是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并进行研究。只有科学地把“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中,并建立与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相匹配的“红色基因”素材库,才能真正达成思政教育的初衷。

本文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红色基因”协同育人的特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问题,建立了“五进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五进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就是以教师团队、教学教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评价机制为维度,将“红色基因”注入教师团队、教材、课堂、实践和评价机制建设中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一、“红色基因”的属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基因”,这些“红色基因”使我们党永葆革命本色,闪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光辉。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够用凝聚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激励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培养他们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能工巧匠。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课程思政体系,高校要了解“红色基因”的属性特征,深入挖掘和梳理各门学科中蕴含的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之融入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使之与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并行;基于这些属性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把本地的“红色基因”注入特色专业课程中,形成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二、物流类专业与“红色基因”融合的“五进育人”教育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学徒、能工巧匠等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摇篮,更是现代物流类专业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类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与思政教育体系结构缺乏高效衔接,因此,急需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完善物流类专业职业教育,培养出既有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比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的能工巧匠,培养高技能人才。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探索“五进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融合专业教育的“五进育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使“红色基因”进教师团队、进教学教材、进课堂教育、进实践教育、进评价机制。以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物流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水平,培养一支高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专业知识过硬的并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现代学徒式物流人才队伍。

(一)进教师团队:构建“红色基因”引领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团队自身的“红色基因”素养会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学校要培育教师团队的“红色基因”理念,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团队的建设上,筑牢教师红色信念,引导物流类专业大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并将之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中。

教师团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引航人、专业课程学习的引路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因此要建设一支由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企业指导员组成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教师根据学情指导专业课程教师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提供思政理论元素和教育方法;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负责将“红色基因”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中。具体来说,思政教师侧重于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并挖掘与专业可融合的“红色基因”元素,以及当地“红色基因”元素;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员重点把“红色基因”元素融入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中,并实施教学。比如,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分拣实训教学,思政教师根据教学与实训内容,从红色教育资源库中选择有关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故事提供给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员,让他们将之融入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企业指导员共同挖掘、研究与专业及其对应的企业生产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与专业课程对应的“红色基因”资料库。从而方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训知识和“红色基因”中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合,引导职业院校物流类专业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价值观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进教材:通过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例把“红色基因”引进教材

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学校要建立融入“红色基因”元素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把“红色基因”注入教材中,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知识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元素,并在吸收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滋养红色文化,形成思想政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将体现“红色基因”的事迹融入教学资料中,在教学过程中又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在相关的知识点中融入“红色基因”元素,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编写课程思政教育课件,进行“全程育人”,比如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队带领军民运送物资的典型事例融入《物流专业中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材第二章配送管理的内容中,在教材内容中以案例的形式展示战时物资仓储管理、配送和转移的事迹和方式;在相应的课堂教学PPT中,利用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队带领军民運送物资的图片、电影场景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大规模、宽范围进行仓储、配置、运送、分发物资,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高效地把物资送到前线,并在刚取得胜利的新解放区迅速建立物资供应系统来有序地管理、配送物资,为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贡献,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弘扬其中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革命精神。

“物流”领域天生蕴涵的协作思想与当前提倡的合作共赢理念相通;协作、合作正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诠释。今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无论是千里之外的还是同城的,几乎都能在两三天内收到,同城的商品甚至做到了即时配送。可见,物流是一种多区域、多领域、多渠道的合作行业,它需要合作、协同,这就要求业者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正与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相一致,因此在构建教学资料库时,利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解读物流专业课程知识,以故事、小探究的形式注入“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课堂: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红色基因”引进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把“红色基因”引进课堂,在课程讲授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红色精神,开展课堂思政教育活动。这既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能在青年学生血脉中注入“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课堂建设的目的是结合专业知识教学,将专业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具有“红色基因”的人物、事迹、精神融入课堂,用鲜活的生活化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让学生愿意听、记得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理论课《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概述”主题课中,结合课程内容中的物流运输、运输方式知识点,将湘江战役后勤物资供给与运输的故事中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知识体系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铁血将士精神,教育学生保持刻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课堂讲授专业课程“物流管理者职业要求”知识点时,结合现代物流职业要求,将广西物资集团老一辈劳动模范数十年如一日在为广西建设调拨物资中体现的脚踏实地、积极创新的精神融入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自身所学的物流专业优势,为全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在物流业岗位上实现自我目标和理想。教师要结合专业优势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红色精神融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中进行讲解,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并在课堂上以更加灵动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四)进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深度参与、体验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磨炼意志、涵养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并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学校要鼓励学生深度参与、体验红色文化活动,培育红色文化精神;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缅怀革命烈士,重温党的历史;邀请英模进校宣讲先进事迹,传播红色文化,永葆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文化创作大赛、红歌文艺活动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度体验和感知红色精神。其具体形式如图2所示。

比如,学院组织学生走进百色起义纪念园,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红军桥、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邓小平手迹碑林、铜鼓楼广场、右江民族博物馆,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进行分组讨论,谈一谈各自的心得体会。学校开展学“四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举办红色文化演讲比赛。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又如,学院根据物流交通专业特色,以“红色创作”为主题,举办运输工具模型创作大赛。学生在创作中深刻领会革命精神,并通过艺术作品展现红色文化。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真正地将“红色基因”与专业实践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红色素养,提高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五)进评价机制:抓紧最后关卡,制定双向评价机制

评价是衡量课程“红色基因”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环节。学院采用双向评价机制建立“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评价系统,检验教学效果,并帮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双向评价如下:一方面,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确立考核评价细则考评指标和评优机制,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动力。在具体实施中,学校通过开展关于课程思政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围绕专业知识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情况。另一方面,构建符合校情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红色基因”教育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评价。其主要包括“红色基因”思政内容在考试内容中体现程度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德育考核。比如,考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或者结合学生在小组合作训练或者共同完成项目中的表现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自我综合素养。

学校建立了基于“红色基因”的双向评价机制,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中,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状态、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五个方面设定考核指标。比如,教学目标方面,将体现因材施教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三全育人”情况、课程思政目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和考试情况作为评价指标;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选取“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意识,树立求真务实、‘四个自信”“增加思政课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高”“学生学习成效、成绩分析及教师评学”“学生认为课程的思政精神与理论体现”“教学督导听课评价、教师互评的师德师风评价”“课程考核方式合理性,例如采用试卷考核、课程报告、小论文等”等指标,全面考查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学校要从教师团队、教学教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传承“红色基因”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并将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树立专业知识教育和“红色基因”培养相统一的思政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2]邓艳君.“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1(2).

[3]张玥.红色文化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

[4]姜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物流科技,2020(43).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1B1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海强(1969— ),广西博白人,博士,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马哲和职业教育研究;

周晓蓉(1977— ),广西全州人,博士,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与管理、工程智能与信息技术管理研究。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红色基因高职院校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