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3-07-10安峥贤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愈来愈注重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引入先进理念优化教学策略,践行“生本课堂”理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的高效学习与进步.

文章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8-0008-03

收稿日期:2023-03-25

作者简介:安峥贤(1986.7-),女,甘肃省庆阳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QYKTLX[2022]442)

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引入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因势利导,在数学课堂融入丰富的数学资源,开展各项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体验,实现数学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找准数学知识与学生素养的契合点,融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数学素养,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目标达成.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与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充分关注到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以及空间想象等各个方面的素养,由此可知,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二者的内涵是存在一定共性的,经过有效地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与掌握到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二,有利于教师获得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围绕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教育工作.就数学教师来说,立足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能够使其在精确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素养及专业能力,以实现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其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1].

第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了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数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积极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联系到一起,以构成完善的知识网,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到相关数学知识.教师经过对知识实际用途的讲解,促进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点和已学习的知识点的关联思考,甚至延伸至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形成正确数学观,为今后形成创新思维奠定夯实的理论支撑.

第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相关数学知识,而且还需注重德育作用的充分发挥,而立足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養,则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更好地面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2].

第五,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需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数学教师需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的比重调整,适度降低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指导学生掌握除了考试以外的相关内容;其次,数学教师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开放、辩证、活跃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以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3].2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1 深挖教材内容,培养空间想象力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知,直观想象则是高中时期学生必须要掌握到的数学素养.教师在几何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需注重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及相应习题的深入挖掘,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及设计方式,然后科学合理的归纳、整理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活动,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简单、直观的图形进行呈现,从而使学生的几何直观以及空间想象力得到有效发展[4].

例如,在对“简单的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由于内容中包含了柱体、台体、锥体等多种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不仅把理论内容与例题讲述进行了搭配结合,还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设计知识的梯度,这与学生的学习特征是相匹配的.基于此,教师需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例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导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建模,形成多看图、多画图的良好习惯,通过直观想象实现柱体、台体、椎体等多种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有效计算,训练学生对空间物体的直观感受能力,使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2.2 开展推导演绎,培养逻辑推理力

高中数学中,许多新知识都是依据已知定理或性质加以逻辑推理及演绎转化得出的,通常来说,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特殊至一般的推理,有类比、归纳等;另一方面是由一般至特殊的推理,即演绎.这两方面都是数学研究的常见方式,在具体教学当中,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培养有着显著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时,需立足于学情,对教学内容实施推导与演绎,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力,通过正向或逆向的两种逻辑推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其学习内容,以实现复杂化数学问题的高效解决[5].

例如,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这一节中,教师在开展不等式性质探讨时,常常会存在比较式子大小的情况.此时,数学教师可对相关例题进行讲述,即举些类型相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实施推导与演绎,对作差法实施阶段化分解,且由深至浅的明确作差法的具体原理及运用价值,再通过同类型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理解与逻辑推理相关数学知识.

2.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数学抽象的基础,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转变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精妙.实践表明,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至抽象思维,因此,该阶段学生的数学抽象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抽象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立足于实际生活,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对待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认知,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再开展投币实验,让每个学生抛10次硬币,看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以此引出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说明数学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刻地体会到随机事件的概率,强化学生对随机事件概率的理解.

2.4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建模能力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情境教学法,即教师经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情境当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就会充满求知欲望,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基于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从而使学生将构建的模型运用至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情境是学生探究的驱动剂,能够减少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陌生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提取出有效的数学信息,发现关键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模型,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例如,在“指数函数”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立足于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自身的建模能力进行培养.在上课初期,教师可引入细胞分裂、绳子对折的实际例子,指导学生探讨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绳子剩余的长度与对折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问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就能迅速获得x和y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分析,得出指数函数的解析式,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y=ax,并进行指数函数概念讲解.当学生充分掌握指数函数的模型构建后,教师再将实际生活当中的相关指数函数试题布置给学生,以促使学生通过模型构建,充分掌握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

2.5 运用案例分析,优化数据分析

数学知识源自于实际生活,通过数学方法的分析、整理与推断,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数据分析素养.因此,数学教师需融入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推断获得相应的结论.数据分析的学科素养对于课程当中的概率和统计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避免仅依赖于习题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应注重案例的作用发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数据分析的整个过程.

以统计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内容为例,想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统计具备的价值与意义,就需让学生对大量的数据实施处理与分析,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生活案例的适当引入.如城市居民的平均用水量、空气质量指数、月均用电量等,以此作为样本,实施教学.通过与生活贴近、生动有趣的案例相结合,对获取的数据实施分析、整理与推断,既能使学生明确数据分析的具体运用价值,又能使其形成应用数据的能力,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到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新课标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在教学时,教师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理解数学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掌握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以提高,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人才[6].

參考文献:

[1]贝雪芬.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理科爱好者,2022(05):49-51.

[2] 丰小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42-44.

[3] 林志鹏.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及实践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116-118.

[4] 王龙.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J].求知导刊,2021(52):8-10.

[5] 贾丽杰.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03-104.

[6] 刘海涛.设计逻辑连贯的问题链 追求自然流畅的数学教学:以“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Z2):79-8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