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问题 构建支架
2023-07-10陆梦婷
摘 要:“双新”背景下,教师要以问题为支架,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支架式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并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此切入,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双新”背景下数学问题支架的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地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高考;支架式教学;问题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8-0017-03
收稿日期:2023-03-25
作者简介:陆梦婷(1995.12-),女,江苏省常熟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最新的高等院校招生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了:高考试题应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查;同时还应优化情境设计,增强题目的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育人的功能.可以说,在新高考视域下,传统的考试题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问题解决”,这一转变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贴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双新”的要求,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和解答中,高效达成知识、能力、思维等多重目标,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1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新高考下数学题目考察方向的转变,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培养.这就导致学生机械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套用解题方法,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偏差,尤其是针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难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极具实用性和应用性,但在当前教学中,常常将重点集中在计算能力、解题技巧中,忽视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面对新高考的要求,应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日后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概括提炼出题目,并围绕题目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最终在探索中完成问题的解答[1].
2 高中数学支架式教学概述
2.1 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支架”这一名词源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即将学生视为一座建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脚手架作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中的“脚手架”则是由教师构建的,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具体的学习中,为学习者建构起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以便于引领学习者的深入发展.
2.2 高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基本环节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基本上都是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的.
第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已有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认知思维发展水平等,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逐渐进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第二,搭建支架.主要是找准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问题,并搭建支架,带领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的探究学习中.
第三,独立探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协作学习.主要是围绕独立探索中并未解决的问题,借助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协商、讨论进行探索,最终在思维共享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最终完成建构.
第五、效果评价.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应该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他人评价的方式展开评价,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
3 高中数学新高考问题支架的设置路径研究
3.1 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契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作为起点,以其潜在发展水平作为目标,在这一最近发展区内为其搭建问题支架,以便于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引领下,将其潜在的发展水平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水平[3].
在设计问题支架时,分析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找准其潜在发展水平.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升和发展.基于此,在设计之前,可利用从终点逆推到起点的方式,回归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中,以便于精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函数应用”的相关问题的探究学习中,求函数y=(2x)2+4×2x+2,x∈[-1,2]值域?在这一问题的支架式探究学习中,就首先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进行了简单地分析,认为学生要想解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借助问题支架,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2 科学选择问题支架类型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搭建问题支架时,为了充分发挥其价值,不仅仅要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区,还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来说,由于其具备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关联性,在设计问题支架时,唯有提前对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支架类型.具体来说,针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在搭建问题支架时,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化抽象为具体;针对逻辑性强的题目,应搭建系统化问题支架,以便于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明确的认知;针对关联性强的知识,应基于知识内部联系搭建问题支架,以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促进知识的融汇贯通.
例如,在曲线Ax2+By2=1上有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M,N两点,在曲线上任取一点P,并且P不与M,N重合,连接PM,PN,则直线PM,PN斜率的乘积kPM·kPN等于多少?这一个问题比较复杂,曲线可以是圆、椭圆或是双曲线,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解决定值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具体的椭圆顶点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探索椭圆、圆以及双曲线是否具有相同的性质,然后进行类别和一般化处理,最终得出圆锥曲线定值的结论,既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支架,也渗透了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果[4].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应顺应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发展,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灵活借助支架式教学模式,使得學生在问题支架的带领下,层层递进地参与到知识的深度探究中.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唯有摒除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支架教学模式的内涵,精准捕捉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问题支架,结合数学内容科学选择问题支架类型,借助教学情境提升问题支架的效果,才能真正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满足新高考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科学搭建,提升效果: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8(8):196.
[2] 顿继安.问题变式视角下数学新定义型综合题的设问路径:以2020年北京市中高考数学题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5):101-107.
[3] 陈永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7):157.
[4] 薛仁华.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3):372.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