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探析

2023-07-10穆标

物流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双一流课程思政

摘 要:文章在课程思政与“双一流”高校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思路,提出目前“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育人体系、抓紧育人主体、挖掘潜在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对策,以达成“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

关键词:双一流;物流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259.23;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2.041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first-clas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thought of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t puts forward four deficiencies to carry out countermeasures in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constructing education system, grasping education subjects, exploring potential resources and enriching teaching forms, thus achieving the construction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s in“double first-clas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ven practicing the important wor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talents.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logistics specialty; cours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我國应当服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结合,确定专业课中存在的思政内容,从而更好地为祖国输出综合性优秀人才。教师应当先身先垂范,做学生学习、处事、为人的代表,助力于学生成长为综合性优秀人才,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真正践行到位。思政理论课与其他的许多专业课是平等的,需要共同进步。2020年5月底,教育部发文提到,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工作,“双一流”高校应该高度关注,陆续出台并开展综合规划课程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每个专业应当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模式,而思政工作模式为主导位置。高校建立的人才输出目标应当充分地引入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培育能承担祖国振兴职责,以及拥有爱国情怀、人文精神、全球眼光、伟大目标等各种素养的重要人才[1]。

1    课程思政与“双一流”

“双一流”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是国家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层面的新举措。“双一流”是高校与学科的发展应当做到“双一流”,即专业与课程上都必须做到一流,就目前的国家发展趋势而言,“双一流”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改善课程思政机制,驱动课程思政进一步地为专业课程服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高校能在输出人才、服务祖国、技术更新、文化弘扬等领域的核心意义得到实现,高校应该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与一流大学的建设相互结合。“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创新发展的机会,相关专业教师应当进一步找到其多元化的含义、尝试其达成方式,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一流专业与课程的构建挂钩,构建人人都参与、门门有思政的优良形势,从而更好地输出人才[2]。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该通过教师团队的构建真正掌握课堂思政育人的核心工作,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明确“四个重要步骤”,不断地下功夫,重点实施“五维育德项目”,将课程思政建设当作“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事务来对待,真正教育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性人才[3]。

2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思路

2.1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解决物流领域的实践问题,且具有大局思维的能够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运作、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创新能力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高校物流专业大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遵循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学科属性、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是现代物流职业岗位从业的要求。从学生层面来看,“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道德、伦理、信仰等固有价值教育嵌入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职业意识、行为规范等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在实现个体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从人才培养层面来看,“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应包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塑造的融通,形成“德技并修”现代职业人的教育路径。从就业层面来看,“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应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物流从业的岗位胜任力除了通常意义的 “硬技能”之外,还包含价值追求、艰苦奋斗、全局视野、合作精神等与岗位胜任力要求相匹配的同步“软技能”。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形成则需要在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元素, 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职业的发展内涵及规律。

2.2    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思路

“双一流”高校思政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政课程里面,而是要创造“大思政”环境,并且更多地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当中。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应重点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着力培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合理融合课程思政,利用课程思政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根据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确保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表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帮助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让大学生合理应对成长阶段的各种经历,并利用“大思政”培养大学生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的新一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3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物流产业的快速崛起中,行业专业人才特别匮乏,尤其是物流行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诉求更多,所以,“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该陆续地实施课程思政的教改工作,将物流管理专业课中的思政要素给予深度探索,尽快实施课程思政的教改,探索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要素的契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意识,为社会输出更符合要求的综合性物流人才。但是目前,“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

3.1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缺失

当前,不少“双一流”高校在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时未进行综合规划。首先,基于学校的视野,没有构建具体的规定,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才刚刚开始起步。其次,基于老师的视野,其通常更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资格证书获取与技术类比赛成绩等,对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则有所忽略,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和评估。最后,在教学内容和大纲的开发方面,教学大纲总体来说还是根据一般的教科书编制的,思政内容不多,所以教学内容和大纲还应持续地优化,使学生在物流相关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接纳思政思想[4]。

3.2    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不高

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某些物流专业课老师的思政理论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些老师因为长时间开展专业工作的教研,对课程思政有所忽略,对思政理论的深入分析较少,还是坚持常规的教学思想,没有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价值;这就使得教师没有高效地找到物流管理专业课中的思政要素,思政教育效率也因此持续下降,导致课程思政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难。

3.3    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

现阶段,“双一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探索思政元素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对怎样找到物流管理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还比较模糊。比如,怎样挖掘并使用物流管理知识中的思政要素?物流管理教学中思政要素引入多少是相对恰当的?经常开展思政教育,能否使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实现,若引入得太少,只是随意地介绍一些,那么可否发挥出思政教学的效果等,这其实都会真正影响物流管理专业老师的教学。不仅如此,有的老师在课程思政改革教育方面掌握的知识并不多,无操作经验,无法更好地找到专业课程内的思政要素,在课堂中没有将物流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予以高度结合,使得部分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有针对性,仅仅是盲目地为了思政教育而进行思政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思政教育作用。

3.4    规范的教学模式不足

在“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的讲解活动中,有的老师的教学策略不够丰富,教学手段没有新意,还是采用传统的形式讲解知识,无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新意。当前学生有不少是网络环境下成长的“00”后,主观意识很强、思维灵活、富有挑战精神,所以过去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投入物流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来,无法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有所反感,若长期用此类教学形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无法将思政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应当不再受制于一般思维的约束,不再使用过去简单的教学策略,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与课程现状,创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将各种教学策略彼此融合,将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思政知识不知不觉地讲解给学生,用此类方法思政知识能充分地让学生铭记在心。

4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路径

4.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是提升学生思政能力的核心方法,还是稳定“双一流”高校学生思想的关键空间,“双一流”高校党委应当改善政治立场,积极展现引领效果,针对性地将立德树人重要工作当作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路径,根据长时間的系统项目构建出一套务实、科学的工作体系,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奠定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双一流”高校应及时修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根据人才输出目标,积极兼顾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与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客观诉求,进一步找到物流管理专业课中体现出的思政要素,使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积极改善学生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改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

4.2    构建育人体系,树立整体育人理念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思政教育必须系统化,形成完整、专业的育人体系。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系统化。思政课程的深层逻辑和理论体系需要在课程思政中展现其应有价值,在协同中发挥引领作用。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指引方向,课程思政则为思政课程提供载体、情境和案例支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同频振动。二是专业课程协同的系统化。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都是物流管理专业“大思政”系统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合作共融的协同关系。教师要减少各门课程思政内容的重复性,形成有序结构,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性、系统化,产生协同效应。三是专业课程自身的系统化。专业课程要认真思考和定位各模块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对应的思政育人目标,着力设计各目标之间的关联,构建树立意识、培养能力、强化意识三个层次递进的科学育人体系。

4.3    抓紧育人主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质

构建全球一流高校应当有的优秀教师团队。“双一流”高校在构建优质师资团队活动中不仅应关注教师优秀的学术研发能力,还应当重视教师的政治素养,如此才可以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和储备更多人才力量。“双一流”高校应当立足于改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与“思政能力”,改善教师团队的思政素养。详细来说,第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当有优良的“思政意识”,应当确定教师的德育职责,能使用柔性指导和刚性限制彼此融合的教育策略。在柔性指导上,对教师团队确定“教书育人”的责任,明确“教书”和“育人”属于“二元结合”而不是“二元分离”的正确理解,指导专业老师将自己归入“大思政”的教育工作局面中,形成自觉的“思政意识”;而在刚性限制上,“双一流”高校应当基于制度创新方面,在教师评教、职称评聘、考评等领域提供有利支持,另外应当构建监管体系,使教师能彻底形成优良的“思政意识”,并在工作中主动讲解思政方面的内容。此外,“双一流”高校还需让物流管理专业老师经常参与相关的思政进修活动,使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得到提升。利用新教师培训、课程思政类活动、主题研究会议等形式,在培训工作中增加教师的思政见识、改善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将专业讲解与思政教育建立起应有的关系。最后,“双一流”高校应更新教师的教学形式,构建课程思政系统,让思政老师、党员干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进一步学习,让他们在思想方面达成一致理解,建立多课程交叠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支持确保机制,保障所有群体能维持同一的发展方向,确保专业教学和思想教学能得到优良的教学效率提升。

4.4    挖掘潜在资源,凸显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重点是“思政”,课程是核心媒介,若无优秀的“思政”教育职责,思政课程教学就成为简单的知识讲解和能力输出,和思想指导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使得物流管理专业课与“思政课”间脱离关系的现象发生。所以,“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在“思政意识”下应当进一步分析自己讲解的专业课知识,找到理论性、合理性与逻辑性课程内容中体现的“思政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当作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5]。“双一流”高校能采用“组织作战”方式,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综合课程教研队伍,进一步探索所有专业课中呈现的“思政要素”,持续改善课程内容,使“思政要素”和专业理论能更好地结合,真正展现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4.5    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效

“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说到底是为了输出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所以,改善学生的得到感是检测课程思政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基本都是网络用户,成长在思想舆论特别丰富的环境下,对数据的接纳与过滤拥有很强的选择性与自主性,简单的思政内容讲解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反感甚至学生会出现负面情绪,这使得物流管理老师在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更加严苛,他们应该采用更多教学策略,充分展现出课程思政的真正效果。第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必要将当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高度融合,利用视频、图片等各种优良教学材料,改善教学效果。用好网络的各种作用,并将慕课等使用空间大、效果佳的教学方法引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将课程思政引入“云”端。第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还需要共同利用理论教学与操作教学方法,使学生拥有更多参与操作的机遇,构建师生平等沟通的良好环境,改善师生的“教育联合体”,发挥出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利用课程比赛、课余科研、志愿服务等方式,指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情况与百姓的意愿。

5    结    语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体系领域的创新,需要应对新的考验,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的发展输出优秀人才,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基于此,“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处理思想理解方面的不足,利用科学制度开发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实施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机制构建与教学策略改革等重要步骤,积极展现各种育人资源的优势,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各个步骤实施能力培育、知识讲解、价值构建与思想指导,达成“双一流”建设人才输出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蕉,方霁.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64-71.

[2] 李一杨. “双一流”背景下思政理論课程建设路径——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6):99.

[3] 韩翠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99.

[4] 李彦松.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21):65-66.

[5] 郑文家,雷超,王昊,等.新文科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2):1-6.

收稿日期:2023-01-29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XC2022033);2020年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智能快件

箱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穆     标(1988—),男,江苏沭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文格式:穆标.“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探析[J].物流科技,2023,46(2):148-151.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双一流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