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

2023-07-10孙洁容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班化情景形式

孙洁容

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是一种民主、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指在40~60分钟的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以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主,拓展到另外一门或者几门学科,由主学科完成主要教学目标、其他学科提供知识辅助或教学工具,从而使得主学科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由教师自发开展研究,并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完成教学。

小班化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他们的兴趣点,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持续。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的实质,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与团队教师一起,以活动为载体呈现教学形式,试图通过游戏类、表演类、情景类、实践操作类四种类型的活动,研究学科拓展中教学形式的突破。

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流程

学科拓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学科都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中可以有机结合的内容。整个操作流程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找出同年级中可以关联的内容,根据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度,确定整合学科,并设计相关教案,在此基础上再请教师合作,将其落实在课堂中。

找出同年级中可以相关联的内容。这一环节由教导处牵头落实,基本定位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要学科,有机结合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首先,由各年级语数英学科的教师从各自的学科中挑选出较容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并发出邀请函,请音体美教师挑选出本学科教材中可以与之相结合的内容,或是可以提供辅助的教学形式,互相配对。邀请函的具体内容应包括邀请教师姓名、学科、上课年级、上课内容、初定上课时间,以及响应教师姓名、学科、上课年级、可以提供辅助的教学形式等。邀请教师与响应教师填写好邀请函,就迈出了开展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落实整合学科。小班化教学的根本是个别化,提倡“生本”课堂。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科拓展教学活动时,需要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喜爱程度,尊重学生的喜好,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设计课堂,从而为课堂增添活力。教师发出邀请函时,就可以请各班班主任在班级中发放学科喜爱程度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完毕后,由班主任负责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将数据上报教导处并留存,再由教导处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喜好,同时参考教师邀请函里的内容,调整好学科拓展课堂教学菜单,进而落实到教师层面开展实施。

教师设计相关教案。教案是落实上课的基础,是联结教材与课堂的纽带,能够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盘考虑,用心设计教案。

关于教学目标:这里的三维目标是指不同学科的知识目标、根据教学形式设计的活动目标、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达到的品质目标,分别清楚地指向了学科拓展领域里要求的三个维度。

关于教学流程:由于学科拓展教学需要多位教师合作上课的特殊性,主要负责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好每位教师的出场顺序,如教师可以在教案中提前将设计流程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做好各项环节的衔接工作。

关于教学重难点:在学科拓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明确本学科重难点的同时,也对参与其中的其他辅助学科的教学重难点有所了解,否则会造成学科整合的盲目性,变成“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达到节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关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部分在常规课堂的教案中并不涉及,但在基于学科拓展的小班化学科整合的教案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教师需特别关注教学场地和座位的安排,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原有大班完全不同的课堂环境。一般而言,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需要一个能与学科拓展中新增的教学形式或活动类型相配套的场地,以及适合小班化教学的学生座位布局。

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的思考

传统的学科拓展,只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这节课的某个环节或者某项作业中,而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则需要教师综合联系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是在保证教授课本知识、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让课堂更高效的一种创新和革命。因此,教师在开展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学科拓展教学时,还需关注如下几点。

关注学科拓展教学形式改革。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教学是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教师需在课堂中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表现新型的教学形式。基于两年来的研究课例,笔者及团队成员认为,教学形式的载体活动可以系统地分为游戏类活动、表演类活动、实践类活动、情景类活动,这四类活动应用较广泛,可行度高。具体而言,每类活动都有不同的属性特征,有其更适配的学科类型,如:游戏类活动具有比赛性和规则性,学生为了能在游戏中获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该游戏中知识点的兴趣,从而生发出学习兴趣,一般适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与体育学科的整合;表演类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肢体、表情、声音等方式来表达,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从而使他们更能感受课堂中具体场景的需求,这种教学形式在音乐课中较为常用,一般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课堂中极少出现;实践类活动的设计大多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适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情景类活动是通过演绎一个完整场景,以故事的形式融合多学科学习的活动方式。与普通课堂中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是,学科拓展领域中的情景類活动是围绕情景开展的教学,学生有时会在情景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而普通课堂中的情景往往只涉及某一环节,创设出的情景也难以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关注轻松愉悦学习氛围的构建。对于学生来说,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更容易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课堂往往可以给学生营造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堂设计中,加入音乐、美术、体育等类型的活动时,要关注如何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愉悦,从而摆脱机械、程式化的教学。以表演类活动为例,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听听,秋的声音》这首小诗时,笔者围绕突出表现秋天的三个词语“黄叶、蟋蟀、丰收”展开教学,在每一段的学习中,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歌曲教学、表演教学来创设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课程伊始“猜测是什么卡片”,到课程最后“整体朗读小诗”,学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和持久力也得到了提升。

关注学生多元形象体验感受。基于小班化多学科整合的学科拓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使用实际教学场景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特别是在情景类活动中,场景的运用会丰富学生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情景类活动“小兔子拔萝卜”原本是语文课堂中的一项说话和写话训练,加入英语故事情景后,学生更容易通过朗读和英语对话,将自己带入角色,仿佛他们也变成了小白兔或者它的伙伴,之后学生用中英两种语言生动形象地表演了这个故事。这一课中,学生从单一的英语文本学习拓展到语文和英语双学科的文本解读,他们的语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思维的多元性和全面性也得以培养。

猜你喜欢

小班化情景形式
情景交际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楼梯间 要小心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